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前言

古代沒有照片,沒有監控,更沒有什麼人臉識別。但是,古代抓人容易。

看過古裝劇的人都會發現,古代人緝捕通緝犯時,都會貼出通緝告示。

但是我們也發現通緝令上的照片和犯人根本不像。

那麼古代的時候是如何憑藉通緝令抓到罪犯的呢?

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1、古代的身份證

首先身份證並不是現代人的首創。

早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商鞅就發明了“照身貼”。後來又出現了度牒等證明身份的文件。

沒有這些東西是無法入住客棧的。

而且古時除了宋朝以外,每個朝代都是有宵禁制度的。

晚上在街頭見到閒逛的人,除了官府人員,大概就是罪犯了。

所以在古代身份證被通緝的人是根本沒有去處的。就算是現在的通緝令上,也會註明被通緝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的關鍵信息。

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2、保甲制度來試一下

中國古代歷來就有保甲制度,相當於今天的居委會。

古代大多數時期,實行的是保甲制或連座制,你這個地方敢窩藏罪犯,全村連座,問你怕不怕!


古代由於人口流通並不像今天那麼方便,大部分人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地方。

古代對人員流動管的很嚴,能穿州過縣的,一般都是辦事的官員,趕考的文人,發配的犯人,押犯人的官,還有就是商賈了,這些人在館驛和客棧都很容易查到。

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如果在一個區域見到一個不認識的人,那麼勢必會遭到別人的盤問。


就算是再厲害的盜匪也禁不住輪番的盤問。時間一長,自然就會露餡。


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錢誰不愛


每份通緝令上都有懸賞,懸賞的金額,也是多多少少各有不等。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定會有人在金錢的驅使下幫助官府捉拿罪犯。

這就有點兒類似於賞金獵人了!

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結語


在古代如果你被通緝了那就只有一個字——沒跑的!

如果能落草為寇,那算是運氣好的,否則真沒幾個人可以生存下去。

還是做好人吧!

小夥伴們以為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古代通緝令畫像作用不大,捕快是如何抓人的?全都靠這3種方法


學真正的知識,養有趣的靈魂@晨本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