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有些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环境下宣传土地流转?

喂你才到我腰了


问: 你怎么看待有些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环境下宣传土地流转?

答: 国家推行土地流转从农业发展改革的大方向上来说,绝对是正确的,只是目前一些地方土地流转的配套体制和设施跟不上。


首先、农村土地面临着流转需求。

由于农资上涨、粮价下跌,传统种粮在国际上没有成本竟争优势,农民种粮赚不了钱,很多人不愿意种地,特别是年轻人,普遍不会种地,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很大一部分土地是闲置的,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也是有意愿流转土地的,如果不推行土地依法流转,农村的土地抛荒现象将会更加越来越严重。如果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让土地流转给有经经实力,有农业生产技术,有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经济组织和个体经营,对农村整体经济的提升是有好处的,一是农民流转土地后可以享受土地流转租金或者股权收益,二是流转土地后可进城打工创业,增加农民工收入,同时农民进城可以为城市经济作贡献,三是部分农民还可以实现就地打工,多方收益作保障,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大方向是正确的。


其次、农民流转土地的意见不统一造成土地流转难。

在农村有一部分人在城市打工创业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都希望将农村土地租出去,不要说多少给点租金,不要租金也得求别人种地,送别人往送不出去的,不得不抛弃丢荒,因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打工创业真的比种地划算。但对于农村另一部分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如果土地流转收益低或者说没保障,自己又不能进城打工,老来又没有养老金及生活保障,所以,这部分人是绝对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的。这样一来,有的人愿意流转,有的人不愿意流转,由于承包土地的人一般规模化成片承包,方便规模化生产经营,但农村每家每户的土地都是混在一起的,一些农民愿流转,一些不愿流转,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土地流转不出去,从而导致不愿种地的人不得不将土地抛荒,种地的农民种粮成本高,粮食价格低,造成农村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农民的收入永远提不高。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近年来各地流转土地的农民被承包大户骗的现象屡见不宣,农民流转土地后,老板跑路,无故拖欠流转租金,农民的流转收益无法得到保障,农民不愿流转土地。



再次、要推行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配套体制建设必须跟上。

1、土地流转的法制建设必须跟上。比如,农民将土地成片流转后,承包大户亏本跑路,农民的流转收益和权益谁来保障。

2、农民社保待遇必须提高。这是很多农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土地是农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失去土地,老来生活怎么保障?政策应该提高农民养老、医疗保险的各项待遇,引导和鼓励现在的农村年轻人挣钱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如果做到所有农村人老来都有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相信没有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面临着规模化的流转需求,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从大方向上来说是正确的,但目前很多农村的土地流转法制建设和保障机制跟不上,土地要想规模化流转依然难,只有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逐步因地制宜的推进土地依法流转,无法做到一刀切。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土地流转说白了,就是让农民下岗。在当前农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民土地流转根本无法获得比较合理的流转费用。

而且对于那些已经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后,他们的出路在那里?还像以前似的去建筑工地去打工?据我所知,农村以前比较忙碌的瓦匠师父现在都没有活干。去工厂打工?五十以上的农民,没有经验,没有技术那个工厂会用?

全部都改成养殖业?明显不现实,那样又会造成养殖业的过剩,而且养殖业的发展也必须是循序渐进的。

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民虽然面临着粮食掉价,生产资料涨价的双重压力,还是无法放弃自己的土地。他们毫无怨言的勉强维持着他们的贫困生活。

农民出路在那里?需要专家拿出切实可行的,能够让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什么旅游农业之类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办法搪塞人。



占礼杂谈


现在的一些砖家,就是用砖砸农民的砖家,它们光出一些看似为.国为民实则是坑老百姓害老百姓的馊主意。现在农民种田不赚钱,养家糊口实在难,日子过得不算甜,四处打工好心酸。有的砖家蹦出来高喊要把农民的土地来流转出去。

现在种田是不赚钱,但耕地足农民的命根子,都流转出去],农民干啥?现在种田的最年轻的也四五十岁了,大郜分 都是六十多岁的人,按城里人己到退休年龄了,进工厂根本没人要,工厂现在都是自动化,智能化,五六十岁己人老眼花,适应不了工厂快节奏。进工地也干不了几年了,再说耕地都流转了,工地少,打工的多难找活,老板开的工钱肯定也少。有地种起码能解决温饱。

