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理超过5千篇,处理刷量究竟难在哪里

近日,小红书2020年第一季度的社区生态治理报告如预期而至。在这一报告中显示,官方处理的涉嫌刷量笔记达到52万篇,拦截与清理黑产刷量行为逾1.4亿次,相当于每天处理涉嫌笔记高达5714篇。而在其2019年第二季度所公布的社区反作弊报告中显示,其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笔记4285篇,同时每天还有920篇人工刷量笔记被清理。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刷量笔记的黑产并没有在小红书这个平台上出现减弱趋势。但事实上对于社交平台刷量这件事,许多朋友尽管可能并没有实际的经历,但或许多少都会有所耳闻,甚至于在很多人心中,平台数据的造假已经是一件普通如吃饭喝水一般的事情,如果哪个平台能信誓旦旦证明完全杜绝了这一行为,可能才是“新闻”。

【刷量永不歇,但平台需要看到利与弊】

至于为什么流量造假这一操作在各大社交平台中屡见不鲜,其实即便不是业内人士,稍微发散下思维也能猜到其中的诀窍。一份不断增长的数据拿到股东或者商业合作的伙伴面前时,无疑总会带来更好的评价,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平台的经营就好像一场场的考试,如果将其想象成一场文科的考试,那么从卷面上看至少填写得满满当当,留给阅卷人的第一印象才是更好的,但至于说写满试卷的答案中哪些是真正有用,哪些又属于套话,甚至是抄来的题干,就需要阅卷者按着太阳穴好好审视一番了。

每天清理超过5千篇,处理刷量究竟难在哪里

卷子上的干扰信息是答卷者刻意营造,但是刷量却或许并非是平台主动安排。这些活跃在平台上的刷量或刷粉行为,通常反而是平台用户自发进行。例如在为明星打社交平台榜单的情况下,饭圈中为了名次的争夺,可以争相用各种方式冲榜;遇上网红或MCN机构“养号”,同样也会先来几十万粉丝“充充场面”。因此对于平台来说,也就相当于几乎不用付出成本就获得了大量的流量,并且这些用户显然还会坚定的声称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是他们自己“努力”出来的结果。因此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对于许多平台来说,自然也是难以拒绝的收获。


但对于社交平台来说,以造假流量所取得的成绩弊端也同样不少。首先在站平台其他用户的立场来看,无论是追星族动辄上亿的点赞和转发,还是好友列表中莫名出现的僵尸粉,以及被虚假流量不断推上首页的资讯,无疑都在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因此这部分用户中,可能会有人选择购买会员之类的服务换取更优质的体院,或许是直接选择离开。即便因为种种原因,有相当数量的用户选择忍受社交环境恶化继续使用,但整体趋于恶劣的交流环境也会降低他们的活跃度,从而使得平台在收获这些虚假流量的同时,也会失去部分真正有价值的用户及流量。


除此之外,刷量这件事还牵涉到商业中的不正当竞争。受直播带货日益火爆的影响,很多产品开始寻求MCN希望让能够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功效来带货。在2019年10月,就曾有某创业公司称微博MCN机构蜂群传媒疑似“刷量营销”和“流量造假”,数百万的播放量与成千上万的评论和转发,实际转化的下单率趋近于无。而这这一事件无疑也刺激到业界,重新审视MCN的真正价值,乃至平台变现能力。


【技术层面如何对抗?并非全然没有办法】


出于用户粘性下降,商业评价下滑等一系列的影响,有着长期规划和目标的社交平台近年来,也开始越发频繁的拿出相应手段打击刷量黑产。但在这一过程中,平台方面能拿出什么样的有效对抗武器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刷量这一操作的出现,本质上是利用了平台运营管理或者技术层面不成熟的地方。以技术层面来说,社交平台刷粉刷量通常要通过类似这些准备,例如多个手机号注册账号,多个IP地址的防止屏蔽,以及模拟用户操作躲过平台审查等等。

每天清理超过5千篇,处理刷量究竟难在哪里

但其实不止是刷量,在互联网的灰色地带几乎处处充斥着伪装的IP池。此前Soul的运营合伙人在竞争对手App上散播有害违规信息,“设局”恶意举报,结果因为其所使用的是公司网络,在没有伪装的情况下很快被查获。但这种操作在互联网行业中则属于“可遇而不可求”,多数情况下涉及黑产的往往都会注重IP的伪装,而其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够骗过平台的识别。

每天清理超过5千篇,处理刷量究竟难在哪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时看到那些越是复杂设置各种问题,怀疑用户是不是机器人的平台,反而是在打击虚假流量上下了一定功夫的。而在躲过了IP筛查之后,在模拟用户操作这件事上,智能程度就能随着平台管理的意愿,水平忽高忽低。在较高水准中,已经有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以及语音转文字三大技术加持下的social media bots(社交媒体机器人)出现,甚至能够自动发布文、转发、链接、关注,或者取关,这样的操作即便是人工审核一时也难以分辨是人是机。

每天清理超过5千篇,处理刷量究竟难在哪里

但是这种智能社交媒体机器人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果所涉及的目标并不大的情况下,真正走在带刷量大军前列的黑产,往往更青睐成本低廉的机器人。从这方面来看,社交平台对刷粉刷量的管理力度,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如何,但凡管理力度倒逼其成本上升到一个界限,通常就能有效减少这样的操作出现频率。

【管理决心的下达,或许比技术更加重要】

那么,有没有平台宁愿让自己短期数据难看,也要加强打击刷粉刷量的呢?


推特在2018年就做了一件直接影响到股价波动的大事,清理平台僵尸账号和虚假粉丝数量,在2018年5、6月,推特方面大张旗鼓的开始了“清粉”行动。当年7月,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导称,该平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计删除了7000万的僵尸账号。如果加上此前美联社统计,推特在2017年第四季度删除的5800万僵尸账号,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平台上被清理的僵尸账号就超过了1亿。

去年,Instagram也宣布了一项令网红圈震惊的管理方案,在新增的6个国家内进行“隐藏点赞和视频观看数据”测试,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国,测视期间,这些国家的用户将无法看到其他人上传内容的点赞数与观看数。按照官方的解释,许多平台用户将点赞数当作是否“成功”的标志,甚至不惜会刷数据来假装自己的内容有足够人气。而在彻底取消这数据的显示之后,平台能够回归“竞争更少、压力更小、更加私人化”的属性。

每天清理超过5千篇,处理刷量究竟难在哪里

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中,这方面也有着相似的举措。2019年的1月新浪微博的发布公告称,对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进行调整,显示上限均为100万,当转发及评论数量超过100万时,只会显示100万+而不标明具体的数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刷量的意义。

但其实打击刷量的黑产并非没有有效的手段,以上提到的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管理办法的改进,其实都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刷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平台是否有意愿让浪潮“退下”,是否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由别人买单的大量虚假数据,去正视平台真正的发展现状。因此如果平台并不愿意耗费心力管理虚假的流量问题,或只是消极应对,那么即便用户再苦恼显然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