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三鎮節度使安祿山

對於引起盛唐中衰的“安史之亂”,歷史通說認為,因唐朝的府兵制改革,沿邊建立十個節度使,節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即使安祿山不反,也會有“張祿山”、“李祿山”早晚起來叛亂。

不過,安祿山叛亂的偶然性因素確實更大一些,也就是說,他更多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不是蓄謀已久主動反叛

安祿山在天寶十四載(755年)發動叛亂,但他在天寶十三載(754年)還聽從唐玄宗的徵召,來到了長安。如果他要造反,他敢去長安嗎?

天寶十一載(752年),安祿山還親自率軍大舉討伐東北部的契丹部落,在這場戰役中差一點戰死。如果他蓄謀要發動叛亂,為何在叛亂之前還要冒生命危險去攻打與當時大唐敵對的勢力?

這就奇怪了,安祿山為什麼要叛亂?

因為安祿山除了叛亂,當時已經沒有其他的退路。

這一切,要從李林甫的逝世說起。

李林甫作為唐玄宗時代最倚重的大臣,做了十九年宰相,在天寶十一載的年底(753年1月)逝世了。這個時候,離安祿山發動叛亂,不到短短的3年。

李林甫和安祿山實際上是政治同盟。

而跟安祿山關係不好的哥舒翰則跟繼任宰相楊國忠是政治同盟。

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是敵對的政治同盟。

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哥舒翰是河西節度使,安祿山是范陽節度使。

哥舒翰父親是突厥人,安祿山的母親是突厥人,但哥舒翰瞧不起安祿山,說安祿山是胡人,因為安祿山的父親是胡人,胡人就是羯人。哥舒翰對安祿山是有歧視的。

唐朝的突厥人普遍瞧不起“羯奴”“高麗奴”和吐蕃人,自認為高人一等。

李林甫雖然號稱不結黨,而且幫助唐玄宗殺了很多結黨的人,這讓唐玄宗非常放心,也很倚重,認為他辦事幹練、忠誠可靠。

李林甫當然也結黨,只是方式手段更加隱蔽一些,前有武惠妃,後有安祿山,其對手是太子黨。

這就是為什麼太子李亨在李林甫死後,也不停地跳出來說安祿山要反。

太子、宰相都不停地說安祿山要造反,玄宗已老態龍鍾,這讓安祿山怎麼活?這讓安祿山的人生還有什麼希望?

朝中給你穿小鞋也就算了,楊國忠還結交哥舒翰這樣的邊將,來共同對付安祿山。

《舊唐書 哥舒翰傳》:時楊國忠有隙於祿山,頻奏其反狀,故厚賞翰以親結之。


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更加令人齒冷的是,李林甫雖然死了,但楊國忠還是沒有放過他,通過羅織罪名,把李林甫好好清算了一番。

李林甫做宰相辦事是很有法度的,也是比較公平的,他在任的時候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處,皆有恆度”,但他固寵市權,杜塞言路,從此朝堂沒有反對意見。

他曾洋洋得意地對諫官們說:“當今天子聖明,順從他的決策就是了。你們看那些儀仗馬,平時終日無聲,享用三品芻豆,一旦不合時宜地叫了一聲,就被請出了儀仗馬的序列。”

想想李林甫真是作孽,完全不考慮身後被太子和楊國忠聯合倒算。李林甫為了阻止楊國忠上位,已經暗暗掰過幾次手腕了,楊國忠由於是國舅,有天然護身符,讓李林甫難以得逞,最終輸在了年齡上。

李林甫一生都在防君子,最後卻輸給了跟自己一樣的小人,關鍵還是個能力很差的。

李林甫死不瞑目啊!

楊國忠在李林甫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羅織罪名,對其進行清算。

這件事還是通過脅迫安祿山來操作的,讓安祿山安排降將阿布思入朝,說李林甫曾跟他“約為父子”,圖謀不軌。

安祿山在李林甫生前,溫順地像只寵物貓一樣,每次見到李林甫都戰戰兢兢,汗流浹背,李林甫一雙洞察人性的鷹眼似乎能把他全部看穿。

但被此時他也顧不得死去的主人了,為了討好新宰相楊國忠,他不得不屈辱地就範。

畢竟李林甫生前再怎麼強大,現在也成了死蟹一隻。

《新唐書 李林甫傳》:國忠素銜林甫,及未葬,陰諷祿山暴其短。祿山使阿布思降將入朝,告林甫與思約為父子,有異謀。

唐玄宗晚期確實昏聵了,也不想想,李林甫什麼人,會跟一個突厥九姓的阿不思“認父子”搞叛亂,簡直天方夜譚。

但結果卻是,玄宗相信了告發,下令把李林甫的棺材砍了,屍體身上的官服扒了,把他全家財產也抄沒了,兒子女婿全部貶官發配嶺南。

對於李林甫被清算、被抄家,老百姓的普遍反應是"天下冤之"。

這件事也讓安祿山心裡涼涼的。李林甫忠心耿耿為唐玄宗服務了十九年,李林甫是什麼人皇帝不清楚?皇帝對於最信任的宰相都能這樣冷血無情,對於他這麼個胡人,下場會怎麼樣可想而知。

