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别将一切归咎于命运

当我第一次跟妈妈介绍当时还是男朋友的先生、并跟她说我们打算结婚时,妈妈在听我说完我们如何相遇,如何相识,又是如何在一起之后,感慨地叹了句:“或许,这是命运吧。”

冥冥中,不知名的力量把原本毫不相干的两段人生纠缠到一起,或许是因为命运。宿命一般的,他不知道突然从哪里出现,从此占据了我今后的人生。这样的宿命,让人油然升起一种:“这是真的吗?”的不真实感。

而东野圭吾的《宿命》一书里,却让戏中人一再背后冒冷汗:为什么是我?这一切到底是因何而起?想必,除了不真实感,更多的应该是对未知力量的恐惧感。

《宿命》:别将一切归咎于命运

本书封面

故事发生在一家红砖外墙的医院。勇作小时候在这家医院里玩耍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名叫早苗的年轻女子。早苗看起来跟其他大人不乐意跟小孩子混在一起不太一样,她总是很期待像勇作这样的小孩子在医院出现,有时候还会给孩子们分糖吃。

但是奇怪的是,早苗经常把玩偶当成小孩,跟它说悄悄话,大家都说,她可能脑子有问题。勇作对她感到同情之余,不免也感到好奇:这个奇怪的女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故事?

可谁也没想到,他们相识不过在夏天,早苗就在秋天离开了人世。父亲带他去看早苗的墓地时,勇作还伤心又认真地替她作了祈祷。

此后他在医院还意外遇到了一个少年——瓜生晃彦,少年的家世和排场让他侧目。谁料之后不久,就在学校又遇到了他。

没来由的,他们之间像是布满了完全相对的磁场,导致两人从刚见面到考大学都在暗中较劲。命运弄人,勇作发现自己总在不断重复每次较劲的结果:又输了......以为自己要考的医科大学一定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谁知道最后他还是选了一样的志愿。

更打击的是,最终还是对方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而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考上了父亲曾从事过的行业——警察大学。这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故事的伏笔,其实早就已经埋好了。

《宿命》:别将一切归咎于命运

话分两头,创办瓜生企业的瓜生直明因病去世,遗嘱中将家产全部留给了长子瓜生晃彦,而长子本人早已表示不继承企业,并且已从事另一领域——脑神经医生。继室及继室所出的子女,包括瓜生晃彦的妻子江岛美作子在内,并未分到一分一毫地家产。

最先起疑的是美作子。

她的志向原是一名英语教师,因为父亲意外骨折住院,转院进入红砖医院遇见了旧识,经父亲旧识的推荐下,父亲进入了瓜生家的企业,最后连她自己也阴错阳差成为了瓜生直明秘书。

紧接着不久,就偶然结识了瓜生直明的长子瓜生晃彦,最后成为他的妻子。

尽管已是夫妻,美作子却总觉得丈夫对自己有所隐瞒。他从来不向她袒露内心的想法,她不知道他的梦想、他的忧虑、他为何开心为何不安,想起与他相识的经历,美作子不由得想,把他们两人生活紧紧捆绑到一起的,会不会就是命运之绳?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她更深信不疑自己的结论。

接任瓜生直明社长之位的贝正清被人暗杀与瓜生家墓地附近,而这个案件,不仅将勇作与瓜生晃彦这对多年宿敌重新捆绑到一起,也让美作子岌岌可危的婚姻生活彻底坍塌——她与给她留下刻骨铭心印记的初恋重逢了,而这个人,正是前来查案的勇作!

《宿命》:别将一切归咎于命运

《宿命》这本书据说是东野圭吾写作生涯的分水岭,自此以后,他从笔锋、文字修饰、叙述方式、情节设计到故事架构,都趋向老辣,作品核心超越案件本身,直至人心。读毕,的确觉得不如后期作品。

从前期埋下的几个伏笔就能看出,作者应该在竭力营造宿命的强大而人在命运的大手摆弄下无力的挣扎局面,然而心有余力不足。医学题材这条线在书中的作用并不明显,结局不仅没有迷雾被拨开的明朗,还多了几分狗血淋头的无奈。

果然,一次吃太多同样的菜是很容易腻味的。

在《宿命》里,因为妄想控制人的脑神而征服全世界,因此不惜以人体为实验,根据人脑开发的计算机系统;为了满足一家人温饱而被招募成为人脑志愿者之一的美作子的父亲,最后又因为被检查出大脑异常而被迫转院最终被招纳进入瓜生企业;想要安稳生活又想要真正的爱情,最后屈服于岁月静好的未来的美作子,最终嫁给了她认为“打不开他心门”的瓜生晃彦......

美作子将几个人的命运交集谓之为“宿命”,可所谓宿命,一开始不是因为贪欲吗?没有一开始的贪欲,几个人的人生又为何会卷到一起纠缠不清?

她想要安稳的日子,不想沦为社畜被生活的浪潮涌着进退,于是选择更轻松一点的活法,可真正开始了这样的生活之后,又不断为过去的爱情喟叹,从而被过去的恋人打动心扉。

她把这一切解释为:命运。

不要试图把一切归咎于命运,这命运的开始,难道不是因为一个人的贪欲吗?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宿命论的真相,总是要到人生最后才会渐渐揭开。希望你我不会太晚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