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快遞小哥事蹟,總結出“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情公式”

從武漢快遞小哥事蹟,總結出“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情公式”

這段時間經常看到一位武漢快遞小哥的報道,他牽頭建立了一個幾十人的志願團隊,聯合滴滴、摩拜,以及便利店等愛心企業,解決了眾多醫護人員出行、吃飯等問題。

疫情期間,大家都待在家裡面,幾乎什麼也做不了,一個快遞小哥怎麼就能做這麼大的事情?

一個人做了多大事情,決定於他幫助多少人解決了問題。

作為一個平凡人,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用一個公式回答:

幫助人數=解決問題意願*個人能力*社會組織能力


01 找到一個有意願解決、又有意義的問題


快遞小哥是聽到“護士下班打不上車、走回家要4個小時的消息”,於心不忍,瞞著家人,說自己值班時接觸了疑似病患,要在倉庫裡隔離14天,自發用自己私家車去接送護士。

聽到這則消息的人非常多,很多人有能力做同樣的事情,甚至做的更好,但絕大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不想做,也許是擔心風險(怕護士傳染病毒給自己),也許是認為這件事情應該是由某個部門來做,或者想會有其他人去解決的。

兩者對比,汪勇不僅是好人,也是英雄!


企業也如此,首先就是要找到一個有意願解決、又有意義的問題;企業有多成功,就看他幫助多少人解決了問題。

阿里巴巴非常成功,那是因為他為十幾億人提供了購物(淘寶天貓)、支付(支付寶)、出行等幫助,也為幾千萬商家解決了生意推廣(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店鋪)的難題。

美團幫助幾億人吃上了外賣,幫助眾多商家推廣,以及為很多人提供了就業。


02 個人能力決定了起跑點和起跑速度


汪勇開始一個人用自己私家車接送護士,非常拼命,每天連軸轉,也只能完成300公里左右的接送量。

每個人能力和興趣不同,起跑點不一樣,有人做會計,有人做銷售,有人做技術,有人做運營;有人從會計做到了CFO,有人很長時間可能都是普通的會計人員;有人從銷售到管理者、老闆,也有人數十年如一日做銷售。

做同樣的事情,個人能力不一樣,結果不一樣;但個人能力帶來結果的差異還是線性的,差別不大。

比如,有一個出租車司機自願去接護士下班,對道路很熟悉,車開的再快,又能比300公里遠多少呢?

個人能力是有限的,真正帶來結果巨大差異的是社會組織能力。


03 社會組織能力是成果的放大器。


要接送的醫護人員越來越多,汪勇一個人無論如何也是接送不了的,所以在朋友圈發佈消息招募志願者,然後摩拜單車、滴滴、青桔單車加入,解決了眾多醫護人員出行問題。

因為醫護人員經常吃泡麵,吃不上白米飯,汪勇又聯繫餐廳、便利店讓醫護人員吃上了白米飯。

另外,還組織人員幫助醫護人員修理眼鏡片、手機屏,買防護鞋套、指甲鉗等。

這麼多醫護人員,這麼多事情,光靠一個人是解決不了的,必須組織更多的志願者和社會資源一起來做。

當然,他能組織那麼多志願者和社會資源,一起來做這個事情,主要是大家志同道合,覺得這個事情有意義,而不是因為汪勇組織能力強。

做其他工作也如此,有人銷售能力很強,只是個人能力強;有人能培養出很多好的銷售,帶出一個強有力的團隊;還有人能組織更多社會資源,成立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有人短視頻拍的比李子柒還好,但沒多少人看;李子柒視頻經微博、Youtube等國內外平臺傳播給數億人觀看,兩者的收入、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很多公司都想做裂變、社會化營銷,將產品儘快傳播給更多的用戶。


所以,平凡的人要做出不平凡的事情,首先選擇一個想解決、又有意義的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聯合眾多志同道合的人員和社會化資源,一起去幫助更多人,創造更大的價值。


幫助人數=解決問題意願*個人能力*社會組織能力


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情公式,助力你做出不平凡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