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論標準形式回顧


三段論標準形式回顧

下一章講如何將日常生活中的三段論轉化為標準的直言三段論,但是如果對標準的直言三段論理解不深刻,感覺講再多也沒有意義。所以這章還是想梳理前面的知識,加深印象。

三段論標準形式回顧

首先是一些基本概念,古典邏輯的核心其實就是研究類與類之間的關係,做出推理。類即具備某一相同元素的集合。類與類之間構成的四種基本關係,相含、相離、內相關、外相關。形成相對應的四種直言命題,全稱肯定命題(a命題),所有s都是p;全稱否定命題(e命題),沒有s是p;特稱肯定命題(i命題),有s是p;特稱否定命題(o命題),有s不是p。需要注意,所有類與類之間的關係就只有這四種命題。這裡我們稱s所在項是主項,p所在項是謂項。

三段論標準形式回顧

關於周延性,說某項周延,即該項所表示的類為全集。對四大命題的周延性都進行了分析,a命題,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如果謂項也周延,那就是相等關係,不是包含關係了;e命題,主項周延,謂項也周延,如果要e命題絕對為真,兩類必須囊括其所有元素;i命題,主項謂項都不周延;o命題,主項不周延,謂項周延。

類與類之間的關係是命題基礎,而命題與命題之間的關係是推理基礎。接下來介紹了四種對當關係的推理,即矛盾關係,兩個命題主項謂項相同,質與量不同,不同真不同假,即可以互推真假,ao矛盾,ei矛盾;反對關係,兩個全稱命題,主項謂項相同而質不同,不同真可以同假,即只有當一個為真可以推另一個為假,ae為反對關係;下反對關係,兩特稱命題,主項謂項相同而質不同,可以同真不可以同假,即只有當一個為假時可以推出另一個為真,io為下反對關係;差等關係,兩命題主項謂項相同,質相同量不同,全稱命題為真可以推出特稱命題為真,ai與eo為差等關係。其中質代表的是肯定或否定,即是或不是;量代表的全稱或特稱 ,即主項類所或部分。

還有三種命題變換推理,換位法,主謂項互換邏輯等價,其中o命題換位無效,a命題需將全稱命題變為特稱限制換位才有效;換質法,該變命題的質,謂項類變為補類(s類的補類為非s),邏輯等價;換質位法,主項謂項換位並替換為其補類,邏輯等效,i命題無效,e命題需限制換位在換質。

三段論標準形式回顧

接下來是標準的三段論,即大前提(包含大項,即結論的謂項)小前提(包含小項,即結論的主項)結論的順序,其中大前提小前提都有相同項為中項。四種標準直言命題組成的三段論為式,中項在前提中不同的位置為格,第一格,中項在大前提為主項小前提為謂項;第二格,中項在兩前提中為謂項;第三格,中項在兩前提中為主項;第四格,中項在大前提中為謂項小前提中為主項。

三段論標準形式回顧

甄別三段論有效無效,可以用韋恩圖將大項小項中項關係表示出來,根據結論的質與大小項的關係來判別真假。也可以按照總結出來的六條規則進行判斷(1.避免四項;2.中項至少在一個前提中周延;3.在結論中周延的項在前提中也必須周延;4.避免出現兩個否定前提;5.如果有一個前提是否定的,那麼結論必須是否定的;6.兩個全稱前提得不出特稱結論)。最後,也可以根據是否是15種有效形式來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