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60年前,遇見愛情,我們總是紅了眼眶、一臉羞澀,做了無數思想鬥爭,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說一聲我愛你。若說喜結連理、攜手白頭,想必彼此都求之不得。木心在《從前慢》中說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書信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今天,科技發達、交通便利,是什麼原因:讓現在的年輕人,張口便是我愛你,談起結婚,卻總遙遙無期?談起攜手白頭,更是眼光氾濫,羨慕不已。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前幾天,去見了一位許久沒見的朋友。他剛從深圳回來,現住在城市的遠郊,和他的一位朋友合租,房租每人每月600。

我一頓好找,終於跟著他發來的位置信息,在一條小巷子裡,找到了他的住所。

巷子雖深,卻一點也不寂寞。樓下有三家24小時便利店,燒烤店、奶茶店、大排檔、小吃攤、更是不計其數;洗車店、電動車維修店、五金店等,在一公里遠的地方處,也能找到。他說"也只有晚上,這裡才能如此熱鬧,白天大家不是在外上班,就是在家睡覺,樓下的店基本上都是關閉的狀態,我就是看上了這裡的安靜才來的"。其實,只是因為這邊的房價比較便宜罷了。

或許,種瓜得瓜說的便是這樣的一群人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隨性開店,隨性罷工。也難怪,終於還是隻能在遠郊找到一處容身之地。

剛上大學那會兒,朋友拼了命的在外面找工作,導致學習沒跟上,為了順利畢業,也為了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他換了兩次專業。轉專業後,學年還是跟著進度來,大三便是大三,大四便是大四,只是前面學年的考核算作缺考。這樣的制度,給了他一個自欺欺人的藉口,讓他可以理所當然的告訴別人:"我不是掛科,我只是沒有參加之前的考試,我剛剛轉到新的專業"。

畢業前夕,他自己開了一家網絡公司,自己解決了所有畢業實習的問題,還憑藉著開公司加了許多學分,勉強從學校順利畢了業。據說,在畢業答辯那天,他一句也沒說到論文的內容,倒是從人際交往和社會關係聊了起來。估計是答辯老師不忍心斷送一位學生的前途,硬生生給他的答辯評論都打了個勾。

儘管朋友是個喜歡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推脫的人,但至少還好具備基本的智商和情商。他用自己的優點,完美的避開了“學習不行”這個缺點,終於還是順利的完成了畢業答辯。

畢業後半年多,他關閉了自己的公司,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本來也沒幾個人,都是為了應付學校的各種實習證明、工作證明"才開的。公司的辦公場所租在五星級酒店,光是房租就花掉了他將近十萬。那時,他剛從學校畢業半年。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

若說朋友是個土豪、富二代吧,其實也不是。我跟他認識的時間不是很長,見面的次數也不是很多,但經常會通過社交軟件聊一聊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他算是我的一個忠實粉絲吧,每每在工作和生活上有解不開的心結,他總會找我聊聊,我也總會耐心地陪他談天說地。一來二去,我們便成了朋友,他也向我說了許多關於他的事。

他出生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務農為生,家裡有好幾個兄弟姐們,他排行最小。哥哥姐姐們基本沒怎麼出過省,只有他去到了離家1000多公里的遠處,上了大學,而後又在全國各地常常旅行,也算得上是家裡"最見世面"的人了。

也正是朋友的這一份姿態,身邊的人總是誤認為他是個有錢人家的孩子。基於人類趨利避害的性格,願意跟他交往的人很多,他的朋友遍佈了全國各地。

"我穿最新的白襯衫,但我經常出汗,白襯衫哪怕有一點發黃,我都會扔掉買新的;我有很多朋友,去到全國各地,我一個電話總能約到三五好友相聚;我花錢大方,每一次聚餐幾乎都是我請客,每一次出行,基本都是我買單;我為人大度,從來不與人爭吵,也從來不傷害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我換過好幾個女友,我嘗過愛情的甜,也品過愛情的苦……"朋友是這麼跟我說的,咋一看,這小日子,過得還是很滋潤的,只是,生活根本不是他說的那麼回事。

