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膽子最大、最敢幹”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在如此惡劣的天氣做試驗,如果飛行器技術狀態稍有偏差,很可能就會直接落在船上。試驗結果關乎產品能否如期完成試驗任務,更關係到船上上百號人的生命安全。

“這種天氣下,你們的飛行器能行嗎?”在用戶單位參試人員的一片質疑聲中,此次試驗的技術負責人王旭低頭沉思了一陣子,堅定地回答:“能!”

支撐他的理由是上百次的反覆驗證和環境模擬,一切數據表明團隊研製的產品可以經受住這樣的考驗。

試驗船迎風出征,艙室內的每個人只有死死攥住船上的固定物才能勉強保持站立。“5、4、3、2、1——發射!”一聲令下,飛行器利劍出鞘,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這個團隊膽子最大、最敢幹”,這是用戶對這個團隊的評價。其實他不知道這樣“膽量過人”的事情,這個團隊可不只幹了這一件。

一次型號設計方案遇到“卡脖子”難題,十幾位國內頂尖專家給出方案——增加一套獨立控制系統。但對於這個解決方案,團隊一致認為“可能有效,但系統會更加複雜,會大幅提高飛行器的設計成本,還會嚴重影響項目的研製進度,不到萬不得已不宜採用”。

在經過100餘次高性能計算和200餘次仿真實驗後,團隊終於提出了一種獨創的佈局方案,最終得到所有專家的認可,一舉為此型號省下20%的經費。

談到團隊這種“膽量過人”的創新精神,團隊的成員一致認為是受了前人的影響。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該型號的技術創新率極高,非以往型號所能及。在預研立項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質疑:“你們比國外同類型號更迷你、更輕便,指標還要比人家翻倍,憑什麼?”“憑我們中國人聰明,憑我們敢想敢幹。”時任該型號老總師以近乎條件反射的速度回答。

當時,老總師提出的想法,被解讀為“各項指標成倍翻番,非常吸引人”。但他的領導堅決反對,認為不可能實現這個想法,甚至拍著桌子和他大吵。他一邊講述自己的理由,一邊把具體的實施方案拿給領導看。最終,領導被說服了。老總師把這稱為“吵出來的創新”。

中國航天科工有很多這樣的老專家。比如劉永才院士,因為敢想敢幹,人稱“劉大膽”“拼命三郎”,還有姚紹福院士都是有想法、能充分聽取大家意見、鼓勵年輕人放手去幹的人。

今天,現任型號總設計師鄒暉也像當年自己的領導一樣,他和大家約定:“可以不墨守成規,不迷信權威,我說了,你也可以說、可以吵,但核心是要提想法,必須講明白為什麼這麼做,是怎麼推出來的。”

毫釐之間的“心細如髮”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精確打擊武器要想成功命中靶標,要有足夠的動力,也必須有精準的設計。一個複雜的系統,對每一個環節都要摳得細。

一次重要任務在海上悄然展開,發射流程卻異常終止。

王旭作為發射現場技術負責人,從突發狀況中快速冷靜了下來,憑藉豐富的現場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功底,在上百兆的大數據中找出了2幀異常信號跳點,成功將故障定位到平臺數據跳變觸發偶發現象。調整平臺運行狀態後,他毫不猶豫地作出繼續執行發射任務的決策,如期完成當天的任務,挽救了難得的試驗窗口,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評價。

“要在上百兆的大數據中找出了2幀異常信號跳點,好比在浩瀚的銀河系定位一顆小行星,然而他真的做到了。”王旭的“戰友”李娜說。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在該型號的每個艙段,每一條電纜的敷設都精確到毫米級,一眼望去就像女生頭上的麻花辮,眼前的一切都凝結著團隊電氣設計師小邵的智慧和心血。

要讓一個數米長的“大傢伙”成功裝配,結構設計的誤差要比一根頭髮絲還細,為了一次完美的匹配,團隊的結構設計師小李可以坐在電腦設計圖前,目不轉睛、不捨晝夜。

要在汪洋大海中執行殘骸打撈任務,早上7點出海,在一條8節木製漁船上,一臺導航儀,一個舵盤構成操駕平臺,一張散亂著被子的木床,一間上下層儲物間構成的睡覺區域,團隊探測小組5個人或蹲或坐在兩三米見方的駕駛艙內,漂泊21天,終於撈到了想要的殘骸。