最麻煩的是,楊國忠清算了李林甫還沒完,還繼續跟皇帝說:安祿山會造反。

不僅宰相這麼說,太子李亨也去跟玄宗說:安祿山要造反。

太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太子跟安祿山關係也不好,當年安祿山來見玄宗,玄宗引見太子,但安祿山卻不願意拜太子,還假意說只知道效忠皇帝,不知道太子是什麼玩意。

安祿山這麼不給面子,太子李亨會怎麼想?

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太子跟李林甫關係更不好,李林甫由於武惠妃時期結下的樑子,一直處心積慮要扳倒太子李亨。太子為了自保,這麼多年來一直很低調隱忍,到了忍辱負重的地步,才沒有被整死。

所以,太子李亨對李林甫-安祿山組合是深惡痛絕的。李林甫被清算後,當然要繼續清算安祿山。

本來,朝廷把安祿山拿下是很容易的,他也造不了反,或者說還沒有做好準備。

其問題在於,李林甫去世後,宰相楊國忠發現,安祿山的勢力已經膨脹了,需要儘快清除。這引起了安祿山的警覺和提防。

在“安史之亂”前五年,也就是天寶九載的時候。唐玄宗對安祿山的寵幸到達了巔峰。

一是給了安祿山鑄幣權。“詔上谷郡置五爐,許鑄錢。”把屬於中央的鑄幣權送給安祿山,安祿山自己開銀行了,不用再依靠朝廷輸送,可以自行解決軍餉問題。最關鍵的是把朝廷發的工資,變成了安祿山發的工資,把該效忠朝廷的官兵變成效忠自己。

二是把河東節度使也給了安祿山。讓安祿山執掌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更加權傾一時,不可一世。“又求兼河東,遂拜雲中太守、河東節度使。既兼制三道,意益侈。”

李林甫死後,安祿山朝中沒了保護傘,楊國忠和太子又準備對安祿山開刀,故安祿山為了自保,不得不緊鑼密鼓的準備叛亂。

此時,玄宗皇帝繼續"固寵",給予“神助攻”:

1.把原本阿不思的部眾給了安祿山。阿不思部眾都是突厥戰士,戰鬥力很強,“祿山已得布思眾,則兵雄天下,愈偃肆。”

2.把閒廄使、隴右群牧使的職務也給了安祿山。安祿山“既總閒牧,因擇良馬內范陽”,得到了大批良馬充實范陽,所以安祿山能夠在叛亂後一個月內就閃電般攻下洛陽。

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唐朝馬牧場

3.給了安祿山自己任命將領的配額。“其軍中有功位將軍者五百人,中郎將二千人。”安祿山將三鎮將領都換成自己的親信,完成了叛亂的最後一步準備工作。

那為什麼安祿山在天寶十三載的時候,還敢去長安朝見皇帝?因為安祿山這個時候還不是真的決定叛亂,他去長安的目的,不僅是要玄宗放心,而且還要確定自己是不是真要走最後一步。

天寶十三載,安祿山到華清宮拜見玄宗,哭著說:“我是蕃人,不識文字,陛下對我恩重如山,超等次提拔我,國忠必殺臣而甘心”。

玄宗在安祿山來長安就對他徹底放心了,聽安祿山這麼說,趕緊安慰他,給他很多賞賜,放他回去繼續當節度使。

玄宗親自在望春亭為安祿山餞行,這時做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舉動,竟把身上的御服脫下來給安祿山披上了。歐陽修編寫的《新唐書》說安祿山對此“大驚,不自安,疾馳去”。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鑑》則說安祿山“大喜”。

至於到底是什麼情況,涉及安祿山的心理活動,大家自己猜吧。不過,玄宗傻乎乎地把龍袍披到安祿山身上,這一舉動,讓安祿山自己都感覺“高處不勝寒”了。安祿山回范陽途中跑得飛快,“日三百里”,生怕被抓回去,這個恐怖細節,揭示了他當時極度恐慌的心情。

大概此時的安祿山,自己也認為不反都不行了罷。

一場令整個大唐顫抖、漫漫無期、屍山血海的內戰即將爆發……

安史之亂起因:李林甫-安祿山組合與楊國忠-哥舒翰組合爭鬥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