朋友家裡沒錢,於是所有的花銷基本上都是靠早早便外出工作的哥哥姐姐們接濟。實在不想找哥哥姐姐要錢,就去辦信用卡、就去網上貸款。大學四年,他欠下50多萬的外債。但即使再怎麼債務纏身,他總是把自己最光鮮的一面展示在外人的面前。

後來,他跟我說:我太累了,根本沒有人懂我。我欠了鉅額的外債,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我有很多朋友,但基本沒有一個可以說真心話;交過幾個女友,大都是草草收場;每天的日子都像是一場煎熬。不止千百次想過自殺,但終究還是沒能死去,因為不想愧對親人多年的教養;每天太陽一落下,我就知道,一天又過去了,還債的日子又近了……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常常暗示孩子"家裡窮、少惹事"的家庭,會造就孩子怎樣的性格?

朋友是一個骨子裡特別自卑,但氣性又特別高傲的人。從小他就被保守的父母不斷地灌輸"家裡窮、你別亂花錢,你要好好學習、你要安分守己……"類似的思想,壓得他喘不過氣。小時候他就常常質問自己: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有,但自己卻沒有;憑什麼我就一定要低人一等;憑什麼別人總是看不起我;憑什麼我家裡這麼窮……

父母不斷地暗示,終於使他成為了一個自卑的人。但骨子裡的傲性,又不允許他容忍自己"低人一等"。他想享受與別人一樣的公平待遇,但家裡的條件不允許;他想和別人一樣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現實的條件逼迫他不得不奮鬥。在這樣的心理矛盾下,他鑽入了牛角尖,也生出了一種報復心理。父母越是不認可的,自己便一定要做,一定要偷偷做,不能傷了父母的心,也不想聽父母的指責和批評。

父母從沒出過省,他就全國各地去旅遊;父母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衣衫破舊,他就拼了命的買衣服打扮自己;父母把每一分錢都計算得清清楚楚,他就花錢大手大腳,從不計較;父母每一頓都吃得節約,他就大魚大肉,吃不完就倒掉……

意識控制的層面,他給人的印象是有能力、有才華、有智慧,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大好青年。潛意識裡,他在做的每一件事,基本上都是和父母相反的;他的每一個行為,基本上都是令人髮指的;他的每一個行為動機,都是希望聽到別人的誇耀、得到別人的肯定。

這就是90後,一群生存在“戰爭向和平過渡”時期中的人,一群生活在“自由和非自由”中的矛盾的人。他們一邊享受著最新的科技與發展,一邊被古老而死板的思想教育;他們一邊想打破思想的牢籠,一邊又不得不屈服於長輩的威嚴;他們一邊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一邊又不得不應付各種社會壓力。

好不容易,畢了業,出了社會,回過頭才發現年輕時犯下了太多的過錯,一時之間根本無法解決。只能在壓力與絕望中度日,還不得不維持基本的社會交際。哪怕勉強維持笑意,也一定不能讓別人看出端倪,進而鄙視和嘲笑。朋友就是這樣的人。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車房貸,摧毀了年輕人的婚姻

酒過三巡,聊到深處,朋友說,這輩子都不想結婚了,對結婚一點興趣都沒有。

朋友的朋友,哈哈大笑:你是沒錢找女朋友吧?身上揹著一堆的債,沒車沒房就算了,人長得也不好看。人家富人吃野菜,那叫體驗生活;你這種窮人吃野菜,那不過是吃不起肉了而已……有的人說不想結婚,他們是有那個實力,只是真的沒那個興趣,他們早就玩膩了,對感情也沒什麼期待的;你說不想結婚,其實,你是沒那個實力。

話雖然有點糙,但理還真就是這個理。90後處在一個房價泡沫的年代,同時又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