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基本国策是耕者有其田,这也是保证国家的发展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重走拉美国家发展失败之路。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对农民的生活是雪上加霜,失地农户大量涌入城市,将对城市产生巨大的压力。

耕地现在流转出去了,农民可能永久失去了土地,自己失去了养老的依靠,儿孙们再也没有了土地,将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


李彬v3nd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当前,我们看到各地农村都“空心化”,有的地方农村更加严重。原来农村人多热闹的景象一去不返了,从而就出现了专家嘴里所说的“空心村”,其实质就是农村人口结构变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妇女”,由此而来的是,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还有部分六七十岁的农村老人也进城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这就是现在各地农村出现的最真实的情况。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其实,只要我们看看这种景况,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就感到隐忧,但也无可奈何。其根本原因是,农民种地收入低微,甚至亏本。面对这种情况,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就如同题主所说的,农资年年上涨,粮价下跌。从这个现实来看,这也是专家们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可以说,正中专家下怀,从而实现他们提出的“土地流转”政策落地。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利有弊,我们既要看到土地流转的有利方面,也要看到农村的社会现实,具体如下:

第一,使粮价与社会物价保持同水平增长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根本。

近几年来,社会物价不断增长,农民种植粮食经过加工后的价格也不断增长,而作为粮食的直接生产者农民,并没有从中获得收益。农民种地生产粮食不赚钱,且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种植庄稼投资成本越来越大,农药、化肥、种子、机耕费、人工费,还有浇地、施肥等等的费用不断增长,农民被迫抛荒土地外出打工。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粮价与社会物价严重脱钩。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在这种物价体系下,不管是现在农民种地,还是今后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无法从中获取收益,没有利润可图,是没有任何人耕种土地的。因此,只有使粮价与社会物价保持同水平增长,或者超出社会物价水平,让农民把辛苦转化成收益,这才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根本。否则,任何调整都是徒劳,最后吃亏的当然不是专家,仍然是农民。

第二,专家提出的土地流转正是对粮价控制的结果。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粮价上涨,收入增加,他肯定不会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但专家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作出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主张,即要推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完美无缺的。我们看到,现在城镇化加速推进,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渠道,也因此,青壮年农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抛荒的数量持续增加,这样以来,就为专家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可以说,前有困,后有果,这一切正是专家们设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加速推进了土地流转的发展,使专家当初制定的政策得以实现。至于之后发展效果,只能由时间和农民来检验。

第三,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农民进城落户后,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以流转的形式给了种植大户,这样也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从更大程度上解除了农民对土地抛荒的顾虑,拓宽了农民增收、多收和就业渠道。这样以来,进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使一部分职业农民成为土地种植大户,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型农机械进行耕种作业,不断实现专家心目中所规划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以此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从而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说,这仅仅是处于描绘蓝图阶段。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理论的设计和想法是非常成熟和完美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流转土地产生的这些种植大户,因势利导发展规模化经营,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价格仍然受到控制,仍然这么低迷,投资成本仍然不断加大,仍然未能实现市场化的资源有效配置,专家们有没有考虑到,这些种植大户还会闷头耕种下去吗?

第四,解决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村产业。

虽然当下农村出现“空心村”,这也是专家冥思苦想给农村设计的发展模式,有积极作用,但负面作用也显而异见。其根本原因在于专家未能深入到农村生活中去,未能真正读懂农村这本教课书。我们看到,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解放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方面实现就业,甚至转移到城市定居生活,从而降低了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但这部分农民毕竟是很少的群体,占的比例相当小。

而大多数农民还是要依靠土地生存,这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都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从土地上解决,从发展农村产业方面来解决。就这是要使农民生产的粮食作物、农产品等价格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调控,从而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有利要素向农村合理有序流动,从而提高农村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助于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小,有助于城乡生活的接轨,也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实现。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也是农民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到底流转后的效果怎么样?到底如何让农民从中获得相应利益?我们还有待观察。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是30年不变,也就是说到20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那就是到2057年后才有可能重新划分土地,实行土地再分配;但伴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结束,土地流转成为农村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专家所设计的政策和所描绘的农村发展蓝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拭目一待!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大家在农资上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说能够进行那个土地流的,这纯粹是站着说话的。专家和教授。


