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闲聊——蕴藏在香料烹饪历史中两种不同性格

万物的发展都带有各自的理由,而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理由,有些时候只要细心的一琢磨,便会发现内在的不少联系,今天小鸣还是依旧以自己所熟悉的香料为切入点,从东西方香料应用的发展历史中,聊聊这隐藏于其中的两种性格。

深度闲聊——蕴藏在香料烹饪历史中两种不同性格

聊历史东西,一般需要从起源说起,只有起源明白了,才能说清楚一些行为的目的,目的清晰了,那内在的逻辑才会合理,香料也是这样。先从我国说起,所谓的香料,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最初表述是香芬植物,而香芬植物的历史大致可以追寻到殷商时期,至于周朝因为一直比较缺少直接的证据,甚至有人怀疑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就是我们的周朝,反正就是一直没有得出一个比较确切的结论,所以这里就不做应用。殷商时期的《易经》《山海经》这些著作中,便有关于檀香、白芷、大椒、苏叶这些的记载,这些都可以佐证我们香料历史的悠久。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基本是没找到关于香料的记载。

到了秦朝时期,随着疆域的扩展,偶然的机会下,阿拉伯人将我们的香芬植物以皇室珍品的身份卖入欧洲,欧洲人并美玉将它们视为饰品,而是将这种传说秦始皇用于随身佩戴的植物用于调味,以达到抑制肉臭的目的,这就是后来的俗称‘香料’的前身,所以香料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由外输入的概念,并非我们土生土长而形成的。看到此处,有些朋友便有疑问,什么我们的早已发现了后来用于烹饪的香芬植物,而没有像欧洲人那般用于烹饪呢?小鸣总结了一下,大致原因有两点。

深度闲聊——蕴藏在香料烹饪历史中两种不同性格

其一是现实条件的原因,从古罗马帝国开始,欧洲人一直都继承了使用冰雪保持食物的方式,这种方式季节性太强,就算稍后的用盐腌制的方式它也不科学,食物保持的质量不佳,以至于所谓的肉臭太过浓郁,所以它们才会急需要香料用于烹饪。而我们早已掌握了风干、烟熏、盐等方式用于保存食物,并没有上述的问题,况且我们一直是以农立国,肉食并非最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其二是价值观念的原因,自从我们上古时期的炎帝神农氏开始,我们便有已经将植物定性为治病养生的,将之称呼为草药,后来战国时期演变出熏香、香囊这类的用途,也没有往烹饪这一方面想。直到后来医圣张仲景将当归用于烹饪羊肉药方出现,这才有了药膳的概念,我们的‘药食同源’这时才开始萌芽,这也让我们使用香芬植物用于烹饪的时间晚于欧洲。至于传说的所谓战国时期易牙香粉烹饪的故事,确实没有较多的文献支持,这里便不做讨论了。

深度闲聊——蕴藏在香料烹饪历史中两种不同性格

欧洲虽然比我们更早的将一些香芬植物用于烹饪,但是很可惜,这些植物在欧洲基本上没能找到,而且那时的欧洲并不知道这些植物从何而来,在一千多年的时间中,这个秘密始终掌握在阿拉伯人的手中。到了元朝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将疆土推到了多瑙河畔,东西方第一次有了畅通的交流,欧洲人终于知道他们梦寐以求的香料来自于东方,随着一本叫《东方见闻录》,也就是我们这边俗称的《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面世,欧洲人们生出了掠夺之心,奈何当时元朝确实太过强大,后来取代元朝的大明也非可欺之国,它们只能将目光锁定在了印度之上,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咖喱被英国人创造出来,它的初衷也是掩味,以至于后来任何食材加入咖喱之后只有一个味,就像是西方人一样,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它不需要食材的本味,要的只是让任何食材变成自己需要的味道就可以了。

而在我国,我们香料应用的发展,则是以食材本身为主,香料是食材的辅助,像是最初的用草果、小茴香、孜然这些去除羊腥味,为的是让食材更好的展现特性,后来的五香粉、卤水香料、十三香等各自配置也是围绕着不同食材,做出了各有侧重的变化搭配,这些搭配无一不是以食材为主,追求展现更加多样的香味。两种在香料应用上的不同体现,这或许便是美式所谓优先、伟大与我们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同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