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球的气候是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的,简单来说,地球气候的变化主要是冷暖干湿的变化。
在人类社会尚未成型之前的漫长地质时期中,地球气候就在“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相互交替,其中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是三次较大的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大约开始于距今200至300万年前,而结束于距今大约1至2万年前,目前有较大概率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
从更小一点的时间尺度来看,有人类历史记载的近1万年以来,地球气候也有波动变化,可以分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和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寒冷期”对应的时间刚好是我国的明朝和清朝时期。
其严重程度并不像冰河期那样严重,甚至有科学家认为这只是区域性的寒冷,许多地区的气温并没有受到影响,北半球的平均年气温仅仅下降了0.6摄氏度。
同样小冰河期被认为可能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太阳黑子活动衰减,火山爆发以及北大西洋大气压力的不规则波动。
例如太阳黑子周期和小冰期的时间上有一个惊人的巧合,在小冰河期,太阳黑子的数量最少,太阳不活跃可能导致气温更低,太阳黑子的消失被称为蒙德极小期。通过监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许多科学家预测下一个蒙德极小期将在2030年到来,部分区域将伴随着与明清时期的小冰川期最低点相当的寒冷气候期。
目前来看,15世纪以来的小冰期已经有明显结束的迹象,当下应该已经进入了下一个“温暖期”,当然,这种气候转变的原因。
一方面有自然的原因,促使气候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应该和人类的行为有密切关系,主要是18世纪以来人类推进的“工业革命”,大量排放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同时对于绿色植被的破坏都促成了“全球变暖”的发生,所以今天的中国应该很难再出现“小冰期”气候了,起码在一两个世纪以内的可能性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