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塘退士”與《唐詩三百首》

唐詩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流傳至今依然熠熠生輝。在一千多年的流傳過程中,歷代選編的唐詩版本林林總總,可謂累不勝數,其中流傳較為廣泛的有宋代洪邁選編的《萬首唐人絕句》、劉克莊選編的《千家詩》及清康熙年間曹寅、彭定球選編本《全唐詩》等多種,而成書於乾隆年間的《唐詩三百首》,無論其流傳的廣泛性還是反覆刊行的次數,都可堪稱是書刊發行史上的一個奇蹟。正如選編者蘅塘退士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竟然成為一句民間俗語,由此可見《唐詩三百首》的影響力絕非泛泛。

“蘅塘退士”與《唐詩三百首》

儘管《唐詩三百首》自刊行以來受益者無數,但是對於選編者蘅塘退士其人生平,知之者恐怕就不是太多了。

蘅塘退士,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金匱縣(今無錫市)人,幼時家貧,為人聰慧好學,清乾隆九年中舉,授景山官學教習,任上元縣教諭。乾隆十六年再中進士,歷任盧龍、大城知縣,他為官清廉,舉賢不輟,因而深得當地百姓愛戴。

蘅塘退士不僅對唐詩深有研究,其詩書俱佳,時人譽之為“書循歐陽詢,詩追杜工部”。一生除了選編成這部《唐詩三百首》外,尚有《蘅塘漫稿》傳世。

《唐詩三百首》始編於乾隆二十八年,成書於二十九年,在整個選編過程中,蘅塘退士孫洙與其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共同考究,也是其時的一段文壇佳話。

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及第者稱為“進士”,而孫洙自號“蘅塘退士”,既有謝職歸隱之意,也是一種自謙之說。

“蘅塘退士”與《唐詩三百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