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一臺人工機器人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結果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學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技能,竟然輕鬆地被人工智能機戰勝了,這還真是令人感到沮喪的事情。

但不管我們接受與否,一個新的時代:AI時代,也叫人工智能時代,正在以不可阻擋的速度向我們走來。

什麼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是人創造出來的機器,具有一種智能,所以叫人工智能。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領軍人物傑瑞·卡普蘭認為,未來10-15年,人類將會有一半的工作被機器取代,那麼,那時我們將不得不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業潮.

未來的殘酷就在於:將來我們的孩子可能要和機器人搶飯碗!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那麼,到那時,我們如何才能保證我們的孩子,將來可以保住工作、有飯吃呢?

這就需要我們家長未雨綢繆,培養孩子提前掌握那些AI時代需要的核心技能,這樣才會讓孩子將來不被淘汰,可以從容面對未來的人生。

1

什麼是AI時代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會讓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姿態,主導著我們的生活。

在未來,一切重複性的,有規律可循的工作,都將被機器代替。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在西班牙世界零售大會上,劉強東曾提出:未來京東,將充分利用AI技術,十年內,京東員工將從現在的16萬減少到8萬。

也就是若干年後,快速員、外賣員將不復存在,這就意味著,以後我們收快遞、點外賣將直接和機器人打交道了。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穩定性的工作:財務會計、銀行櫃員、文案編輯、翻譯等將被機器人全部或部分取代。

那麼什麼工作將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南京大學新記者嘗試列出了以下幾種:

演員、發明家、藝術家、心理醫生、設計師、情感顧問、法官、老師、模特、臨終關懷業、美食家等。

可以發現,這些工作比較都偏情感、偏文化內涵一些。

正如李開復所說:人類最不能被取代的是文化和內容

人工智能的機器的優越性在於它的加工能力、計算能力、處理能力,都比我們人類做的要卓越和優秀。

而我們人類也有不能被機器人取代的部分

專家經過了大量的研究後發現:人類的同理心、自控力、道德感、智慧是超越人工智能的重要方面,是將人類與機器區分開來的重要標誌。

所以,同理心、自控力、道德感和智慧這幾種能力就是AI時代人類最需要的核心技能。

2

為什麼說這幾種能力是AI時代核心技能

首先是同理心,同理心顧名思義就是共情的能力,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的能力。

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可能做好多事,比如做個護理員,端茶倒水、送醫問藥都沒問題,可是如果這個人有心理上的問題,需要有人跟他溝通,進行排解,那麼機器人就不到,因為它不具備人性,所以不會洞察心理,更不會擁有同理心去安慰他、和他溝通。

所以,做個簡單的護理員,機器人可能沒問題,但如果做到高級的護理,特別是帶有人文關懷的護理工作,機器人是做不到的。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其次就是自控力和道德感,自控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道德感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這個自控力、道理感是在誘惑面前、困難面前、挫折面前,我們能夠堅守自己的初心。這是我們人能做到的,但是機器人卻沒有這兩項能力。

因為機器人不具備這兩項能力,所以它只會接受指令,操縱它的人讓它做什麼,它就會做什麼,不具備自身的控制能力和自身的道德底線。

同樣,人類的智慧也是機器人無法超越的,它具有更深刻的內涵,是機器人永遠達不到的。

3

怎麼才能讓孩子具有AI時代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同理心的培養: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常會給孩子讀故事書,我們就可以經常停下來,問一下孩子,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借引來引導孩子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的能力。

遇到小朋友摔倒了,你可以問他:“如果是你摔倒了,沒有人理你,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

在公共汽車上,老人沒有座位,你可以問孩子,如果現在站著的是你的爺爺奶奶,你會怎麼做?

諸如此類的日常生活中的滲透,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培養他的同理心。

其次是孩子自控力的培養。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對一個人對自身的衝動,感情,慾望,進行的自我控制。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李玫謹教有過這樣的建議。

比如孩子很喜歡吃烤魚片,你不要一下子給他,你可以三天給一次。這就是要駕馭孩子的“我要做”,延緩孩子的要求,達到這一點。

然後三天一給,堅持半個月或一個月,差不多養成習慣的時候,你告訴孩子,這次我給你的東西,你能不能不吃,堅持到第三天,如果你能堅持住的話,我就會給你三份。

這樣一來,孩子就慢慢養成了自控的能力。一個人的自控力對孩子將來的人生會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有研究發現,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地位更高。

另外還要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

這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

首先要培養孩子明辯事非,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比如孩子在學校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你就得讓他知道這是錯的,一定要及時糾正。

另外,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培養孩子不佔人家便宜等。

最後還要開發孩子的智慧,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未來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一定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所以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尊重天性,不要中規中矩的養孩子,要發現孩子智慧中的亮點,並加以引導和培養。

馬雲表示:我們可以花更多時間來培訓孩子去學藝術、學畫畫,學跳舞,這些都是有創意的事情。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另外,被稱為硅谷“鋼鐵俠”的馬斯克,除了對馬雲關於孩子要多學藝術的說法表示贊同外,,還強調了創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為此,馬斯克還創建了一所全球最神秘的學校-Ad Astra School,在這所學校中,課堂採取了情景化教學,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實踐平臺,比如參與國際比賽、電視節目拍攝等,讓孩子們運用所學內容,並大方地展示出來。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總而言之,未來更需要的是有理想、有同理心、有創造精神的人,我們的家長只有把孩子培養出具有這些核心技能的人,才能保證在AI時代中不但有“飯”可吃,還會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佼佼者。

AI時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