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崑:华为的胜利,首先是战场选择的胜利 | 多向度

华为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不管是从经营业绩,还是市场地位,抑或是技术领先,再到管理哲学等等,方方面面都领先于这个时代,不得不令人由衷的佩服。

为了向华为学习,很多人会去观察华为、分析华为,这些思考主要是想总结它成功的原因。


1

避免错误归因

在这样一个超级成功的案例上面,我们最不应该犯的失误是错误归因,或归因谬误。

归因谬误是指一个现象的形成,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人为去总结出来原因有失偏颇,甚至是错的,未能探寻出真正有指导意义的原因;这往往是由于看问题不够深入,或者说为这个复杂现象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所致。

所以,在混沌的商业世界面前,我们一定要敬畏它的复杂性。我们不要忘记,任何时候我们想分析商业、探求真相时,我们都是在“盲人摸象”,不要轻易地认为自己看到了商业问题的本来面目和整个面貌。

2

底层视角

那这样我们就不去分析商业,不去学习成功企业了吗?当然不是。

因为,混沌系统也有底层规律:现象是易变的,而规律是恒久的。亚马逊的贝佐斯常说:很多人关心未来十年会有什么变化,而我只关心未来十年有什么是不变的。

在不变的底层逻辑基础之上,我们才能着眼未来,然后“在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资源”,持续推动我们的商业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3

生存环境的视角

回到华为这个明星案例。大部分人往往注意到它的业绩、管理、技术,这些方面被研究得很多。但有一个视角很容易被忽视:它所在的市场环境,或者说生存环境。

商业与生态很类似,企业与生物也很相像。生物的一个重大生存繁衍之道就是生存环境要友好,或者更准确来说是要两者匹配。

生命的本质,是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并交换能量。所以没有适当的环境,一个物种很难长久繁衍壮大。比如在地球两极、沙漠等这样贫瘠的环境中,生物物种与生命现象就是会大幅度减少。

企业也一样。企业的本质,是要创造价值并与市场和社会交换价值。所以如果没有优质的市场,也就不可能诞生优质的企业。

4

华为的战场

华为处于通信领域,过去以硬件设备为主,现在是软硬件融合发展。关于定位,按华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一个管道操作系统,下面操作管道,上面中间平台是网络集成,对上还要能力开放,把所有内容接进来”。其实可以理解为要做电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架构。

这个战场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用3S框架来审视这个市场。3S即Significant(大市场)、Scalable(可扩张)和Sustainable(可持续),它可以帮助我们洞见这个产业的基本经济结构。

5

3S分析

互联网行业跟通信领域息息相关,本身是一体两面。互联网中的“联”,就是依靠通信技术和通信行业得以实现。

1.Significant市场大小。事实上通信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互联网行业还要再大一个数量级。根据有关数据,2018年互联网市场总额是4000亿美金,而通讯行业市场总额超过4万亿美金,是互联网的10倍大。华为2018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比互联网BAT三家收入总和还高。

2. Scalable可扩张程度。华为的业务可分为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这些都可以扩张至全球市场,天花板很高。

3.Sustainable抵御竞争能力。通信行业是高度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费用巨大,通信业的巨头往往都占据专利榜榜首。

根据任正非的讲话,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至少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再有6万多工程师。这样的集中投入、饱和攻击,最才在得以在大数据传送的方向上领先了世界。

由于门槛高,所以一直以来这个行业只有少数巨头。

所以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华为所面向的市场,蛋糕是那么的大,而能够参与分一杯羹则是如此寥寥。

在华为领先之前,爱立信、摩托罗拉、思科等公司,也都曾经那么的辉煌,可以说各领风骚数十年。这也说明了这个行业是一片可以孕育伟大企业的土壤。

6

小结

华为的巨大成功,对我们的启发也同样是巨大的:优质的市场才能诞生优质的企业。

我们常说商业要类比生物,也需要进化。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天”就是指生存环境、市场环境;要实现商业突破、商业成功,第一大前提是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否则商业进化也许只是一句空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