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國康大刀闊斧帶你學篆刻》述金石篆刻​

《鍾國康大刀闊斧帶你學篆刻》述金石篆刻​

《鍾國康大刀闊斧帶你學篆刻》正在開寫中

《鍾國康大刀闊斧帶你學篆刻》(二)述金石篆刻

鍾國康 / 文

什麼是“金石篆刻”?

金,一說刻印工具鋼刀也;二說金、銅、鐵印之金屬材質也。古人工具有限,科學技術有限,從鑠金、鑄銅、鑄鐵、磨玉在繁瑣長時間裡磨磨蹭蹭才能完成一枚印章;其磨磨蹭蹭鑠出的印章,轉彎抹角之生硬,沒有一點筆意書寫味,與當今精密機械,激光銑床車庫銑出來的印章沒有兩樣,死板板之機械味也,全因工具落後所致,其代表之作,曰之為“秦印、漢印”也。現在時代進步了,什麼硬質金屬材料都不在其話下了。但歷史還是有高人把持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考古出土了大批金、銅、鐵印,因時間洗禮,風化與侵蝕,古韻味極佳也,這時印人以及篆刻家們認為“人工刻石敲邊做舊”最易得此風化韻味也,此效果正是他們所追求,因此,此石印材料,便呼之而出,代替了當時大部分銅鐵玉石印章之材料,這時針對石章材料的手工篆刻(雕刻)刀具也呼之而出,直至使用到今日。過往之傳統手工篆刻刀,因其探源溯先河之種種考慮不周,刀之大小尺寸均侷限在初始匠工匠人和當時文人習慣尊為“正宗”之工具,後人又沒有認真琢磨過怎樣改良這把所謂“正宗”之篆刻刀,所以這把所謂“吳昌碩”之篆刻刀,一直堅守到今天。目前市面上所購的鋼質篆刻刀或曰:大號、中號、小號刀,都因尺寸短小、把柄又是方的,或纏繞磨手的編織繩,其把柄方形設計最為失敗,其缺陷多多,弊端多多,因其方利而傷皮傷骨,其左手想協力推動右手上的那把刀,自然傷你手指無得商量也。又因尺寸之短小,只能使用單一握刀手腕向前衝刀之力,日刻十方八方印章後,手腕自然就會腫痛無常了。

《鍾國康大刀闊斧帶你學篆刻》述金石篆刻​

今我根據數十年如一日之經念,開發改良了那把舊式篆刻刀成為長把合金鋼篆刻刀,日殺石近百方而輕鬆自如也,這把“鍾氏專利長把大號圓形篆刻刀(見圖)”,刀把柄長約33公分,因篆刻刀有握刀拇指般大小,拇指與食指挾持著同自身手指大小一樣的鐘氏篆刻刀可以長時間刻石,又因長杆圓把刀之設計,更可輕鬆就手使出5種力量:1、右手向前衝刀力;2、肩膀向前衝刀力;3、左手四指回拉和迴轉力;4、左手拇指向前推刀力;5 、左手拇指支點力+右手槓桿撬刀合力。這五力合力,每天隨便刻石五、六十方印章而不費吹灰之力。傳統篆刻刀只有單臂單一手腕向前衝刀之力,與我新開發出來之刀相比,真可謂望塵莫及也。又,市場上的大、中、小號刀多此一舉也,純屬商業圏錢計謀也。大凡刻大印小印,都是那點刀尖碰石、刻石,大刀小刀,刀尖碰石刻石沒兩樣也,故此我鍾氏只備一把便可通殺世上。這“金”字,發展到今日,真個極富含金量是也。

石,印章料也。玉石、壽山石、青田石、巴淋石、昌化石、廣東綠、老撾石等等之硬質玉與手工能刻動之軟石為主。古代印材廣泛,大多采用質地較為堅硬的金、銀、銅、玉或水晶、寶石、象牙、牛角、竹、木等為材料。印璽在秦漢時代更是權力之象徵。近代考古出土了大批金印,銅印、鐵印、玉印等,更因時間的風化和侵蝕,出土古印蓋出來的效果更俱古韻味,這時印人以及篆刻家們開始效仿風化和侵蝕之古韻味,時間一長,印人篆刻家們發現用石質材料製成的石頭印章最為容易刻出和效仿出神似的風化侵蝕古韻味來,因此石質印章材料便迅速代替了過於昂貴的金印、銀印和過於堅硬的玉印、銅鐵印、骨角印等等。石頭是太古之靈物也;石之堅固,壽比南山也;後人以石為吉物,偶意堅固也;偶意江山永保也;陳設於書房、辦公室、廳堂等處,一印在握,金石同壽也;一印在屋,金石同壽”也;這時,石章石意便風行於世也。這“石”字,真是中藏偶意深也。

篆,印章入印文字篆書也。篆書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六國文字之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簡潔乃至簡單到只有一種筆法,這叫筆筆從頭到尾一樣粗細的簡約之法就是:如鐵線,如繩索。弄懂三筆:橫劃從頭到尾一樣粗,豎劃從頭到尾一樣粗,再來一個左轉彎、右轉彎從頭到尾一樣粗,就基本可以把所有篆書寫成了。我教人刻印,最好零基礎;我教人刻白文印,最好不起稿,隨機應變不傷解構結字,靈動神逸也;我教人刻朱文印,最好用毛筆直書石為稿也⋯⋯這“篆”字,真個動詞之靈動也。

刻,刻章用刀之過程也。秦漢前後多用鑄造、鑠金,或鑿,或藉助琢磨半原始器械,石質材料入印後,多用衝刀、切刀刀法。明清時期金石學之盛行,以及歷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學者致力於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蒐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擴大了篆刻家的視野。代表人物有文彭、程邃、何震、高鳳翰、董洵、胡唐等人。明清時期篆刻流派之多也為前所未有。這個時期,漢印過於規整開始減弱,開始刻意追求書寫之筆味、墨味、刀味、石味等個人風格。代表人物有吳昌碩、齊白石、黃牧甫、鄧散木等人為代表。他們不以習古為正宗,而是多方面汲取營養,孕育變化,借古開今,成為新一代開創者。我鍾國康研發這把長把圓形不傷手,省力,極粗線條和細線能隨手衝出效果來的這把鍾氏篆刻刀,一刀在手,五力齊發,合力刻印之手段,將改寫過往“吳昌碩大號刀”只有單臂出力之手法。這把改寫時代篆刻空間動態的鐘氏篆刻刀,大力殺石的同時,又能精細精微刻出極其細緻的效果來,這全賴這把圓把不傷手的篆刻刀,能隨便施以支點與槓桿合力細雕精刻。這種粗細兼備的強烈刀味、筆味、墨味、石味、書寫味之篆刻風格將風靡世上,風靡時代那是必然。這把傳說改寫中國篆刻歷史的神秘大刀就在眼前(見下圖視頻)。這“刻”字,必須讓人銘心刻骨,才是真我鍾氏基因也。

2019.10.17日,鍾國康草草。

《鍾國康大刀闊斧帶你學篆刻》述金石篆刻​

賈平凹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