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核心觀點

一、為何“逆全球化”思潮湧動?

1.產業鏈分工引發歐美製造業空心化 2.量化寬鬆加劇貧富差距 3.各自為政,缺乏全球領導者 4.疫情之下民粹主義抬頭 5.經濟衰退加劇逆全球化

二、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

1.全球FDI轉向存量格局,我國份額震盪上行 2.疫情下企業經營求穩,部分產業外移將放緩 3.我國具備產業鏈配套、優質勞動力等優勢,中高端產業吸引力不減反增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事件導覽

自古以來,庚子年往往不太平,總有突發事件始料未及。1900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華夏大地蒙受屈辱;同年,罷工浪潮席捲歐洲,印度爆發大饑荒。1960庚子年,智利發生9.5級大地震,突破歷史之最;同年,美國派兵介入越南戰爭,造成社會動盪。2020庚子年,新冠疫情爆發,成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

疫情危機之下,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性遭遇嚴峻挑戰,逆全球化思潮和民粹主義不斷抬頭,“中國賠償”、“外資撤離中國”等論調甚囂塵上。例如,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提出全款出資吸引美國企業撤出中國、迴流美國的建議。日本也計劃拿出千億日元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或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在新冠肺炎疫情白熱化的現在,國際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聲音?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滑12.8%,能證明外資確實在退出嗎?本篇專題,我們將就這兩個問題展開探討。

圖表1:逆全球化相關論述彙總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民創研究院整理

一、為何“逆全球化”思潮湧動?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2016年以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任為標誌,逆全球化逐步發酵。隨後2018年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貿易摩擦趨向顯性化,二戰以來的全球化貿易體系面臨挑戰。今年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宮新冠肺炎疫情資訊會上表示要“把美國建設成為一個全面獨立的、繁榮的國家:能源獨立、製造業獨立、經濟獨立、國界主權獨立”,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進一步深化逆全球化的根源。

(一) 產業鏈分工引發歐美製造業空心化

逆全球化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全球經貿一體化和產業鏈分工體系之下,對部分群體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工人失業、收入不平等問題,引發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興起。在21世紀全球化的過程中,供應鏈的全球化,使得發達經濟體的跨國公司擁有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而在跨國公司獲取鉅額利潤的同時,歐美製造業空心化的問題也開始持續暴露,“讓美國製造業再次偉大”也因此成為特朗普的執政口號之一。

(二) 量化寬鬆加劇貧富差距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推出寬鬆貨幣政策,持續釋放超額流動性,勞動生產率不升反降,而金融資產泡沫持續擴張,導致財富進一步向前1%的金字塔頂端集中。正是在美國貧富差距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桑德斯試圖通過向富人階級徵稅以緩解階級矛盾。而基於“民主社會主義”的政策主張,讓桑德斯險些異軍突起,一度在今年年初的美國大選中領跑黨內民調。

(三) 疫情之下各自為政,缺乏全球領導者

2008年金融危機後,G20正式提升為”首腦級”會議,主要經濟體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採取一切必要的應對措施。與同是疫情危機的2014年埃博拉病毒對比:彼時,美國承擔起協調全球應對緊急情況的領導角色,首先控制國內疫情,隨後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組織全球響應。但此次疫情在全球爆發初期,海外經濟已受貿易影響,而歐美經濟體普遍應對遲緩並錯失“黃金窗口期”。在隔岸觀火導致惡性影響之後,民粹主義一度愈演愈烈,通過“甩鍋”轉移輿論活力,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去甚遠。

圖表2:歐美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重視程度不高,應對遲緩而錯失“黃金窗口期”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民創研究院

而即便是一體化的歐盟,在疫情危機之下也變得更加搖擺。4月歐盟首腦峰會未能就經濟刺激計劃達成協議,疫情比較嚴重的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國家希望可以通過歐洲債券獲得更多資金支持,而德國、荷蘭等國家則認為歐洲穩定機制中的資金已經足夠應對目前情況,因此對刺激計劃表示出反對。由於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發展程度和疫情形勢均存在差異,這種內部結構性矛盾,使得單一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往往難以統籌兼顧。疫情之下的各自為政,將導致歐盟內部的分歧擴大,以鄰為壑的“國家化”傾向將強化。

