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領導 MBA 週三多管理學

第十三章 領導

一,領導是什麼?

解決問題採取最初的行動,或是對企業的活動施加影響,或是指揮,或是正式命令之外的影響力。

所謂領導就是指揮,帶領,引導和鼓勵部下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包括三要素:

1,領導者必須要有部下或追隨者,沒有部下的領導者談不上領導。

2,領導者擁有影響追隨者的能力或力量。這些能力或力量可以是組織賦予的職位和權力,也可以是個人所具有的影響力。

3,領導的目的是通過影響部下來達到企業的目標。

領導和管理是一回事嗎?

一個人既可是管理之也可是領導者。一個人可能是領導者,但並不是管理者,非正式組織中最具影響力的人就是典型例子。沒有職位和權力,但能引導,激勵甚至命令自己的成員。

一個人可能是管理者,但並不是領導者。領導的本質就是被領導者的追隨和服從,並不是組織賦予的職位和權力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追隨者的一員。有些握有職權的管理者可能沒有部下服從,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者。

二,領導的作用:

1,指揮作用,站在群眾面前,用自己的行動帶領人們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揮作用。每個組織都需要頭腦清晰,胸懷全局,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領導者,指明活動目標和達到目標的途徑。

2,協調作用,即使有明確目標,但由於各人的才能,性格,作風等問題,會出現偏離目標的情況,這就需要領導者協調大家團結起來,朝著共同目標前進。

3,激勵作用,大多數人儘管有工作熱情和願望,但不能長久保持,這就需要領導者進行激勵。

第二節 理想的領導者與領導集體

一,領導者素質及條件

個人品質或特徵是決定領導效果的關鍵因素。根據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傳統領導特性理論和現代領導特性理論。有先天或後天培養的。

領導者才能有關的品質很多,包括五種身體特徵(精力,外貌,身高等),四種智力特徵,十六種個性特徵(如適應性,進取性,決斷力等),六種與工作有關的特徵(如職業成就,創造性等),九種社會特徵(如合作,人際關係等)。

領導者素質應符合下列條件

1,思想素質,包括:1,事業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2,不圖虛名,艱苦樸素;3,情商較高。

2,業務素質,包括知識方面: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2,管理知識;3生產技術及相關知識;3,心理學,人才學等知識;4計算機及網絡知識。技能方面包括:1,分析,決斷和概括能力;2,決策能力;3,組織,指揮和控制能力;4,溝通,協調能力;5探索,創新能力。

3,身體素質,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精力。

二,經濟全球化對企業領導提出的新要求

中國企業領導者應對新時期不確定性的十大特質體現在以下方面,

1建立願景,確立企業發展方向

2信息決策,在充滿不確定的模糊情景下進行有效決策

3配置資源,合理配置有限資源,講究領導技巧,把有限資源產生最大效益

4有效溝通,領導的真正工作就是溝通,具有化繁為簡的才能,複雜事情用簡潔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5激勵他人,員工需要不斷激勵,建立有效獎懲機制,讓員工得到更多認可和歸屬感。

6人才培養,擁有人才,企業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多更大

7承擔責任,事情不可能總是一次就成功,要勇於負起責任,認真總結,從頭再來。

8誠實守信,只有誠信才能保持人際關係中的吸引力,建立良好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從而吸引保留企業發展需要的各種人才。

9事業導向,成功的企業領導者都具有強烈的事業心。

10快速學習,成功不是簡單的寫在管理的書籍裡面,需要一次次失敗中領悟學習出來。

三,領導集體的構成

組織中的領導者是複數而不是單數。是一群而不是一個。

領導班子的結構一般包括年齡結構(年輕化是現代社會的客觀要求),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等。

第三節 領導方式的基本類型

一,領導方式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1,專權性領導,領導者決定一切,佈置下屬執行

2,民主型領導,發動下屬共同討論,集思廣益,然後決策,上下融洽,合作一致。

3,放任型領導,給下屬充分的自由

領導者要根據所處層次,所擔負的工作性質以及下屬的特點在不同時空處理不同問題是,針對不同下屬選擇合適的領導方式。

二,領導方式的連續統一體理論(坦南鮑姆和施米特提出)