這樣鮮活的事例,還有許多許多……一個個看似平常的技術決策,背後是數不清的徹夜不眠;每一次大膽決策,更要在毫釐之間心細如髮。“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當今中國的青年一代航天人理當如此。


黑色89小時後的“紅色黎明”

一項重大任務實施在即,關鍵時刻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團隊遇到了一個在飛航領域前所未有的技術風險。

在召開10多次專家諮詢會,收集了200餘條專家意見後,團隊梳理出100餘項需要逐一分析排查的因素。但翻開任務進度表,飛行試驗必須在5天后如期進行。

深夜12點,仿真實驗室的大廳依舊燈火通明。燈光下10餘名技術人員的身影來回穿梭,他們已經在仿真實驗室連續工作了89個小時。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飛行試驗當天,團隊每個人心中都有著這樣一種信念:以必成之心,創未有之業。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現場一片沸騰,大家相互擁抱,又是哭,又是笑,沉積多年的情感在這一刻全部釋放了出來,大家任由淚水在臉上流淌。

本是青蔥少年卻滿臉的絡腮鬍,僅僅三十來歲的青年骨幹卻早已兩鬢風霜,還有型號總設計師消瘦且疲憊不堪的臉龐都在告訴人們,他們一路走來是多麼艱辛。然而他們無悔,因為值了。

回首這段往事,團隊成員都親切地稱之為黑色89小時之後的“紅色黎明”。

這些年,“精打”團隊在驕陽炙烤下試驗,在大雪冰封中排故,在陰綿細雨中保障,奔波在戈壁荒野,航行在萬里海疆,用行動詮釋了“團結奮鬥、負重拼搏、科學求實、敢為一流”的飛航精神,激勵著更多的航天青年獻身使命。

“青春就是奮鬥的代名詞,百鍊成鋼。”鄒暉這樣說。


青春路上的“詩人”不悔

這支團隊都是清一色的理工男和理工女,卻個個是“詩人”。

“利劍倚天起,驚雷徹漢宵。功成縱馬去,落日染蘆蒿。”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兩千裡外關河。風起粼波,星耀綠洲,五年匆匆已過。”

“天際流星,劃破蒼穹。心魔去,喜淚朦朧……”

每當型號出征前或成功後,團隊成員的朋友圈裡總是會吟出幾句自己寫的詩句,抒發一下豪情壯志和喜悅之情。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團隊青年不但個個有才情,更有如詩人一般對精神世界的純粹追求。

成長在繁華的都市和互聯網時代,大多畢業於名校的團隊青年,要經得住誘惑潛心研究,克服浮躁心態,要在無人喝彩時默默堅守,在悲痛煩躁寂寞時刻跟失敗對著幹,在別人飛黃騰達時守住初心,這是一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修煉。

“我的同學都笑話我,圖個啥?”團隊成員李娜表示,有些同學的收入是自己的好幾倍,雖然自己也算吃穿不愁,但對比起來還是落差很大。

說起這一點,團隊成員均表示,誘惑不是沒有,但是比起外面的誘惑,這裡有更吸引他們的東西——他們畢生的理想信念,他們深愛如斯的航天事業。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這種可以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同生共長、命脈相連的機會和樂趣,並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正是基於這樣純粹的追求,團隊自建立以來,先後有5人成長為型號總設計師、18人成長為副總設計師,為我國後續武器裝備技術發展奠定了重要人才基礎。多位青年已經成長為行業領域的領軍人物,擔任首席專家、專家組組長、核心期刊編委等重要學術職務。

在閱兵式上,該團隊研製的武器裝備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集中體現了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最新成就,揚我國威,壯我軍威。在電視機前看到這一幕時,每個團隊成員的心裡都感慨萬千、難以平靜,當年那個義無反顧投身航天事業的倔強少年,彷彿就在眼前。

“這些年,無怨無悔。”每個團隊成員在心裡對自己說。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圖文/ 李丹

編輯/ 李慶勤 劉喆

美編/ 張萍

審核/ 李淑姮

監製/ 索阿娣

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看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