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裡的那些事(9)—偷雞是個技術活(下)

從見到衛恆公開始。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偷雞是個技術活,那麼是否可以如同英語等級考試一樣分個等級呢?

思考後我覺得可能還真能。

偷雞者第一等級。此類偷雞者不思考敵人的強弱,也不思考自己的強弱。他們只要覺得別人的東西好張口就要。如果你不給那他們伸手就搶。

有些人因為有涵養,有些人因為習慣了忍讓,還有些人習慣了逆來順受。總之是有很多人會對於這種人避讓三分。

於是這種人碰見一個因為多種原因而對於他的挑釁不還手的,便敲骨吸髓。可一旦所求過於無理,讓被偷雞者忍無可忍反擊開來。偷雞者們才發現對方其實自己根本就惹不起。

這種偷雞者也就是衛懿公之流。平日裡把國人當做牛馬任意欺凌。對自己的仙鶴卻百般迴護甚至賜以高官厚祿。

這種人總是眼裡只有自己,竟覺得外敵赤狄也如國人一般可以任意欺凌。想著去人家偷雞佔地,誰料想雞沒偷到,還被一地赤狄打的五勞七傷。真的偷起雞來才發現自己還不如只雞能打。最後只得個國破家亡遺笑江湖的結果。

這種偷雞不成賠精光的偷雞者,也當真是隻當得起最低一級的偷雞者。

《春秋》裡的那些事(9)—偷雞是個技術活(下)

第一等級偷雞者—狂妄自大衛懿公


第二等級的偷雞者會思考敵人的強弱,卻不思考自己的強弱。

看到別人被大快朵頤,便也覺得自己也可以上去分一杯羹。卻不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個看著衰弱的敵人雖然也是傷痕累累,卻依然有著棒揍偷雞者的能力。

明明是偷雞,結果被雞的主人追的上天無門,下地無路。

這種偷雞者也就是二戰時期意大利之流。他眼見著德國在歐洲大陸拓地開疆。眼見著歐非大陸被德國揍得體無完膚。於是也擼胳膊挽袖子決定大幹一場。

意大利決定揮兵希臘卻讓希臘人從希臘追著打到了意大利本土,連被德國打壓的喘不過來氣的法國都幽默的在法意邊境豎起了一塊牌子。牌子上對希臘人寫著“不要再向前了,前面是法國了”。最終還是要德國出兵搞定希臘人。

意大利決定偷襲北非,結果幾十萬裝備精良的意軍被幾萬缺醫少藥的英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還是要請來德國裝甲兵團解決問題。

當然這成就了隆美爾“沙漠之狐”的美名,但一次次的失敗卻也真真的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敵人再衰弱,不考慮自己的斤兩就動手偷雞真的是很不聰明的行為。

《春秋》裡的那些事(9)—偷雞是個技術活(下)

第二等級偷雞者—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意大利

第三等級的偷雞者會思考敵人的強弱,也會思考自己的強弱。關心外部因素,但只想著如何能夠偷雞更多。

看到別人打得火熱,便會靜下心來權衡敵我強弱。首先確定掐架的多方實力如何。然後或與強者一同攻擊弱者,或是獨自作案趁機從弱者身上動手偷雞。加速了互掐多方最弱者,也偷到了不少的東西。

但當最弱小者被消滅,這種偷雞者卻鮮有迎來下一次偷雞的機會。自己卻變成了下一盤被分食的佳餚。

虞國便是如此。春秋時期晉、虢兩國紛爭晉國請求借道伐虢。虞國本不答應,但在隨著晉國給出的好處逐漸增多,虞國於是決定借道給晉國。

最初晉、虢惡戰,而虞國卻兩頭收著晉國的好處,偷著虢國的領土。

最終虢國苦戰四月而亡,晉國大軍班師途中順手滅掉了虞國。虞國所有偷雞的成果都被晉國將軍帶回朝中。而虞國除了被滅的宗室,只留下了一個假道伐虢的成語。

《春秋》裡的那些事(9)—偷雞是個技術活(下)

