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明的宇宙未來——《眾神自己》

說一下我假期中看的另外一本小說。最初是想學習一下那些成功的作者的描摹技法而開始看小說的,我之前一直認為描摹的感染力是小說的生命線。然後我很不幸的、隨手選到了《眾神自己》這部作品——所謂很不幸,一者是裡面並沒有找尋到我期盼中的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描摹技法;二者是,它竟然顛覆了我的信念:描摹技術不突出的小說生命線竟然也可以這樣旺盛,只要它的內容足夠硬核——即便用最平凡的語言技巧,如果它描繪對象是一幅極磅礴的畫卷,那麼也足夠能引人入勝。我便是這樣被《眾神自己》給吸引得如痴如醉的一個。

描摹技法平庸或許並不是作者本身水平的問題,因為我看的是譯本:所有外文小說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它展現給你的文字水平,並不是原作者的水平,而往往是原作者與翻譯者兩者中最低水平的綜合體現。即,如果原作者語言水平平庸,那麼即便譯者水平很高,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將看到是平庸的語句;而如果原作者語言水平很高,但譯者水平不高,那你仍將看到的平庸的語句。

唯有作品所創造的概念、所講述的事件,無論經過多少道的語言轉換,都仍會在那裡。

眾神自己用了很多行文技巧,比如它的敘事角度不斷轉變、不斷切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並不凌亂,其中有清晰的脈絡。這形成了一種奇妙的情形:你以為一個無足輕重的龍套人物,有一天會讓你恍然大悟:“啊,他才是主人公!”但相比於它的硬核內容,這些技法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作者描繪了一個未來的人類世界,包括人類地球圈和人類月球圈——這沒什麼了不起,科幻作品很多都有這個。作者同時描繪了另外一個宇宙——一個所謂的“平行宇宙”,或許這也沒什麼,《七龍珠》的最新作品裡也同樣出現過平行宇宙,還且還一下子出現了十二個。但鳥山鳴的外星人也好、平行宇宙也好,有高矮胖瘦紅黃藍綠的區別,但總離不開地球生命的根本模子。本作的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宇宙,跟我們這個宇宙有著完全不同的“基本法則”,從最底層的物理粒子作用開始就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同,從而勾畫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個世界中的“人”,是用我們的演員不論經過怎樣的化妝還是特效都無法扮演的,如果非要用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象來形容的話,那他們大概有幾分類似雲和岩石的樣子。作者勾畫了那種“人”的構成、生存狀態、各種行為、以及他們的文明,還有他們的文明中的紅與黑、我們的文明中的紅與黑、以及兩者的交集。

一種光明的宇宙未來——《眾神自己》

在不同宇宙規則交織下,不同的文明中不同的個體或所謂的“個體”,他們的抉擇,他們的行動,他們的成敗,他們的希望與竊喜,他們的憤怒與絕望,他們的未來和我們的未來。

從結局而言,這是部喜劇,結局沒有犧牲它們,也沒有犧牲我們,地球沒有遭殃,月球也沒有遭殃,不像大劉的《三體》描繪了一個黑暗的結局。在這裡甚至還孕育出了一片新的生機——一個新的宇宙誕生的可能,作者構建了他的宇宙誕生理論。而最讓我驚喜的是,一切問題的解決即沒有程心式的聖母型人物也不是靠羅輯式的英雄型人物,而是靠一些科研學究型的人物,因為一種孕育生機的底層邏輯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技術突破,而最終得到更讓人信服的解決。

關於宇宙的過去與未來,關於人類的生存與滅亡,關於其他文明的形態與影響,永遠是另我們地球文明好奇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