(四) 疫情導致經濟衰退,滋生逆全球化土壤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從供需兩端對全球經濟造成劇烈衝擊,不論是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都有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這種情況是“1929大蕭條”以來的首次。根據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尤其是對於發達國家經濟體的預期,達到了-6.1%,嚴重程度將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而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復甦大約需要2-3年。

圖表3:IMF下調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發達國家經濟體僅為-6.1%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資料來源:IMF2020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民創研究院

而在超前消費模式下,歐美消費市場已經趨於飽和,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導致原先的消費水平無法維持,甚至貸款也難以按時償還。在3月13日美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以來,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已超過2600萬人,已經抹平2010年以來新增就業。在疫情期間,產業鏈斷裂、失業率攀升、貧富差距擴大等現象,都會成為滋生貿易保護和逆全球化的土壤。

圖表4:近五週,美國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已超過2600萬人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資料來源:wind、民創研究院

二、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外資在撤離中國嗎?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衝擊下,各國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逆全球化有抬頭的可能,我國面臨的全球經貿環境挑戰加大。而關於近期出現的美國和日本計劃將外資撤離中國的新聞,結合一季度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速-12.8%,市場對於“外資撤離”的擔憂也開始升溫,那麼外資真的在撤離中國嗎?

首先從數據來看,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預計會大幅下降30%-40%,而我國一季度接受外資數據因受疫情影響下降12.8%,與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的下滑程度,總體較為匹配。回溯歷史,FDI同比負增長也不是在疫情發生後才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就有過降至-20%以下的情況,2012、2017年都出現過負值,單季度數據難以用作趨勢判斷。

圖表5:FDI增長出現負值並不是新冠出現後才有的,在2008、2012、2017年均有出現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資料來源:wind、民創研究院

如果,我們再放眼全球FDI來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大蛋糕整體趨勢就是在收縮,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滑、投資收益率下降。2008年到2018年的全球FDI流量年均增長率約為-1.6%,而在2008年的前20年裡這個數據的年均增長率都在20%左右。由此可見,在全球FDI增量轉向存量的市場格局下,我國既是資本接受方、也是主要輸出方,我國FDI存量的份額總體呈現震盪上行的態勢。

所以通過數據的比較來看的話,僅僅通過一季度FDI數據佐證外資退出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通過趨勢我們只能得出“部分外商確實有退出,但是也有新的外資在不斷地進入,這一趨勢不是在新冠疫情出現後才開始的”這一結論。

圖表6:全球FDI投資2008以來呈現出收縮趨勢,但我國FDI的份額總體震盪上行

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嗎?疫情衝擊系列專題之一

資料來源:wind、民創研究院

其次從跨國企業經營層面來看,即便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特斯拉獨資建設的研發、製造、銷售一體化超級工廠,已經正式落地上海臨港並投產。與此同時,從這次疫情的應對可以看出,中國在復工方面所展現出的管理能力,以及員工配合度,均顯著強於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從特斯拉案例可見,對於新興製造業的大型企業而言,完善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優質高效的勞動力、龐大的消費市場等多方面考量,是其決定設立上海工廠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的情況下,跨國企業經營的重點在於穩定生產運轉、保持現金流、控制設備投資支出。而從危機之下求穩的經營策略來看,原先有搬遷意向的紡織服裝等中低端製造業企業,為規避潛在的不確定性風險以及新的資金投入,部分產業外移將放緩。而在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大趨勢下,我國對於產業鏈中高端外商企業的吸引力,非但並未減弱,反而有所增強。

至於“全球FDI投資為什麼會出現收縮的趨勢?”、 “疫情之後全球化趨勢會如何發展?”以及“二戰後的第四輪產業轉移如何發展?”等問題,我們將會在之後的專題中展開討論。

重要聲明

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本資料屬於內部資料,只限公司內部培訓及交流,嚴禁外傳。本報告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外傳、複製和發佈。

作者:周榮華 楊宇豪 宋懿蓉

瞭解更多,歡迎關注公眾號【民創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