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天是陽氣升發的“旺季”,萬事萬物都逃不過一個“鮮”字,因此,飲食上,我們也應當以“鮮”為主。

而說到新鮮的時令飲食,肯定離不開兩種食材——“新芽”和“鮮花”。

春天吃“新芽”

1

綠豆芽

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

綠豆芽是綠豆的芽,跟原豆相比,綠豆芽維生素含量增加,其中的營養更易吸收。

雖說綠豆芽營養價值沒有黃豆芽高,但是綠豆芽清熱的作用更強,更有利於肝氣疏通、緩解春季氣候乾燥導致的“燥熱”。

什麼人該吃?

性格急躁者:平時脾氣大是肝火旺的表現,很適合進食綠豆芽。

口腔潰瘍:春季容易生口腔潰瘍,而綠豆芽富含維生素B2,是春季預防和治療口腔潰瘍的優選食物。

肝火旺盛者:如果您小便發黃、耳後有液體滲出、早起眼睛發矇有眼屎,可以多吃綠豆芽解毒。

怎麼吃?——平時四肢寒涼的,可以炒著吃;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涼拌。

2

豌豆苗

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

我國古代一直將豌豆苗視為珍稀之蔬,尋常人只有在酒席上才能偶爾吃到。

從營養價值上看,

豌豆苗中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蔬菜要高出數倍。

而且,豌豆苗中含有豐富的鉀,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另外,豌豆苗富含膳食纖維,還有促進大腸蠕動、通便、防治便秘的作用。

什麼人該吃?

高血壓患者:豌豆苗的含鉀量很高,非常適宜高血壓患者以及水腫患者食用,可以預防和延緩併發症。

高血脂患者:豌豆苗所含的維生素P能夠增加血管彈性,使血液的流動變得更加順暢,經常食用可以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癌症高危人群:愛吃燒烤、醃菜的人群,若是能在飲食中搭配豌豆苗,就可以利用其中的維生素C來分解食物中的致癌物——亞硝胺。

女性:豌豆苗中的維生素E能抗氧化、防衰老、美容養顏。

怎麼吃?——用豌豆苗食療,烹飪方法很多,清炒、做湯、涮鍋、涼拌都可以。

3

蒜苗

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

蒜苗是大蒜髮育到一定時期的青苗,具有蒜的香辣味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

據《本草綱目》記載,蒜苗具有祛寒、散腫痛、殺毒氣、健脾胃等功能。

什麼人該吃?

易感冒的人:蒜苗含有辣素,其殺菌能力可達到青黴素的1/10,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可以起到預防流感的作用。

心血管病患者:蒜苗對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還能保護肝臟。

消化不良的人:蒜苗的辣味主要來自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消積食的作用。

怎麼吃?——炒食或者當調料用。

4

蘆筍

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

蘆筍有鮮美芳香的風味,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但蘆筍中含有少量嘌呤,

痛風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保存時應低溫避光,不宜存放時間過長。

什麼人該吃?

免疫力低下者:蘆筍嫩莖中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尤為豐富,常吃可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

慢性病患者:蘆筍含有的豐富的抗癌元素——硒,可維護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還能預防老年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怎麼吃?——烹調時切成薄片,炒、煮、燉、涼拌均可。

5

薺菜

我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的歷史。

薺菜不但可以起到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

的作用,還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之用,是春天最適宜吃的蔬菜之一。

什麼人該吃?

呼吸道疾病患者:薺菜含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高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防止春季疾病的發生。

免疫力低下者:薺菜中含有的橙皮甙能消炎抗菌、抗病毒,適當食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視物不清者:食用薺菜有明目的功效,還可預防夜盲症。

怎麼吃?——可炒食、涼拌、作菜餡、菜羹,但烹飪過程不要加蒜、姜、料酒來調味,以免破壞薺菜本身的清香味。

6

香椿

春天多吃六芽、八花,降火養五臟!不吃這一口,真要等到明年了

香椿是時令名品,能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其豐富的蛋白質、鈣、維生素C含量,位列蔬菜前茅。

什麼人該吃?

溼熱重者:香椿具有清熱利溼、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

食慾不振者:香椿獨有的的香味中含有的揮發性物質,可起到健脾開胃、增加食慾的功效。

女性: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潤滑肌膚的作用,還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怎麼吃?——香椿芽香味中帶著一股邪味,得靠水焯去除。水焯時間長短,取決於鮮嫩程度。水焯後一般要加輔料,拌豆腐和炒蛋最為常見。(JSBC萬家燈火)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雲南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