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中國開啟火星探測

問天,中國開啟火星探測


今天,國家航天局宣佈,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將命名為“天問”,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將命名為“天文一號”,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標誌“攬星九天”將發佈。

中國啟動火星探測

“天問”是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也是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長詩。這首詩是關於屈原對世界、自然和世界的問題。”隋初誰佈道?上下沒有形狀,為什麼要測試它……”面對未知的世界,屈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表達了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從宇宙的起源到陰陽的統一;從天地的結構到星羅棋佈;從天地的朦朧到世界的變遷;從九州的山川到四面八方的湖海;從四季更替到萬物生死存亡,屈原思考的是太陽的軌道、月亮的週期、恆星的結構規律、晝夜的週期性變化、南北極的北斗七星,這些幾乎都是普遍存在的。

今天的中國正在回答幾千年前的問題。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在月球背面成功地完成了16個月的科學探索;長征五號遙三號運載火箭的發射、中國首枚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等多項任務正在實施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重大工程正在建設中;高分、北斗正準確謀劃和定位在防疫戰爭中中華民族一直在探索星海。

“九天”作為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標誌,以“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為總體概念,整體格局向上傾斜,充滿活力、動感和向上衝擊,代表著“追逐夢想、勇敢探索”的精神。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排列,每一顆都呈現出各自的特色色彩。這些行星嵌在C形軌道上,像鑽石一樣閃耀在天空中,等待著中國人去尋找恆星。

一條開放的橢圓軌道形成了字母“C”的獨特形象,它包含三層含義:一是“中國”,代表行星探索中的“中國”;二是“合作”,代表“合作、共贏”的精神;三是“C3”,在行星探測工程設計中,最重要的物理量,是深空探測載體能量探測器到達地球和天空的力和能力。

“天問”呼應了古人的追求和現代人的探索。據悉,今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執行“盤旋”、“著陸”、“巡邏”等任務,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里程碑,也是我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你好火星,你好宇宙,我們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