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吉普賽人-浙江舟山群島唯一的墮民村,六小齡童也是墮民

在浙江東部寧波、紹興、舟山一帶,有一個特殊的民系--墮民。魯迅先生及他弟弟周作人均提到過墮民。

東方吉普賽人-浙江舟山群島唯一的墮民村,六小齡童也是墮民

在舟山群島雖然有很多墮民,但單獨一個村只居住墮民只有岱山縣小宮門村。我小時候一直納悶,為何小宮門村這麼小,卻能單獨成為一個行政村,大人說小宮門人不一樣,是少數民族,是蒙古人,國家特殊照顧的。但是心中的疑惑一直沒有解開,為什麼他們是少數民族,講的跟我們一樣的方言?唯一不同的是小宮門剃頭的特別多。後來我也慢慢長大,做身份證了,一個小宮門的同學身份證我看了一下,寫的民族也是漢族,於是我更加疑惑了,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就促使著我去了解小宮門人的歷史。

東方吉普賽人-浙江舟山群島唯一的墮民村,六小齡童也是墮民

小宮門村現在已被撤併,現屬於東沙鎮橋頭社區的一個自然村,人口為二百多人。因村子位於文昌宮門口而得名,由於村小於附近的宮門村,而被稱為小宮門。解放前小宮門屬於岱中鄉第十保;解放後為岱中鄉第十村;1953年屬於宮門鄉;1958年屬於岱西公社宮門鹽農大隊;1961年屬於泥峙公社宮門農業大隊;1983年為泥峙鄉小宮門村;2003年屬於東沙鎮宮門村。

東方吉普賽人-浙江舟山群島唯一的墮民村,六小齡童也是墮民

說起墮民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墮民由於是在是貧窮在浙東寧波和舟山一帶又被稱“大貧”,一提起“大貧(皮)嫂”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比如“大貧(皮)嫂撂屙缸沙”、“大貧(皮)嫂,眼睛大隻小,看見東西樣樣要”在舟山群島都家喻戶曉。

墮民是明清以來生活在江浙一帶特殊的賤民,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在當時戶籍上寫的為“丐戶”,不準做官,不許經商,不許做工等等,甚至不準與平民婚配,他們從事的是最為卑賤的職業。他們只能從事抬轎、剃頭、結(閹)雞、唱戲、接生、屠宰、詳夢等當時低賤的職業,但他們從不以乞討為職業。墮民中最知名的人士是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

東方吉普賽人-浙江舟山群島唯一的墮民村,六小齡童也是墮民

大家一定要問,墮民是怎麼來的呢?一說宋將焦光瓚率部降金,宋人引以為恥,乃貶其部卒之籍,稱“墮民”,明代稱“丐戶”。又一說元亡之後,明朝把俘虜的蒙古族人集中安置,與一般民戶有別,稱墮民。我個人認為第二種比較可信,因為這個名詞在明以前史料中不曾出現,後明亡後,清朝統治者出於對同為北方異族(蒙古)卻為丐戶的墮民的同情,於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和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次明令“削墮民籍”。

與江浙其他地區一樣,舟山也有很多墮民,定海“墮民”以前主要聚居在西門頭顧家橋、城隍廟弄吉慶裡和散居在西大街、東大街的一帶,岱山磨心村等地也有分佈,但是整個舟山唯一聚村而住的只有岱山小宮門村。小宮門的墮民主要姓氏有邱、王等,他們都是清朝康乾時期從寧波遷移來岱山的,最主要的是從事剃頭工作,以前東沙角很多剃頭的都是小宮門人。

以前大家都看不起墮民,其中“撂屙缸沙”最讓人覺得噁心,由於年代的原因,怎麼撂我也沒有親眼看見過。只聽以前老人說過,舊時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糞缸,“撂屙缸沙”的墮民一手提著籃子,一手拿硬缽,把手插入糞缸,用缽把糞缸底積累的屙缸沙刮到籃子裡,據說屙缸沙肥力很足,在那個沒有化肥的年代,屙缸沙很受農民歡迎,一籃屙缸沙可以換幾十斤稻米。

姚裔舟人

2009年4月1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