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啊,南充,這次要把握機遇了

南充啊,南充,這次要把握機遇了

這幾天,權威雜誌刊文指出“各省不能一市獨大,要發展省域副中心”,這對於四川來說很合適,2019年成都GDP超過17000億,第二名的綿陽僅2800億左右,後面的德陽、宜賓,南充大體差不多,發展省域副中心迫切而有意義,否則難以“截流”川內每年眾多優秀畢業生流向沿海經濟活躍城市。

省域副中心的設置地點有一定的考究,主副中心不能太近,否則難以抵消主中心(成都)的吸力,發揮不了本應發揮“帶動一方”的作用,也不能太多,否則沒有那麼多資源投入,其他省基本不會超出三個,四川應該會設置2-3個副中心。

由於川西及川西北人口及經濟總量比較少,牽引帶動的意義不是很大,就基本不用考慮了,攀枝花

的朋友看看就行,如有可能,倒是期望一下雲南的經濟大發展,做四川版的“深圳”也不錯。

四川副中心大體是在川東北和川南區域,德陽、資陽、遂寧、雅安及眉山都太靠近成都,而瀘州處於四川邊緣,與貴州及重慶接壤,難以發揮“帶動川南”的作用,廣元、巴中、達州及廣安也是和瀘州一樣的道理,內江和自貢土地面積和人口比較少,樂山的人口和經濟在川內亮點不夠閃耀。

客觀來說,以上城市成為副中心可能性都不是很大,但鼓勵同臺競技,可以去拼一下,搏一下,出現黑馬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川的三個城市有希望成為省域副中心:南充、宜賓、綿陽,這裡額外要說明一下瀘州,如果從四川和重慶、貴州經濟緊密互動發展的角度來看,展示一下四川人民的大氣魄、大手筆及大智慧,另闢蹊徑取新意,那不妨把瀘州考慮在內,後期可以做西南兩省一市的人員流動、商品貿易區域中心,瀘州是有潛力成為“

帶動一億人的大都市”。

經濟總量方面,綿陽、宜賓和南充都差不了多少,但綿陽還是離主中心有點近,這是不利因素,另一個就是綿陽離川東北五個城市有點遠,而且只和南充、廣元接壤,“牽引帶動川東北”的寄望有點令人憂慮。

而南充這個城市,從上圖可以看出它和川東北另外四個城市都接壤,基本就是處於川東北的中心位置,這是優勢之一;另外,綿陽500多萬人,德陽400多萬人,南充超過700萬,這也是人口優勢之二,帶動更多人和更多地區的發展,是副中心的本意;還有一點:綿陽第三產業服務業比較活躍,投資比較多,種類較豐富,正適合內貿時代的“以消費拉動經濟”的趨勢,這是優勢之三。

綜上所述,南充與綿陽,在四川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競爭之中,變數比較大,都可能會成為川東北副中心,南充啊,南充,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前面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不慍不火”,這次要把握機遇了,抓住了的話,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