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崑:小池塘裡的大戰略——一個細分領域龍頭的案例

你知道繼電器嗎?這是一種工業產品,一般不面向於日常的使用,非相關行業的人都不太瞭解。即便在工業領域,它也只屬於一個很小的環節。

繼電器是機電設備電路控制系統中一種電控基礎源元件,主要作用是對電路進行自動、遠程控制,廣泛應用於家電,公共汽車,通訊,電力,能源,安防,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電氣設備。

根據有關券商報告的分析,全球繼電器的產值在400億元多,並不大。所以,這是一個因為非常小眾、集中,而被MBA教材稱之為“利基”(niche)的市場。

宏發股份是這個行業的龍頭,最起碼是國內的絕對龍頭。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經在繼電器行業深耕30多年,2018年生產繼電器、低壓電器等各類產品的年產能達20億隻,銷售收入達69億元。繼電器全球市場佔有率約14%,位列第二,國內第一。其中,在面向家電、智能電錶的繼電器產品這兩個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所以說,這個公司儼然一個工業領域的“隱形冠軍”的氣質。並且,隨著電動汽車的逐步普及,宏發股份有可能再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

如何像宏發股份一樣,在小池塘裡成長為一條大魚?

我們可以按幾條主線,來梳理這個公司帶給我們的戰略啟發:

一、三十年如一日,專注於一個小小的繼電器

在宏發股份公司網站上,有創始人(最初經過改制)、董事長郭滿金一句話:“宏發人不求多大的作為,但是在我們自己做的範圍內,是以實現民族工業在世界之林站穩為目標的,這是一種使命感。我自豪的是,三十年來我們沒有分心。”

三十年來沒有分心。這個公司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宏發股份一直只生產製造繼電器,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僅生產繼電器電子元器件的公司。其主要的全球競爭對手都生產多種電子元器件或電子組件。

能夠把這個相對不大的行業做精,專注是一個大前提。

至於專注帶來了什麼效益,我們可以看以下的經營思路和成果。

二、以成本優勢“安身”,以技術優勢“立命”

一般而言,繼電器可以區分高端和低端市場。家電和智能電錶等中低端應用領域對品質的要求偏低一些,比拼的更多是採購成本。汽車和工控等中高端應用領域對品質要求更高,比拼的更多是技術實力。

在過去的“老池塘”,宏發股份主要依靠成本優勢突圍。

根據有關資料,繼電器行業製造成本中人工成本佔比高達40%。公司在成本控制,有不少的優勢。全球繼電器第一梯隊的歐姆龍、泰科的淨利潤率約7-8%,業內其他企業的淨利潤率不到5%,而宏發股份的淨利潤率約為15%。

由於成本劣勢,各海外巨頭不再擴張,或相繼退出繼電器行業。例如,泰科電子在繼電器領域的營收規模已減少一半,松下逐步出售相關資產,而歐姆龍則逐步關閉國內工廠。

與公司不斷提高出貨量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宏發股份的成本優勢不斷增強。立足家電產業,在家電繼電器領域市場份額做到第一。

在目前的“新池塘”,宏發股份主要依靠技術優勢引領。

高壓繼電器是下一個風口。傳統燃油車單車安裝的繼電器只有數個,價值約為500-1000元之間。在電動汽車時代,由於技術路線的原因,單車安裝的繼電器將有數十個,價值約為燃油車的10-18倍。據測算,2020年的市場規模約為40億元,並且未來多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超過20%。因此,這是一個較大的全新市場——也可以說是新的小池塘。在中長期有再造一個宏發的潛力。

公司已經成為奔馳、大眾、路虎、保時捷等著名車廠新車型的主要供應商,並可能成為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3車型的主要供應商。

三、拓展海外市場,繼續擴大全球規模

近年來,公司制定出海戰略,通過收併購、設立海外公司、啟動海外項目建設等方法,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共啟動或收購了十幾個項目,目前海外市場銷售收入佔比超過40%。例如, 2018年,公司成立印尼合資公司,持股59%;出資196 萬歐收購歐洲MSB公司;2019年,公司投資430萬歐元對已有的德國法蘭克福基地實施擴建,在歐洲建立高壓直流和低壓電器產品檢測及實驗室。近日,公司公佈收購著名的海拉電氣所有的繼電器業務。海拉電氣的繼電器收入主要來自於歐美市場,包括大眾、通用、福特、戴姆勒等車廠。收購海拉能快速打通歐系乘用車供應資格。
四、戰略啟示

什麼是小池塘裡的大戰略?宏發股份的成功,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1.堅信專注的力量。

跟中國其他非常成功的製造業企業一樣,宏發股份也是對多元化保持了剋制,對單一業務保持了高度專注。比如格力電器一直專注於空調,福耀玻璃一直專注於汽車玻璃,他們都在各自的市場裡,數十年如一日地打磨產品、提升技術,逐年逐年地提高自己的規模與市場份額。繼電器市場的規模是小的、門檻是不高的。如果不是三十年來像激光一樣地專注於一個小小的繼電器,很難相像宏發股份能在先在成本、後在技術上能領先那麼多。

2.堅信技術的力量。

要將舊時代的成本優勢,逐步轉化為新時代的技術優勢。由於過去中國的人口紅利、成本優勢,早些年製造業通過成本優勢獲得國際國內市場是相對容易的。但時過境遷,紅利和優勢都很容易消失不見,新的時代需要建造新的“護城河”。製造業高端化是必然趨勢,而技術變革一趨勢的核心。什麼叫企業家精神?能提前預判技術變革大勢,並敢於下決心提前佈局、投入資源,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華為對5G的提前部署、重兵投入堪稱經典戰例。

3.堅信出海的力量。

在國內市場大致飽和之後,企業即應考慮出海,在海外尋找合適的新的增長點。對於一些需要長時間才能獲得市場信賴的業務(例如工業品),併購是快速撬動市場的重要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