不错,现在却是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的辅助资料,都在上涨。粮价是在哈低开低走的这种运行状态。那在这个时候农业的缺失是种粮的积极性,确实是有很多农民种粮碰到。不调雨不顺的时候,他绝对会亏本呢。


那个时候国家说。经济最不好的时候,你这个时候要把别人的地卖掉,要进行:釜底抽薪。


那你把农民土地全部流转掉了之后,农民拿着微薄的租金收入,他能干什么?那以后几十年之后它这个土地。都给别人租赁去了,或者这群人,那这几十年的收入谁来管?


几十年后的这种家庭的幸福家庭,家庭的收入和对未来的希望将由谁来承担?有谁来保护?


相反如果是能够:

控制,劳动生产资料的这些价格幅度上涨的幅度,政协将粮食的价格把它提高,提高整个农民种粮的这种生产积极性。或者是干脆提高这些农民土地的这种。总租金或者土地流转金,或者是土地流转的补贴。


农民完全靠这个土地的租金或者土地流转的这个收入,就能过上非常体面非常幸福,非常让人羡慕的生活啊,这是最好的。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从制度上,一劳永逸的去保证了农民做稳定持久的收入。这样子才是上策,不是说一上来让农民去丢掉土地。


任何政策上来说,让农村丢掉土地这种政策,肯定不是什么优选项目,如果说你能够在保证农民持久,长期,稳定的这种收益可靠的收益之上,再让农民去把这个土地进行流转。是最优的方案。


本文原创于《三农创业坑》,三农创业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别谈梦想和情怀了,

小故事,大教训,少走弯路,不掉进坑里,是我们的初衷。

亲爱的三农回乡创业的朋友们,是否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如果能给你一些帮助,给一个点赞吧,

如果觉得能够帮助到身边的朋友,就转发给他哦,这也就是《三农创业坑》的最初出发点,本文章原创,请监督版权,谢谢!


馒想你


一天同一80多岁老农闲谈,说到农田抛荒和土地流转问题。老农说:从我记事时开始,农村实行土地改革,私人有田契的土地,只要不是地主、富农,国家承认土地是私有财产,由新政府颁发土地证,允许自主买卖或继承。没有土地的佃户和贫顾农,由土改工作队将没收的地主富农的土地按人均分给他们耕种。政府将所分发的土地重新颁发土地证,为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或永久继承。

五二年成立互助组,劳动力多的帮劳动力少的,土地还是私人的。后来参加农业合作社时,是采取土地、耕牛、农具自愿入股的方式,土地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耕种。收获的作物除上缴国家留足种子外,按参劳的天数和入股的股数进行分配。当时有不愿参加合作社的依然单干。当时的口号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虽然入了社,土地还是私有的,土地证保障了农民私有土地的权利。让农民觉得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土地,才能过更好的生活,只有多交公粮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和新政府。后来…后来……他的声音嘶哑了、低沉了。吸了一支烟才又说:土地证虽然还在,但土地已变成集体的,只有了经营权没有了自主权。改革开放后,农民又获得了土地承包权,过上了好日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已经淡化,农业的投入与产值难以滿足消费的需求。务工与务农的收入相差悬殊。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小、病、残,多好的土地只能荒芜。……


不要再让我失望


你怎么看待有些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环境下宣传土地流转?

没别的说的了,对农民来说,就是一个字“苦”!