七種典型的領導方式

1. 經理做出並宣佈決策,直接宣佈執行

2. 經理“銷售“決策,說服下屬接受他的決策

3. 經理提出計劃並允許提出問題,期望接受決策,允許提問以便更好了解決策

4. 經理提出可以修改的暫定計劃,允許下屬對決策發揮某些影響

5. 經理提出問題,徵求建議,做出決策

6. 經理決定界限,讓團體作出決策。

7. 經理允許下屬在規定的界限內行使職權。

第十三章 領導 MBA 週三多管理學


三,管理的方格理論(布萊克和穆頓提出)

9.1任務型;1.9 鄉村俱樂部型;5.5 中庸之道型;1.1 貧乏型;9.9 團隊型

第十三章 領導 MBA 週三多管理學


四,權變理論

權變理論認為不存在一種普適的領導方式

S=f(L,F.E)

S代表領導方式,

L代表領導者特徵,包括個人品質,價值觀和工作經歷

F代表追隨者特徵,包括個人品質,工作能力,價值觀

E代表環境,包括工作特徵,組織特徵,社會狀況,文化影響,心理因素。

菲德勒將領導環境具體劃分為三個方面,包括職位權力,人物結構和上下關係。

LPC是一種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內容是詢問領導者對最難合作的同事的評價。

如果評價大多數用敵意的詞語,那該領導者屬於低LPC.

如果評價大多數用善意的詞語,那該領導者屬於高LPC.

低LPC比較重視工作任務的完成,環境差保證完成任務先,環境好能確保保證任務在搞好人際關係。

高LPC比較重視人際關係,環境差,將人際關係放在首位,環境好,人際關係也比較融洽,將追求完成工作任務。

第十三章 領導 MBA 週三多管理學


第四節 領導藝術

一,領導的本職工作

領導者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領導藝術,領導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其內涵極為豐富。

領導應該明白,凡是下屬可以做到的事,都應授權讓他們做,領導只做領導應該乾的事。

領導的事包括,決策,用人,指揮,協調和激勵。凡是授權下屬去做的事,領導者就熬剋制自己,不要再插手,領導只需要管那些沒有對下授權的例外的事情。

領導者對於那些必須由自己親自處理的事,也應該問三個能不能: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與其他的合併?能不能用簡便的方法處理?從而減輕負擔,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思索和籌劃,更好地發揮領導的作用。

二,善於同下屬交談,傾聽下屬的意見

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就不可能有領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要雙向信息傳遞,可以文件,報告,書信,會議,電話等形式。

領導者必須掌握同下屬交談,傾聽下屬意見的藝術。

1. 在對方說話時必須悉心傾聽,善加分析。

2. 仔細觀察對方說話時的神態,捉摸對方沒有說出的意思

3. 讓對方把話說完,不要隨意插話,打斷對方的思路和話題,也不要迫不及待地解釋,質問和申辯。瞭解對方地感受,而不是擺出自己地權威去說服教育對方。

4. 如果對某點想多瞭解,就要把意見改為疑問句簡單重複一遍,是這樣嗎?為什麼?並鼓勵對方做進一步解釋。

5. 如果對方誠懇地希望聽到你地意見,你必須抓住要領,態度誠懇地就實質性問題做出簡明扼要地回答,幫他撥開心靈上地雲霧,解開思想疙瘩。

6. 領導者必須控制自己地情緒,不能感情用事。保持冷靜,讓對方暢所欲言。

三,爭取眾人地信任和合作

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地關係不應當只是一種刻板的和冷漠的上下級關係,而應當建立起真誠合作的朋友關係。

1,平易近人,謙虛待人,以誠待人

2,信任對方,不需再三叮囑和插手干預

3,關心他人,不能以權謀私

4,一視同仁,克服離心傾向。

四,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1,記錄自己的時間消耗,記錄時間消耗,每一兩週分析。

2,學會合理地使用時間,要有意識地把更多業餘時間分給家庭,妻子,孩子和父母。工作狂並不是美德,只是不會使用時間地美稱而已。

3,提高開會地效率,不解決問題的會議有百害而無一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