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教育學心理學第四章(純手工碼)

教育心理學

第四章 學習心理

第一節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或內部動機。

成分:

1.學習需要

2.學習期待

分類:

1.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2.高尚的學習動機和低級的學習動機

3.近景的直接學習動機和遠景的間接學習動機

4.主導性學習動機和輔助性學習動機

5.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動機的最佳水平隨著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2.一般來講,最佳水平為中等強度的動機

3.動機水平與行為效果呈倒U型曲線

影響學習動機形成的因素

客觀因素

1.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

2.學校教育

主觀因素

1.需要與目標結構

2.成熟與年齡特點

3.性格特徵與個別差異

4.志向水平與價值觀

5.焦慮程度

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理論

2.需要層次理論

3.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4.成敗歸因理論(韋納)

5.習得性無助感理論(塞利格曼)

習得性無助:由於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個體產生的對行為結果感到無力控制、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

6.自我效能理論(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替成言情)

1.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2.替代經驗

3.言語暗示

4.情緒喚醒

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

2.設置合適的目標

3.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4.表達明確的期望

5.提供明確、及時、經常性的反饋

6.合理運用外部獎賞

7.有效地運用表揚

8.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口訣:興趣目標動機期望,反饋獎賞表揚競爭

內部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

1.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

2.設置合適的目標

3.培養恰當的自我效能感

3.1教師可以通過為他們選擇難易合適的任務,讓他們不斷地獲得成功體驗,進而影響其學習成績。

3.2讓他們觀看和想象那些與自己差不多的學生的成功操作,通過獲得替代性經驗和強化來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3.3教師還可以通過歸因訓練改變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錯誤判斷,形成正確的自我效能感判斷。

4.訓練歸因

4.1努力歸因

4.2現實歸因

學習動機培養的方法

1.瞭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5.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6.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條件)

客觀原因

1.學習材料的特點

2.教師的指導

主觀因素

1.原有的認知結構

2.對學習情境的理解

3.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心向)

4.學習策略的水平

5.智力與能力

促進學生有效的遷移

1.改革教材內容,促進遷移

2.合理編排教學方式,促進遷移

3.教授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遷移意識

4.改進對學生的評價

口訣:內方策評

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

皮亞傑 對偶故事法

皮亞傑把兒童品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自我中心階段(2-5歲)

2.權威階段(6-8歲)

3.可逆性階段(9-10歲)

4.公正階段(11-12歲)

科爾伯格品德發展階段理論 (道德兩難故事法)

一、前習俗水平(9歲以下)

1.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2.相對功利的道德定向階段

二、習俗水平(9-16歲)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

2.維護權威的道德定向階段

三、後習俗水平(16歲以後)

1.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2.普遍原理的道德定向階段

乾貨教育學心理學第四章(純手工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