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機指南之硬盤篇

今天攢機指南來幫大家科普一下硬盤選購知識和硬盤知識,教你如何挑選合適的硬盤。

攢機指南之硬盤篇

一、硬盤的類型:

1、機械硬盤(HDD)

是一款傳統式硬盤,在沒有固態硬盤之前都是搭配的機械硬盤,目前裝機搭配機械硬盤多數作為存儲副盤。機械硬盤的結構主要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鋁製或者玻璃製成的磁性碟片、磁頭、轉軸、磁頭控制器、控制電機、數據轉換器、接口以及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在機械硬盤在工作的時候,磁頭懸浮在高速旋轉的磁性碟片上進行讀寫數據。優點主要是容量大,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硬盤損壞可做數據恢復,而缺點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態硬盤要慢,發熱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攢機指南之硬盤篇

2、固態硬盤(SSD)

固態硬盤是在機械硬盤之後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盤,也是目前裝機首選硬盤之一,都是設為主盤使用,大大提升系統速度。固態硬盤主要是由多個閃存芯片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存儲,屬於以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盤。優點主要是相比機械硬盤,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提升系統、軟件、遊戲等讀寫速度,靜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輕便、發熱小。而缺點主要是價格偏貴、容量較小,大存儲需要的時候,往往需要搭配機械硬盤來使用。

攢機指南之硬盤篇

3、混合硬盤(SSHD)

混合硬盤相當於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的結合產品,採用容量較小的閃存顆粒作為存儲常用文件,而磁盤才是最為重要的存儲介質,而閃存僅僅是起了緩衝的作用,將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閃存內減小尋道時間,從而提升效率。目前市場上已經很少有sshd混合硬盤了。

二、硬盤的品牌

1、機械硬盤:西部數據(WD)、希捷(ST)

2、固態硬盤:三星、Intel、浦科特、東芝、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臺電等。

一般來說,首選三星、intel、浦科特,不過價格偏貴,其次金士頓、閃迪、東芝等,性價比品牌可以影馳、威剛、臺電、七彩虹等。

三、硬盤的容量

同價位情況下,機械硬盤的容量要比固態硬盤要大很多,因此大存儲的情況下,必須搭配機械硬盤作為存儲使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購買大容量的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容量通常:120G、240G、320G、500G、1T、2T或者以上等。不過目前基本都是選用120G、240G容量為主,因為大容量的固態硬盤價格絕對讓你懷疑人生,不過相信經過固態硬盤多年的發展,大容量會越來越主流,越來越便宜。

機械硬盤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選用1T、2T機械硬盤,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這樣的存儲需求。

四、硬盤的接口

機械硬盤目前都是SATA3接口,而固態硬盤常見的有:SATA 3接口,PCI-E接口,M.2接口,其中M.2之間也有不同的規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種規格。

攢機指南之硬盤篇

五、硬盤的尺寸

臺式機機械硬盤都是3.5英寸,而SATA3接口的固態硬盤是2.5寸的,與筆記本的機械硬盤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使用在筆記本上。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只適於臺式機,並不適合筆記本,而M.2和SATA的固態硬盤,臺式機和筆記本都是通用的。

是什麼決定了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速度?

固態硬盤主要是顆粒與主控,固態的顆粒與主控好壞決定了一款固態硬盤的性能,顆粒與主控越好,無疑固態硬盤的速度越強。

SSD的顆粒的傳統分類:SLC、MLC、TLC,SLC顆粒要強於MLC,而MLC顆粒又強於TLC,不過SLC顆粒在目前市場基本很少,(裝機之家原創)主要是價格偏貴,目前中高端的固態還是MLC顆粒的天下,而TLC顆粒成本較低,性能與壽命不如MLC,定位市場入門級固態硬盤。

攢機指南之硬盤篇

硬盤的搭配建議:

如今裝機基本都是首選固態硬盤了,在存儲空間足夠使用的情況下,建議單獨搭配固態硬盤,但是如果對存儲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比如遊戲眾多,平時有存小電影的習慣,還有一些是行業需要,那麼建議固態+機械雙硬盤方案,固態設為主盤,而機械設為副盤,雙劍合璧,既滿足速度又滿足存儲需要。

以上就是攢機指南提供的DIY裝機硬盤選購知識科普,教你如何挑選合適的硬盤,希望能夠為配電腦選硬盤的用戶帶來更好的指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