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然而,在很多人心中,如果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肯定会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未来也是前程似锦,更何况是90年代的清华毕业生。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清华北大毕业生发展前景好,对于绝大多数清华北大毕业生是成立的,但是也有个例存在。他是当年县高考理科状元,毕业于清华大学,如今却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专业人员做客服—梦想破灭

​​他就是张晓勇,1991年,他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538分)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他是父母的骄傲,希望未来能够做出一番成就来。毕业后,张晓勇正好赶上了国家实行“双轨制”,国家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分配,但是分配的地点和工作不能自己选择;另一方面,企业、机关来学校招聘。最后,他选择去了广州一家中外合资的日化企业工作,希望从事产品研发,实现自己的理想。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按理说,日化企业与他的专业还是相关的,也算是合理分配。然而,他却被分到了客服部,做了一名客服。九十年代时,国内的生物技术产业并不发达,公司的相关技术研发重点都在国外,他根本没有机会从事与产品相关的研发工作。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张晓勇读大学时,特别喜欢搞科研做课题,他的梦想是去政府或者科研部门做学术研究,但是事与愿违,成了一名客服人员。工作时间长了,他的梦想渐渐被磨灭。

父亲病倒—返乡尽孝

在广州工作几年后,张晓勇既没有成家也没能立业,在广州工作的最后一年,张晓勇的父亲突然病倒瘫倒在床。想起曾经学过的《陈情表》,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回到长沙之后,在房产公司工作了几年,事业一直没有起色。2007年,张晓勇结婚了,一年后孩子出生,并在马王堆陶瓷市场当起了保安。每天下班之后,就是做饭、照顾孩子。

怀才不遇—安于现状

对于自己的经历,张晓勇表现得很淡然。有时候,他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在锅碗瓢盆”。如今,张晓勇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了安于现状。后来,张晓勇又在一家小区当保安,他的经历也成了业主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显得很不可思议。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当年的那些事,张晓勇不愿意多说,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只是淡淡一笑。每天早上到点上班,下午到点下班,每月休息4天,月底可以领2000多元的工资,这对他来说才是更实在的事情。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对于张晓勇从清华大学毕业生沦落为保安可能更多的是个人能力或者是时运不济等因素造成的。然而,与他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热门,也被人们所看好,认为21世纪必定非常火爆。毕业后,生物专业的毕业生非常难就业,国内工作机会少之又少。就算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本科的生物相关专业连续几年被选为“红灯”专业,就业率倒数。

别人眼中也是成功

有人认为,这是另外一种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不同,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升官发财,事业飞黄腾达,在自己家门口当保安,病床前尽孝心,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也是另一种成功,他只是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同时,有人感到惋惜,九十年代的清华高材生,县理科状元,满腹才华,最后只能当一名保安,确实有点屈才。

县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材生,如今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因此,建议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大学专业的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它极有可能成为自己以后一辈子的事业。对于普通人来说,专业选择还是以就业为目的,兴趣还是先放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