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考一個狀元有多難,絕對超乎你們的想象!

自打隋朝科舉制度出現以來,讀書就成了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無數寒門子弟就是靠著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苦讀,最終考取功名,光耀門楣,成功的改變了自身原有的社會階層!在現代的很多歷史電視劇之中也能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不過要知道在以前想考個狀元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從最開始的童生一直到殿試,總共經歷五個考試環節!要知道當時地方上出一個秀才就是一件想到那個少見的事情了,秀才算的上初步具有功名,不僅每個月能夠領取一定的補助,而且見到縣官不用行李,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好處!

在古代想考一個狀元有多難,絕對超乎你們的想象!

科舉制度雖然是隋朝的時候建立的,但是因為隋朝壽命太短,很多都是不完善的,在之後的唐宋才將這個制度完善,一千多年來,總共出現了文武狀元八百多人,這些人對於古代王朝的建設和貢獻都是不可估量的!在隋朝之前,想要做官十分的難,尤其是平民階層的人,除非是趕到像三國那樣的混亂時代,才有機會一展所學,和平年代的時候,官員階層別士族牢牢的把控著,他們這個階層要想持續獲取利益,只能好好把住這個通道!

在古代想考一個狀元有多難,絕對超乎你們的想象!

但是就算是隋朝以後的時代,想要考個狀元也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首先,讀書是一個相當花錢的事情,必須要是一個小康家庭才可以負擔得起,起碼也是一個地主級別,這種家庭的人人才有錢給孩子買書,請老師,如果家庭差一點的,培養一個讀書人是相當的難受的,為了節省錢讀書,恐怕連飯都不捨得吃,不過話也不能說死,歷史上還是有幾個運氣不錯的,家庭雖然貧困,但是遇到了一個好心的老師,不收學費不說,還很耐性的教學!

一般讀幾年書之後,先生就會安排學生參加考試了,經過重重難關,鄉試、會試,一直到進京,不過進京考試也是一件很考驗人的事情,因為京城的考試是三年一次,錯過時間的話就要再等好幾年了,所以家庭住址比較偏遠的就要早早的收拾東西去考試了!

畢竟是出遠門,首先要準備的就是充足的錢財,靠步行走過大半個國家,有的家住得近的只需要幾個月,家遠的就要一年多,要是半路不小心走錯方向會耽誤更多的時間!路上的花費肯定是要有的,要是家裡沒有一些家底的話,真的負擔不起!剩下進入京城之後打點考官也是需要很多的錢,不然的話最後等待的只有名落孫山了!這種現象在考場上十分的常見,在沒有考試之前,中榜的名單就已經出來了!

後來朝廷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就採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和制度,首先就是分權,相互監督,發現同僚有受賄現象隱瞞不報就要視為同罪,還有就是排除密諜監視出題的人還有考官,禁止他們和外人見面!

在古代想考一個狀元有多難,絕對超乎你們的想象!

不過就算是有著這種嚴格的制度,也是杜絕不了考官洩題的現象,畢竟在巨大利益面前,很難有人能夠忍得住!這些人的確聰明,想了很多種辦法來應對考試,光是作弊的方式就五花八門,有的人偷偷在衣服裡夾著一小抄,還有直接把小抄寫在衣服裡、鞋子裡等等。

最後朝廷實在是沒辦法了,就讓考試的人在考生進入考場之間就搜身一遍,什麼都不讓帶!考取個功名雖然難,但是隻要努力還是有希望的,但是當狀元就難了,考驗的課不僅僅是考生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