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奔走繁忙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把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多言善表、喜怒露面,一類是默不作聲、喜怒不驚。我們常常關注活潑異常的人,卻往往忽略了躲在角落的”默不作聲“者。

當一個人變得安靜,他的心就像是沉入深海之底,無論海面掀起多大的風浪,海底的水流依舊無法預測。

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一覽無餘的明面者,恰恰是面無波瀾的隱藏者。他們可怕的地方不在於他們暗地裡做了什麼,而是你完全摸不透他的心到底在如何估算著這個世界。

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默不作聲的人,他們心思縝密,臉色未曾改變卻謀略已湧上心頭。對於一件事情,他們總是思索再三,發現可行後便悄然跟進,低調於人前。

可以這麼說,這個社會成功的人大多是默不作聲的發家致富者。

他們身上有這三點特徵,決定了“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性格。只為了等到時機成熟的那一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隱忍低調,暗中周旋

在《宮鎖珠簾》中有這麼一句臺詞:” 內心揹負太多責任,小不忍則亂大謀,宮廷險惡,鋒芒?我不是沒有,只是要步步為營,否則步步驚心。“

回顧古代宮廷勾心鬥角的劇情,我們發現,處處顯露於人前的驕橫者往往容易遭人暗算,甚至屍骨無存。

而那些善於隱藏自己性格,默不作聲的人,常常活到最後,甚至榮登高位。不是因為他們膽怯無能,恰恰是因為”後悔一步,便是前進兩步“。

越王勾踐兵敗後明面上“默不作聲”,可暗中操練兵馬,最終“三千越夾可吞吳”。司馬懿身居曹魏大營明面上“默不作聲”,可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最終“三國盡歸司馬氏”。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能力上,他們謀慮無雙,甚至異於常人。在性格上,他們懂得適時退讓,保全自我的同時暗中蓄力,等待時機的來臨。

可默不作聲的隱忍很難,難在我們原本的人性上。許多人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經常會顯擺自己的才幹,炫耀自己的能力。

在職場上,這是大忌,也是命門之地。沒有一個老闆喜歡到處炫耀的員工,也沒有一個同事喜歡才壓眾人的同級者。

現階段,為何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會處處碰壁?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果,那便是他們不懂得學會“隱忍”。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心思縝密,審時度勢

白巖松曾說:“年歲漸長,已經有權保持沉默。跟何況,眾聲喧譁的時代,我用嘴活著,也活在別人嘴裡。”

現實的我們,不僅僅活在別人的嘴裡,更活在別人的心裡。而這裡的“心”並不是喜歡的意思,而是“不忘”之意。

我有一個朋友,輾轉多地終於進了一個公司。他剛開始到公司工作的時候還是一個新丁,沒有經受社會磨礪的他心高氣傲,同事對他的態度也是指指點點。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工資被剋扣了,多方打聽才得知同事給他穿小鞋,甚至一度在背後攻擊他。

痛定思痛之後,他用一晚上的時間扭轉了自己的態度。從一個高調的青年人變成低調無聲的苦幹者,他的同事也漸漸放過了他。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面對上司發下來的獎金,他不僅沒有全額接受,而是把功勞都算在每個同事身上,用小恩小惠換來了安穩的工作時光。雖然那段過程很苦,可他依舊熬了過來。

不久的將來,當排擠他的同事依舊在底層時,他靠著自己的能力爬上了高管的位置,擺脫了昨日的束縛。

可以這麼說,沒有人天生喜歡默不作聲。相反,由於他們在實力弱小的時候受過傷,所以不得不暫時選擇“閉嘴”。

一個默不作聲的人,可怕之處在於你看到了他給予你的表面恩惠,卻猜不出他深層次的目的。他們以此為跳板,只為了朝一日如魚得水,魚躍龍門。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為人專注,自律自堅

默不作聲的人,他們彷彿遠離了凡塵俗世,看起來與世無爭。可現實是,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擅長爭鬥。

他們爭鬥的底氣來自於暗中積攢的實力。有人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對比,那些低調沉默者,往往成就更大,而這些成就來源於他們的特有品質——自律自堅。

晚清名臣李鴻章特別敬佩他的老師曾國藩,敬佩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曾國藩堅持寫日記寫了一輩子。

《淮南子》:“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你是怎樣的人,從小事便能體現出來。而默不作聲的人,最好的體現便是他們每日的作息習慣甚於常人,能忍常人之不能忍。

那些“默不作聲”的人,因具備這三點,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他們在低調的選擇中,堅守自己的一方天地。無論何時,只要是未成功之前,他們寧可在冷板凳上堅守,也不願處於高光之下。

玉石只有經過長時間打磨才能初見光澤,寶劍經歷了萬火淬鍊才鋒芒異常,這段磨礪的時光叫專注,這段不服輸的日子叫堅持。

回望人生的歷程,我們終究會走向那段默不作聲的時光。不管是因為看透世間繁華也好,還是經歷生活困苦也罷。別把默不作聲當做是一種懦弱,它就像是一顆種子,只要你堅持澆水播種,終究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願你能成就非凡,也能學會默不作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