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今天要講的書是吳晗寫的《朱元璋全傳》,作者四易其稿,最終成本,被譽為“朱元璋經典傳記”。

作者謹慎,對這本書多番的修改,書中的大小事都有記錄出處,真實可靠。針對問題先蒐集材料,編寫,有理有據,再進行修改,最後集成此書。看似通俗易懂的史書,卻是作者花了大心思的。事出有因,事必有果。

把朱元璋的一生,詳細寫盡,從政治角度,家庭角度,個人行為角度,可謂是全方面的觀察,豐富的內容,仔細地綜合整理史料,可讀性極強。

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其實第一次聽說吳晗教授是買過一本他主編的《中國歷史常識》,以前讀史,總會覺得枯燥乏味,或者多是文言文的堆砌,讓人抓腦殼。讀《中國歷史常識》時,真是眼前一亮的感覺,用簡單的語言,組織而成的一個一個小故事,作為了解中國歷史的初級科普書,簡直不要太好。

後來買到《朱元璋全傳》,看過之後,印證了吳晗的才學與心思縝密,對待歷史有著一顆敬畏的心,對於朱元璋的敘述,客觀且公正的描寫。

一個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政治上更是多有不被承認不被理解的故事。本書從事實入手,不論功過,且看看朱元璋的一生帶給我們的提示。

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1.朱元璋的一生,起起落落

出生:為什麼當乞丐?生下來時身體不好,到廟裡捐身,做和尚。但是一直在家裡長大。身不由己,父母早亡,吃不飽飯,16歲去廟裡當和尚。大旱,廟裡的和尚也沒得吃,只能出去化緣,其實就是要飯。

青年:看到當時社會的大形勢,由於自身也是有這個條件的,於是投奔軍營。一步一步的走上政治的道路。只是一個小小的軍官時,就開始學習漢高祖如何治理國家。深謀遠慮,有遠見。

成事:與儒生文人接近,沾上書卷氣,會談古論今。出身卑微,要故作神奇,神道設教,嚇唬老百姓。圓滑,做事有條理,會籠絡人,有心計,有頭腦,不輕信別人的話。鞏固他的皇座。

晚年:疑心病,大屠殺,文字獄,平時喜怒無常,暴怒時會失常態。性格變得更加殘酷,橫暴。太子逝世的打擊,使他精神更加的不安,脾氣更壞。

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

不要老是拘泥於自身的一點小利益,而是放眼看寬望遠,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之奮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怎麼得道?得人心。其實政治上的事,跟平民百姓的關係就是能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何平定人心。

可能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他不過是從前的一個很厲害的角色,他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平民出身如何?沒經濟能力又如何?一切不過是一個開端,事在人為。

我們對於出身的一種的誤解,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用錢堆砌的教育,可以說找到更好的老師,更好的掌控人生方向盤,但人終歸是在成年後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你灌輸他什麼思想,他不一定全盤接受。在人生的輪盤上,總有幾步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做選擇時,不是父母能替孩子做決定的。重要的是孩子的思想,大環境下以及對待事物的心態。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朝皇帝,算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成功的人士,可是他這一生幸福嗎?

所以人啊,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問問你自己。

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2.賢妻的作用,善良的一道光

朱元璋進郭子興的軍營,郭子興把自己的養女馬大腳許配與他。當時社會是喜歡小腳的,可馬皇后是個大腳姑娘。我不知道朱元璋是否真的喜歡馬皇后,也可能只是由於情勢所迫,先娶了再說。

後來朱元璋的三宮六院豐盈,他的嬪妃和子孫眾多。

在此書中,專門留了一章寫馬皇后的賢惠與仁慈,遇事多加勸阻,希望朱元璋靜心,是個得力幫手。打下集慶以後,連年苦戰,她帶著婦女們替戰士縫戰衣、做鞋子,從細節上替他做好一個堅實的後盾。

平時勸朱元璋不要以一時喜怒來賞功罰罪,消極的賑災不如多儲存糧食,得寶貨不如得賢才等等,如此賢妻,夫復何求?

這是作為一個國家領袖的老婆該有的樣子,替他分憂,替他擔憂。

再換作是平民老百姓家裡,有一賢妻,生活自當是美滿如初。

平常生活裡經常聽同事說婆媳家庭不和,種種小事,且上升到吵架鬧脾氣,當初結婚時的溫柔不復存在。如何為此?總是要的太多,自己幾斤幾兩掂量不清楚,非得以為自己在夫家得有些地位,大家都得寵著慣著。

自古有話說,娶妻娶賢。現在社會的賢,不是評定女人需要為男人付出多少,至少在家庭這塊,需要和睦共處,與婆婆不和者,搬出來即可。

找對象,找懂自己的人,找能為自己分憂的人。家和萬事興,此為尊貴。在一起和和睦睦,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才是真正尋找對象的標準。

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3.教育的重要性,塑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皇家的孩子,有書童陪讀,重視思想教育。古代,底層社會的農民,沒錢的就是種莊稼,養活一家人,不懂什麼大道理,活著就好。而有錢人,他們懂得更多的道理和目標,是需要學習的。

古人留下來的文學作品,是需要後代人們的發揚與繼承。

作為皇帝,他深知這樣的道理,對待太子的教育尤其嚴厲。

由此可見為什麼現在的家長為什麼要嚴格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讀書是一件自古以來被認定為可以走捷徑的事,懂道理,明事理,人生得以規劃,才會有更好的人生。

教育孩子讀書,不是讀死書。懂得變通,才是根本之道。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懂得如何為人處世,與社會鏈接。

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總結:大概就是寫盡朱元璋的一生,所經歷的大小事。從弱小的農民得到皇權,至高無上,卻又終日不得安穩。人都有性格缺陷,得到權力,害怕失去。在其位,謀其政,是大局面的規劃,也會因為個人的原因而誤判。

他人的一生,一本書就可以講完。過去的事,今日下的定義不是如何批判對與錯,而是從中汲取經驗。讀史,猶如照明鏡。從不同角度的解說和領悟,總會給我們人生一些積極的提示。


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逆襲的人生需要機遇,也需要本身的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