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疾病,因陽光,紫外線,風沙等外界物理因素等刺激引起的結膜結締組織增生,常常侵入角膜,逐漸長至角膜中央而影響視力,一般通過簡單的胬肉手術切除就行了,為了減少複發率,可以採用胬肉切除加角膜幹細胞移植或羊膜移植術。

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不過,今天討論的不是翼狀胬肉要不要手術和翼狀胬肉的手術方法,而是一個特殊的病例,因為醫患焦點都集中在胬肉手術的效果上,卻失去了早期診斷眼部惡性腫瘤的機會,最後患者不幸去世,引人深思。

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秦先生,54歲,因感覺左眼部不適一月餘入院,入院檢查左眼視力 0.8,左眼結膜鼻側可見纖維結締組織三角狀增生,其侵入角膜內約4mm,入院診斷 左眼翼狀胬肉,完善一般術前檢查,行左眼翼狀胬肉切除+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術後五天拆線出院,囑其點用妥布黴素地塞米松+貝復舒眼液,定期複查。

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一月後秦先生來院複查,仍感覺左眼部不適,左眼眶上部有輕度麻木不適感,認為醫生手術沒做好,醫生給他進行了裂隙燈和眼底視網膜的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告知術後胬肉已經切除乾淨,恢復還算可以,但是秦先生對此不認可,依舊認為是手術沒做好,表示再過1個月來,如果症狀還沒好的話就要追究醫生的責任。

此時醫生雖然心中很是委屈,但是想到手術自己能夠肯定已經把秦先生眼睛的胬肉做乾淨了,就算對方再次找來,自己也是有信心說服他的。

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近1個月過去了,這一天,秦先生和他兒子再次憤怒地找到給他做手術的醫生,認為自己症狀不但沒好,而且更嚴重了。醫生此時一看秦先生,大吃一驚,秦先生的左眼向內側運動出現了受限,視力檢查 0.5,結合左眼眶上部皮膚麻木的情況,醫生馬上判斷秦先生的眼眶內或顱腦裡非常有可能長了腫瘤,壓迫了視神經、動眼神經和三叉神經眼神經的分支眶上神經,建議馬上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

但秦先生和他兒子非常憤怒和不能理解,認為這是醫生在推卸責任(翼狀胬肉手術同意書裡有可能出現內直肌損傷,眼球運動受限的條款),手術不僅沒做好,還讓他做什麼CT和核磁共振,又在想坑錢和騙人,於是在診室和醫生吵鬧了起來,最後由醫院領導出面,經過不斷勸解,秦先生才接受了核磁共振檢查。

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最後結果如醫生猜測的一樣,秦先生是因為顱底腫瘤才出現上述眼部不適的相關的症狀,而且不幸的是核磁共振的結果是顱底非常罕見的惡性腫瘤——惡性視神經膠質瘤,預後極差(文獻報道一年內死亡)。隨後秦先生立即轉往上級醫院治療,但因為腫瘤惡性程度太高,治療沒多久後秦先生就去世了。

回顧秦先生因為眼部不適的就診過程,完全是因為醫生被小小的翼狀胬肉欺騙了,早期因為症狀的不典型導致沒有重視,幾乎所有的眼科醫生都認為翼狀胬肉是一個小小的疾病,手術一般也不會出什麼重大問題,但是事實卻發生了。

一例翼狀胬肉掩藏後的真相,患者去世發人深省

但是如何該避免這樣的例子再次發生呢,除了醫生詢問病情再仔細一點,還能有什麼好的辦法嗎?難道真要每個來做翼狀胬肉的患者每個人都先開一個CT或核磁共振檢查嗎?是不是能將這種罕見意外引入第三方機制呢?

引人深思。

如果您有好的想法請在下面發表您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