第三等級偷雞者—因小失大的虢國

第四等級的偷雞者會思考敵人的強弱,也會思考自己的強弱。關心外部因素,但他會想著維持亂局。然後在此亂局基礎上在進行可持續的偷雞。

無論周圍的戰火燒的如何猛烈,無論強大的一方給出什麼樣的誘惑。這種偷雞者都不會輕易入局,因為他要做的是制衡,用最少的代價讓雙方基本維持平衡。

但這種偷雞者絕對不要和平。制衡的目的是讓雙方都對自己有所顧及,然後誰相對弱小就扶持誰,進而從經濟和政治雙重方面達到偷雞的效果。

衛恆公就是這一類的人。在周圍宋魯之爭,晉狄之爭,鄭國內戰的三場適合偷雞的亂局中,衛國沒有去與晉國一起去攻打蠻夷,沒有參與到實力相對平等戰局並不明朗的宋魯之爭。

衛恆公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綜合國力與自己不相上下但內部分裂的鄭國身上,在內同意了意見凝聚了人心,在外扶持了弱勢並受到鄭國民眾同情共叔段。所以輕鬆的就取得了廩延以東的全部地區。取得了不小的勢力。

但這種偷雞的行為最終還會是失敗的。

為什麼呢?衛恆公的安排有錯嗎?

其實沒有,每一步都精緻的佈局如果是以全天下的勢力為視野,那麼真真是無所匹敵的存在了,而如果僅僅是以自身為圓心畫一個範圍然後來進行最終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做的結局就是被擁有“勢”或者能借“勢”的人打的跪在地上,然後寫下一個大大的“服”字或無力的唱著“就這樣被你征服”。

“鄭人以王、虢師伐衛南鄙”“請師於邾”“及邾人、鄭人盟於翼”這就是《左傳》中鄭莊公破解衛恆公的局所做的反應。與我們上面分析的一樣,借勢。

通過借用周王室的“勢”來使自己成為天下眼中的受苦難者,以此取得“名”讓打著幫助鄭人治鄭旗號的衛恆公徹底失去出師之名。然後輔以利籠絡弱國,將二流國家的地位和不入流的國家一起納入附屬兵團。

鄭莊公甚至將手伸進了魯國口袋裡,打起了邾國的主義雖然最後也真的成功了,但也埋下了魯鄭之仇的隱患這是後話。

但通過這兩步使得無論是“勢”還是“力”鄭國都在一剎那間徹底超過了衛國。不但堂而皇之的拿回了被偷的雞,還讓偷雞者賠了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其實衛恆公的偷雞行為是失敗的了。

《春秋》裡的那些事(9)—偷雞是個技術活(下)

第四等級偷雞者—掛萬漏一衛恆公

既然前面四種偷雞者都是失敗的,那麼有成功的偷雞者嗎?

答案是確定的,那就是有這種偷雞者。

這就是第五等級偷雞者。他們是歷史上偷雞者的扛把子。他們把偷雞做的光明正大並且有不少人因為偷雞而名垂千古。

這一類的偷雞者會思考敵人的強弱,會思考自己的強弱。會關心外部因素。會思考近處國際局勢。會運用已知世界的國際局勢。不偷則已,偷就要迅雷之勢偷的快速徹底。

燕昭王就是這樣的典範。齊宋之爭,燕昭王表面上作壁上觀,暗地裡卻使臣四派遊說各國。只待齊國亡宋,天下倒齊輿論已然成風。

在這齊國元氣受損,名譽受損的時刻,燕昭王並非簡單偷雞齊國,而是把偷雞做的光明正大,高舉反齊大旗,聯合除了秦國以外的四雄合力伐齊。

齊國得富宋而險些亡國,只餘下兩城頑抗。燕昭王可謂用了一生來偷這隻雞。也的確幾乎偷成。可惜命數是一個奇怪的東西。

雖然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可惜老天沒有讓其順遂。就在投機成功前,燕昭王死了。繼任者沒有能夠延續策略,最終只落得個功敗垂成。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偷雞是個技術活,但即便考慮了上邊所有的要素,還要生命的長度和韌性這個意外的因素,留下個能夠延續政策的繼承人才能政出一門偷雞成功。

《春秋》裡的那些事(9)—偷雞是個技術活(下)

第五等級偷雞者—堅持一生算無遺策燕昭王

總結完了投機這個技術活的各項技術指標後,只想對各位看官說一句話,那就是“偷雞有風險,作案請謹慎。謹慎還被抓,純屬是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