我想说的是专家们你们不要再搞农民了行吗,现在的农民已经很不容易了,正如题主所说,现在的粮食价格并不高,种植一亩小麦或者玉米的收益也就几百块钱,这点钱相对现在生活的花销简直是太少了。有些专家看似是为农民考虑,提出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其它种植户或者企业,种植大户或者企业先给农民一定的补偿,然后再每年定额补偿。

这种方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农民不种地也可以获得跟种地差不多的收益,农民也就有空去城里打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这个方法有几个问题:

  • 一、土地流转后农民还是农民吗

农民的本职工作就是种地,要是把土地流转出去没有土地了,农民也就称不上是农民了,土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也就这一辈人有收益,农民的子孙收益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建议专家考虑下。


  • 二、城里劳动力过剩

随着一些科技的发展,很对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正在下降,而多数农民工从事的建筑和重工业最近几年发展又不景气,很多农民即使到了城里也找不到工作,这样农民光靠土地流转那点钱根本不够生活,还不如留着土地自己种的起码够自己吃。所以土地流转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专家也要考虑下。

希望一些专家不要趁火打劫,你们都工作不是吭农民,而应该是研究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如何帮助农民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让农民通过土地赚更多的钱,而不是竭泽而渔,让农民用自己的命根子去换取那点短期的利益,正如前面所说,土地没了这辈子农民的生活有保障,那他们的子孙后代还有保障吗,我看很难。



果然悠


目前的土地流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流转,充其量就是土地转包而已。真正的流转需要产权清晰并有完整的产权,目前我国的土地政策还有其特殊性。

专家强调的土地流转是方向,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也就是规模化、集约化、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这是方向。但是明确的方向如何实现才是根本,不能为流转而流转,而是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统筹考虑,系统谋划才能做好工作,达到目标。

要实现土地流转首先必须稳农民的心,就是让农民未来有保障,对未来有信心,这就需要给农民建社保,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60岁以上每人每月200元,土地流转后再加50斤粮食的费用,这才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的办法,农民对未来有信心,土地流转才能落到实处。

二是产权要逐步清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一地三证,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一块土地出现三种权利,实质就是责权混杂,权利分散,谁都没有真正意义的权利,这样流转出让土地的没有完全权利,被流转的心里也不踏实,有恒产才有恒心,产权问题不清晰,就实现不了真正的流转。所谓的承包权和经营权流转,根本不能达到稳人心的作用,经营就有可能短期化,效益就有可能实现不了。

再要注意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和地形复杂,丘陵地貌的特征,我国土地流转不可能出现大公司大规模,一方面农业利润薄,大公司参与农业大多是不懂农业的盲目投资,08金融危机后一窝蜂的投资农业,没有一家成功,都是不懂而冲动,不切合我国实际,我国土地流转未来还是要以家庭农场为主,300到500亩的经营规模适宜。

不看好目前的土地流转,因为无论流转者或者被流转的都没有也不可能长期经营,最终会有很多隐患。


林草局郭青俊


在粮价下跌,农民种地不挣钱的情形下,专家为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给农场主或个企去种,这个理由不能说服农民,农民会问,难道农场主种了粮价就高了吗?或者说就挣钱了吗?至于说流转后,种植面积扩大,利于机械化耕作管理,比个人单干省力而工作效率高,这一点还可信,但仅凭这一点就识肯定能挣到钱好象没有说服力。因为前提是粮价下跌,而农场主又要付给农较高的土地租金,这就增加了种地成本,农资,化肥的价格又处于涨势。规模化经营之所以有人积极参于,城市资本之所以愿意下乡务农,一定是将要成为农场主的人有了种植有巨高价格或说是巨额经济效益的作物品种,不然单货现有的农作物品种(麦,稻,黍,谷,豆,油料)要想挣钱也难,专家不如将好的能够挣钱的种植项目也给农民朋友透露一点儿,农民一定会感恩的。


快乐80147


怎么看待专家在农资长价,粮食降价的情状下,宣传土地流转?

农业专家看待土地流转和农民看待流转,角度不同。

农业专家看待土地流转,是从国家大农业发展方向去看待。农业专家是想通过土地流转,进入大农业企业,或者组成大的农业合作社,这样进行农业的工业化生产。这样可以用上大农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率,提高士地的产值,确实是个好办法,也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但是,现在还有个大问题难以解决,土地流转是出租还是买卖方式,还是入股方式,哪种方式最好。还有土地价格问题。

还有剩余劳力怎么安排。还有农村老人问题都等待解决。有一样解决不好,都影响这个进程。

农业专家的想法很好,要实现这个规划,需要先解决好上面的问题。还能有想不到问题需要解决。

总之,我支持农业专家们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