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央行數字貨幣趕超支付寶為時尚早,百姓關切的問題卻是其軟肋

支付寶在如今的移動支付時代,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接近6成。

如果考慮微信的4成,如今可謂是支付寶一家獨大,微信緊隨其後,兩者相加,佔據移動支付領域的9成以上。

如今,按照央媽計劃,本月央行數字貨幣DCEP錢包將在蘇州、深圳、成都、雄安開啟試點之路,更為直接的是,蘇州本月起,部分人員的工資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到個人數字錢包裡面。

其他試點城市,據報道,成都最先開始試點的應用場景是太古裡的商戶;雄安則是將試點場景拓展至了零售、娛樂、餐飲等生活場景。

談論央行數字貨幣趕超支付寶為時尚早,百姓關切的問題卻是其軟肋

現在支付寶和微信已經非常普及了,小攤小販、超市飯店,幾乎所有消費地點的顯著位置都同時掛著或貼著、擺著支付寶和微信的二維碼。

現在央媽突然又來個數字人民幣,真的有必要嗎?雲閃付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有這麼回事,但是要問你使用過嗎?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會說,只是聽說過,沒有使用過。

在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個老大老二面前,其他移動支付都不是對手。

甚至有網友斷言,就像前幾年某銀行搞的雲閃付一樣,最終將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都是不了了之,直到銷聲匿跡。

在一個支付寶和微信都已經相當普及的情況下,再出現與其類似的支付錢包,要想全民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不解決好民眾關切,人民幣數字錢包想要推廣完全走市場化道路,可謂是死路一條,並不看好今後發展,趕超支付寶就更不可能了。

要知道,支付寶和微信都是完全市場化道路,經歷市場的千錘百煉,始終把消費者和商家放在第一位,才有如今的發展,央行真的能做到嗎?

而且,就目前公開透露的情況來看,央行數字貨幣錢包與支付寶微信相比,有三個很大的短板,解決好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是大眾是否接受數字貨幣錢包的關鍵,也是數字貨幣錢包的軟肋。

大家關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支付寶有餘額寶收益,數字貨幣錢包能做到嗎?

現在數字錢包就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就和現金是一模一樣的,拿到手的100塊錢放在手裡永遠都是100塊錢,不會多也不會少,如果遇到通貨膨脹,還會發生貶值。

支付寶就不一樣了,錢包裡面的錢可以放在貨幣基金裡面,是有收益的,不管收益多少,總比無收益對人的吸引力要好很多,在這個全民注意理財的大趨勢下,居民的錢喜歡放在哪裡,是否具有理財功能,已經成為居民將自己的資金放在哪個池子一定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大家關切 第二個問題,支付寶有花唄,可以信用支付,數字錢包是空的,能買到東西嗎?

支付寶這個花唄功能,不需要綁定信用卡,直接就可以用花唄信用消費,就和使用信用卡是一樣的,而且比信用卡更方便。

自從有了花唄之後,把各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都搞得七零八落,現在身邊還有多少人還在使用信用卡消費,使用什麼方便,居民最有發言權,最終反映在市場份額的佔比上。

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央行擬推出的數字貨幣是紙鈔替代,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

現在央媽的數字錢包的錢和現金是一樣的,沒有了,就沒法買東西了,著急使用,也無法應急了,沒錢了,你還去逛街嗎?這顯然對於市場消費起不到正面促進作用。

大家關切的第三個問題:對於手機的配置,現在所有的智能手機都有支付寶,數字貨幣錢包對於手機的要求要求更高一些。

這顯然是數字貨幣錢包在推廣道路上的一大軟肋,據說,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碰一碰"功能對於手機是有要求的,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機都能使用,如果你現在想使用貨幣錢包,讓你先花錢買個新手機,你還有多大意願呢?

居民使用某個軟件講究的是實惠和便捷,二者缺一不可,支付寶這方面做得確實非常好,但是央行是國家的,

它能像馬雲一樣給使用數字貨幣錢包的人帶來實惠嗎?比如發紅包,哈哈!

支付寶還有很多日常功能,比如繳納水費、電費、氣費等等,實在太多了,至少在目前來說,數字貨幣錢包都沒有,央媽數字貨幣要想達到支付寶的高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傾向於使用貨幣錢包還是支付寶?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