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樓建設熱已進入中央層面的引導限制時期。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指出,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這透露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城市發展比拼競逐摩天大樓、貪大求洋,是該歇歇了。
“千城一面”是許多國家發展中都出現過的問題,我國不少城市也遭遇了這個問題。不可否認,之前摩天大樓作為城市地標建築,對地方招商引資、營造就業機會、提升城市形象的確能起到積極作用。但有些地方一味追求高樓帶來的“門面”作用,卻枉顧實際發展需要,難免出現了過度投資、資源浪費等負面情況。
與城市發展水平和需求不匹配的建設規模和速度,顯然會為長遠發展埋下隱患。比如一些地方時不時被媒體曝光的“鬼城”“鬼樓”;相近城市之間“你要高我一尺,我非再高你一丈” 的盲目攀比;地下空間規劃滯後,道路之上樓越來越高,地下管網卻敷設混亂;過度追求以“高”為美,帶來建築審美的低美感等等。
特別是個別地方不顧當地的財務收入、人文傳統的實際,一定要標新立異搞出大個子的“面子工程”,結果勞民傷財。去年1月,住建部通報了兩起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陝西省韓城市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花了1.9億元打造“鯉魚躍龍門”的景觀,甘肅榆中縣也花費6200萬元擺了一個花架子。
以上種種都是城市建設缺乏科學規劃帶來的後果,背後暴露出的是地方病態的“政績觀”和“面子工程”。建築經濟學領域也有“勞倫斯魔咒”的說法,巨型大樓的開工建設可能與商業週期的劇烈波動有密切關係,雖然這個概念本身也被稱為“烏鴉嘴”,但對盲目攀比建高樓是一個有益的提醒。
對此,《通知》給出了一系列指導,除了“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外,還提出“嚴禁建築抄襲、模仿、山寨行為”“加強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景觀敏感等重點地段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等,可謂把脈精準,有破有立。“破”的正是無序開發、盲目建設的做法;“立”的則是科學規劃、保護與發展並重的思維。
中國也到了與崇拜摩天大樓的情結告別的時候了:建摩天大樓不是為了攀比,不是為了滿足“我也得有”的心態,而是要做到與當地的經濟體量、市容等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