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的孩子生來就頑劣不堪,被所有人討厭,你會怎麼辦?
最近大火的電影《哪吒》中,哪吒父母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哪吒剛出生時,就被認為是妖怪,身體裡的魔性難以馴服,而且出生三年後會被天劫摧毀。所有百姓請求李靖殺了這個禍害。
李靖卻說:他是我兒,他日闖出禍端,我用性命相賠。

旁人都嘲諷他、欺辱他,只有媽媽堅定地告訴他:別怕,有娘在。娘知道你是個好孩子。
為了幫助哪吒獲得認可,解除誤會,父親挨家挨戶磕頭求村民參加哪吒三歲的生辰宴。甚至求下“替死符”,希望用自己的命換兒子的命。
哪吒多像我們現實中的熊孩子呀,天生不完美,會任性、會淘氣。
但是父母的理解,給了他無限的力量,讓他有了與命運抗衡的勇氣。
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始終和他站在一起。這大概是世上完美父母的模樣了。
可現實中,許多父母同樣為孩子操碎了心,卻和孩子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前不久,在雲南發生的一起悲劇,讓我至今想起來都覺得揪心。
孩子長期在學校被霸凌,卻從未將此事告知媽媽。
直到有一天,孩子像交代後事般給媽媽打電話,媽媽這才起了疑心,連忙趕去找他。
可這時,孩子已經坐在窗臺上,準備跳樓了。
“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這是孩子縱身一躍前,和媽媽說的最後一句話。
看完這則新聞,我如鯁在喉,腦海裡浮現出無數個問號:
為什麼受了委屈卻不告訴媽媽?
為什麼寧願去死也不讓媽媽幫助自己?
為什麼?!
也許,是孩提時不慎摔倒哇哇大哭時,想要得到媽媽的安慰,媽媽卻說:又沒受傷,哭什麼哭,堅強一點!也許,是比賽失敗心灰意冷時,想得到媽媽的鼓勵,媽媽卻說:讓你平時不努力吧,這下可倒好。也許,是被同學欺負滿腹委屈時,想找媽媽撐腰,媽媽卻說:都是同學嘛,咱別跟他計較……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是指:
當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是不被愛的。
摧毀一個孩子,敷衍他三次就夠了。
看起來都是小事,可就是這樣一件件的小事,在孩子和媽媽之間築起一座高高的牆,日積月累,孩子有再多的情緒,你也看不見了。
因為,他的心門永遠對你關閉。
畢竟,像哪吒父母一樣看見孩子的真實感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習慣待在自己的視角里,用自己的方式愛著他。
那,作為父母還能怎樣才能讀懂孩子呢?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世界拽出來,而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裡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從一線歌星到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大學的成功媽媽,她的成長經歷和教育心得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是一位懂得教育的父母。
陳美齡與三個考入斯坦福的兒子
想要教出優秀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理解原則的重要性。
陳美齡說:我的大兒子小學時成績不好,一次謊稱考試成績沒出來。
我心想這太嚴重了,誠信是絕對不能碰的一條底線。所以和兒子一直聊,談累了,吃點東西,兩人又哭又抱,足足8小時。
原則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從此以後,大兒子再也不對我隱瞞任何事情。
母子四人在斯坦福大學前合影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有是培養孩子“自我認同的內心”。
很多小孩不喜歡提問,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提的問題很傻。
但我從來不將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說過“快向哥哥學習”這樣的話。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我總是跟孩子說:
你永遠是最好的,有問題就問。
即便別人學會了,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哪怕一百個人和你一件不同,也要把自己的觀點堂堂正正地表達出來。
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身邊有太多的媽媽,因為不懂教育而陷入了日復一日的揪心當中:
孩子除了看小豬佩奇,專注力幾乎為0?孩子只對遊戲和動漫入迷,怎麼都不好好學習?控制不住向孩子發脾氣,完了又後悔不已?照顧兩個娃,每天嚴重透支,累得連覺都睡不好?母親的三觀裡,藏著孩子未來20年後的樣子。如果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必須先培養出優秀的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陳美齡用了30年,一直在做同一件事:
讓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為大家帶來她從斯坦福學習而來,並在三個孩子身上經過驗證的《直通名校的36種教育法》。
身為家長的四大覺悟
01 明確方針:夫妻一致,共同承擔教育的全部責任
02 愛要表達:孩子永遠是最重要的選項
03 方法得當:斥責不可取,表達要適當,體罰絕不用
04 認知糾錯:像朋友關係一樣的親子關係其實並不值得期待
《直通名校的36種教育法》課表
陳美齡老師會將自己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心理學專業,斯坦福大學教育博士所學融合成36種全新教育方法,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
一個孩子考上斯坦福,可以說是偶然,兩個孩子考上斯坦福,可以說是運氣,而三個孩子考上斯坦福,憑的是美齡老師的教育方法。
怎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如何通過36個教育法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陪孩子長大時,家長絕對不能做的10件事是什麼?老師都會結合自身的具體做法,讓你聽得懂,用得上。如果你也想成為有遠見、有方法的媽媽,讓孩子離名校更近一步,馬上訂閱課程吧!
訂閱方式:關注公眾號有「優質知識清單」回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