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常常出現的"菡萏"原來是朵花!

今天我在讀到《長生殿·窺浴》這一章節的時候,被這一句話吸引了"

悄偷窺,亭亭玉體,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嬌輝。"準確的來說,吸引我的是"菡萏[hàn dàn]"這一詞,在文學作品中它的出場率是很高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菡萏"的來歷。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菡萏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李漁的《閒情偶記·種植部》其中有句"迨至菡萏成花",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等到荷花的花苞盛開的時候。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將蓮花的花苞(花骨朵兒)稱為"菡萏",瞬間感覺高大上了很多啊!其實古人賦予蓮花很多高雅的名字,例如:水芙蓉、菡萏、芙蕖等。誰說古人不懂包裝的?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蓮花還有獨特的代表意義。在《愛蓮說》中周敦頤寫出了"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的詩句,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人格,很是有一套。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菡萏一詞在文人的眼裡可是一個寶貝,下面就舉例一些關於菡萏的詩句。

《詩·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南唐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宋歐陽修的《西湖戲作示同遊者》:"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同時佛教對蓮花也是情有獨鍾,但佛教喜歡以蓮花為座,稱之為蓮花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觀世音菩薩了。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無論古代還是現在,人們對蓮花的喜愛沒有絲毫的減少。人們更喜歡以蓮明志,在顛沛流離的人生旅途中,堅守內一份篤定的馥郁柔芳。

詩詞中常常出現的

在喧囂的世界裡,那些孜孜求學、始終堅守追隨真理的人們,忍受著拼搏的孤獨,清者自清於酷烈之境,就像汙泥中的蓮花一樣,努力的完成自身生長、綻放和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