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區幸福街道:在華麗蝶變中留住根與魂

這裡是宿遷市主城區最為古老的街道之一,這裡是宿遷歷史文化之根、歷史之源,這裡人傑地靈,內含的東大街猶如宿遷的“清明上河圖”。這裡就是宿城區幸福街道,區域面積6.8平方千米。

近年來,幸福街道聚焦產城融合,奮力打造實力幸福、生態幸福和民生幸福的“幸福街道”,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品質、服務保障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份亮眼“成績單”。

古典與現代融合

老街底蘊依舊深厚

幸福街道無疑宿遷的歷史文化之根。歷史上的宿遷是個縣,幸福街道則是原宿遷縣的政治、經濟、商貿、文化中心,現在的金港花園一期及東門外的老區府廣場一帶,曾是原宿遷縣府衙所在之處,東大街猶如宿遷的“清明上河圖”,文化底蘊深厚源遠。

宿城區幸福街道:在華麗蝶變中留住根與魂

資料圖

如今,位於幸福街道街的區府廣場地下宿遷古城遺址,仍是滋養著宿城人民的精神家園,人們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宿遷悠久的歷史文化,猶如一本厚重的古書,讓人追憶思遠,回味無窮。

無論是幸福路,還是東大街、中山路,這裡的街道一直是人流熙熙攘攘。時代變遷、城市發展,1987年12月,國務院批准宿遷撤縣建市,1996年設立地級宿遷市。市區面積逐步擴大,市區的商貿中心逐步西移至寶龍、金鷹一帶,相比曾經,雖然幸福街道的熱鬧繁華有所減弱,但幸福路商圈仍是市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幸福路與西湖路交會處的中央商場,沿幸福路向北可至宿遷船閘、雪楓公園,東西走向的洪澤湖路上一直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老街區”彰顯著“新氣息”。

馬陵公園、宿北大戰紀念館、雪楓公園等紅色教育基地,為幸福街道這個老街區厚植了紅色底蘊。東大街南入口的牌坊,幸福中路旁的道生鹼店,“1897”項目中的東大街一人巷、古民居建築、通運橋等,在“1897”項目考古工地還發現了一座漢代墓葬。新盛街區的古建築更是眾多,宿遷敕賜極樂律院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幸福街道還是原宿遷縣的工業集中區,緊鄰中運河的區位優勢,大大推動了航運業、工業的發展。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大運河沿線先後辦起了宿遷器皿玻璃廠、宿遷農藥廠、宿遷縣農業機械修造廠、宿遷縣鞋帽製革廠、宿遷罐頭廠等數十家工廠,形成了冶金、機械、農藥、紡織等工業體系,中運河沿線也成為了工業集中區。

隨著棚戶區改造和企業搬遷,這裡的古典與現代之美慢慢相互融合,城市的記憶與發展交織、保護與開發並重,彰顯著老街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化文脈滋養引領

“一區一品”彰顯活力

“不到幸福路、東大街,就沒有到過宿遷城。”曾經,人們常用此話來表達幸福路和東大街在宿遷人心中的地位,現在仍是如此。

宿城區幸福街道:在華麗蝶變中留住根與魂

資料圖

有一種幸福叫“公園就在家門口”,詩意美景處處。如今,幸福街道良好的人居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文明底蘊,為幸福街道的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古黃河和大運河相擁,自南向北,歷史文化遺址串接;大運河中船隻浩浩蕩蕩,歷史與現代交融;街道上車水馬龍,煥發著生機與活力;秉承生態理念,展現運河文化,集文化、藝術、觀賞、休閒為一體的運河灣公園的建成使用,更是成為令人矚目的一道新景觀……

幸福街道下轄9個社區,“一區一品”處處洋溢著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氣息。

礦山社區的民俗記憶館,濃縮農耕忙碌、街巷熙攘的歷史痕跡和生產生活場景為一體,在衣、食、住、行的古今對比中感受時代鉅變,留住鄉愁空間;鳳凰社區打造“六和畢·萬事興”社區文化;東大社區圍繞誠信經營,實施“東大街·鳳凰城誠信商業街區”建設,引領經營戶守法經營,引導群眾崇法尚德;城東社區依託大運河沿線公園、廣場,打造“樂活城東”;馬陵社區以志願服務為抓手、以崇德向善為根本,形成了以黃河水上救援隊為引領的志願服務文化;閱湖社區依託雪楓公園,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打造紅色教育文化,引領居民向上向善;礦山社區以歷史為根,打造鄉愁文化;幸福社區以紅色文化為脈,打造“樓道文化”,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上城社區以“孝文化”為抓手,傳承孝老愛親、鄰里守望、關愛未成年人等優秀傳統文化;新盛社區以古街區建設為抓手,在古色古香中前行。

特色文化魅力無限

文明之花綻放正妍

在幸福街道辦事處,不論是樓梯、走廊,還是各科室辦公室,牆壁上都懸掛著以“清廉”為主題的牌匾、標語、字畫,處處傳遞著溫暖的清廉之風。

與此同時,幸福街道還充分利用轄區小區的圍欄、綠地、宣傳欄、休閒廣場等設施,大力營造文明氛圍,讓文明宣傳海報和文明家風家訓標語隨處可見。

在位於金港花園一期東門的“好人廣場”,集中展現了近年來幸福街道湧現出的一大批“宿城好人”“江蘇好人”和“中國好人”的故事,以及廣大街道居民的凡人善舉;比鄰幸福路的“幸福驛站”,以弘揚志願服務為理念,為市民提供應急充電、愛心雨傘、免費上網、流動書吧等便民服務;200平方米的街道未成年人活動中心設有兒童活動室、“四點半課堂”、音樂室、兒童書畫室、心理諮詢室及青春教育室等六大功能室;文化站圖書閱覽室將“學習融入生活”的理念融入人心。

宿城區幸福街道:在華麗蝶變中留住根與魂

近年來,幸福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文明城市常態長效建設為抓手,弘揚家庭美德,倡導文明新風,揚正氣、聚人力、暖人心,不斷推進文明宣傳進社區、進小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店鋪、進家庭“六進”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深入人心,先後湧現出“江蘇最美家庭”孝老愛親的何建華家庭,“中國好人”“江蘇省道德模範”誠實守信替子還債的方士英老人,“江蘇省道德模範”“江蘇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江蘇好人”黃河水上救援隊隊長王愛東等先進典型。“文明家庭”評比、“善行義舉”選樹、感動宿遷人物和最美宿城人事蹟宣講等活動如潮,共評比出“文明家庭”358戶、“善行義舉”模範人物50人。

從德揚善,崇尚文明,文化魅力無限,強大的正能量正在幸福街道傳遞傳承。七彩夏日、端午包粽子比賽、中秋晚會、馬陵夜市k歌及文明與法治文藝演出等,文化活動如火如荼,寓教於樂,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宿遷文明20條”、文明新風“宿9條”,已在廣大居民群眾心中紮根發芽、開花結果。(李樹生)

責任編輯 肖燕 高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