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降价仍然无人问津 中小银行股权频繁流拍究竟为何

对于银行的股权购买,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近年来,随着中小银行问题的频繁爆发,其股权交易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银行股权被司法拍卖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一家正在IPO排队中的大额银行股权司法拍卖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家银行就是河北银行。

工具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19年9月22日10时至2019年9月23日10时止(延时的除外)在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活动,拟对此前流拍的河北银行4.65亿股股份进行二次拍卖,起拍价18.67亿元。

上述拍卖的股权为中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城建投”)所持有,该公司为河北银行第三大股东,合计持股数量即为本次拍卖的全部股份,占河北银行总股本的7.75%。

在此前的8月13日,此拍卖就进行了首次拍卖,起拍价20.75亿元,较23.05亿元的评估价折价10%。拍卖当天,围观人数达上千次,但最终仍然无成交,股权标的流拍。

那么,这种流拍情况会对河北银行产生影响么?有人对此提出疑问。其实一般情况下,如果所涉的流拍股权规模、比例较小,基本不会对银行产生影响。而如果涉及规模较大,会产生几种影响,第一是品牌的负面影响,流拍无疑是表明股权价值或价格不够吸引资本方。第二是可能产生的实际控制人或管理层的变更。如果所涉的股权交易占比较大, 使股东的股权占比发生实质变化,进而影响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影响银行的经营管理。

但是由于河北银行正在IPO排队中,所以该笔司法拍卖如果成功,仍然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证监会的上市要求,如果股权交易存在使董监高发生变化的,无疑是会影响IPO的进度,如果该笔股权司法交易不产生控股股东变化,无重大权属纠纷,则不影响IPO进度。

而对于此次降价拍卖的情况,从阿里司法拍卖平台的历史成交情况来看,降价10%实属正常情况,由于银行股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持有人的特殊要求,以及国内整体中小银行面临的困境的情况下,司法拍卖平台上的大宗股权拍卖成交率很低,再加上未上市银行的股权流通性较差,若股权标的并非特别高价值,流拍在预料之中。

同时,我们需要看到,银行业中中小银行股权频遭遇流拍已成为共识,但也并非所有银行股权拍卖都是流拍的现象。

事实上,除非持有的银行股权达到一定比例(5%),才会触发银保监会对于银行股东的特殊要求。所以说,流拍与银行自身条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真正有价值的银行股权还是会受到投资者追捧。

而这种频繁的流拍有几方面原因,第一是除了银保监会的要求外,银行本身或持有人对购买者的特殊要求。第二是中小银行整体面临的经营困境。在行业整体经营面临困境下,股权标的的价值自然会受到质疑,若投资者不认可拍卖股权标的的额价值或价格,流拍是正常之事。第三是拍卖股权标的的流通性问题。流通性差,则成交更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