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90年代上海—上則角和下則角

昨天一篇真實的上海人總感覺有些意猶未盡,又不想長篇大論,所以拆分開寫成幾篇小文吧,還是那句話,還原一個我或者普通的80後上海小孩眼中的同齡人和上海,不帶任何褒貶的。

前文說過,我十六歲之前生活在黃浦區,其實那時候的黃浦區說實話是很排外的,當然,那時候還沒什麼外地人的概念,所以當時排斥或者說看不起的,就是上海人本身,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那個寧波籍的外公一直對我南通籍的老爸有些不屑。

真實的90年代上海—上則角和下則角

蘇州河上的西藏路橋,上則角和下則角最明顯的分界之一

相信年紀大一點的上海叔叔阿姨們一定知道一個說法,上海的蘇州河把這個不大的城市(當時我們是真的不知道上海有多大,不要說郊區了,寶山,閔行,對我們來說就是外地了,黃浦江對岸的浦東陸家嘴更是被嫌棄到直接稱為鄉下)分成了上則角和下則角。

真實的90年代上海—上則角和下則角

另一座就是外白渡橋

其實一直到現在我都沒徹底分清過所謂的上則角和下則角到底是怎麼分的,要說以蘇州河為界吧,但我們對南市區的看不起有時候甚至超過了蘇州河對岸的閘北區,同齡人或者老一輩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十六鋪上來額,這句話中的貶意很重。十六鋪,就位於南市區。

真實的90年代上海—上則角和下則角

十六鋪碼頭

套用一句流行語,區域鄙視鏈,這其實在我這一輩和上一輩上海人中很是明顯,上文說道寧波上海人看不起南通上海人,黃浦上海人看不起南市閘北上海人,但就我的觀感,雖然在區域內或者家裡總有這樣的鄙視,但到了真的和他們相處起來,卻也感覺不出來,大家都還是客氣的,文雅的。

說這些的目的自然不是說要坐實上海人的排外,而且我的童年也只代表了黃浦區甚至只是西黃浦(靠近南京路和蘇州河這片區域)的部分而已,畢竟我老媽最後還是嫁給了我老爸,也就是說,那是老一輩的上海人或許會在嘴上說鄙視或者告訴孩子們要鄙視,但卻不會真的去幹涉,給予彼此自由和充分的尊重,才是那些看不起和鄙視背後更深刻的含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