一方面,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在各類花銷上已經力不從心。畢業、出社會、工作、戀愛之後,還要準備買房,這無疑成了壓垮大多數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買吧,也不行。房子是剛需、是避難所、是停留的驛站、是溫暖的港灣。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的就是成家、立業:沒有房子不足以談成家,沒有成家,不足以談立業,這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可不是說一句叛逆、一聲“不要”就可以改變的。

然而事實是:在居高不下的房價面前,幾乎沒有人能在二三十歲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哪怕在父母的幫助下勉強付了房貸,接下來的日子,也不見得輕鬆。

除了車房,年輕人的結婚成本依舊不低。

去年中旬,一位朋友的表弟辭職,跨越山海跑到我家住了好一段時間。他說:我就是來散心的,真的太累了。女朋友的父母身體不好,希望我能在她家附近買一套房(湖南婁底),讓她離家近,能經常見到父母。我母親希望在我家這邊買套房(湖南株洲),女朋友的父母身體都不好,這樣有了孩子之後,我母親可以幫忙帶一帶。先不說買套房多少錢吧,首付少說也要30萬吧,再買輛車算它首付3萬,結婚彩禮算它個10萬,還要辦酒席亂七八糟的,算起來估計得有個50萬了吧,我才剛畢業一年,23歲的年紀,去哪裡要50萬?太累了,真的太累了!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長輩眼中,90後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

常從一些父母口中聽到這樣的疑惑:90後應該是享福的年代,衣食無憂,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怎麼個個都不想結婚?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怎麼了?

事實真是這樣嗎?真的衣食無憂,生活沒有壓力嗎?答案想必是不言而喻的。

1982年9月,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9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看似享受了父母的全部寵愛,實際上,也接納了父母的全部期盼。

與此同時,他們沒有一起長大的玩伴,沒有相互扶持的兄弟姐妹,這就形成了一種結果:大多數90後都不善與人交際,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沒有基本的防騙意識,也不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在一次次受騙和被冷落的過程中,他們的性格只會向著壞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社交恐懼、自閉、抑鬱等心理問題。並且,等到三四十歲,父母都已老去,不論是心理,還是生活上出現了問題,他們也都沒有任何可以求助的對象。他們是孤獨的,區別於以前兄弟姐們一大群的熱鬧。

除了計劃生育帶來的孤獨,以及父母獨寵帶來的系列問題,90後面臨的生活問題也不少。

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想的是:出一趟遠門,去隔壁村看看心儀的"翠花"。在物質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想的是:吃上一頓肉,解解饞。實在沒肉吃,就在嘴上抹一抹豬油,到外面走一走,給人一種"我家富裕"的錯覺。

現在交通發達了,去隔壁村不過就是一眨眼的事,於是人們想著走向更遠的地方,去看一看外面的風景。現在物質豐富了,吃一頓肉不過就是掃一個二維碼的事,於是人們想著買好看的衣服、買漂亮的包、穿豔麗的服裝、開酷帥的車。

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主要矛盾,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確實是比以前好了,但人的慾望也增長了不少。並不是說現在交通發達了,物質豐富了,現在的人的生活就是好的。如果把思想僅僅停留在去隔壁村,那麼現在的生活自然是好的、方便的。只是思想永遠不會是止步不前的。慾望,是推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如果每個人都沒了慾望,社會的發展一定也是停滯的。

每個人都是有慾望的,而且慾望也必須是與時俱進的。與從前不同之處在於,從前的慾望,努力努力就能做到。現在的慾望,拼了命也難以實現。這就是為什麼90後看似幸福,實則活得煎熬的原因所在。

特別是在取消了工作分配、住宅分配的政策之後,"剛需"和"飯碗"成了必須要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與此同時,爭搶同一個"剛需和飯碗"的人,還有外來的國際友人,無形中又給本國年輕人增添了一份壓力。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現在的人談戀愛,談的不僅僅只是“愛”

當自身的能力無法突破現實的壁壘之後,怎麼辦?古人早就為我們提供了方法:借雞下蛋、借花獻佛。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別人身上,通過別人的能力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也正是這個理念的存在,於是有一批人就更瘋狂了,俗稱"心機女、綠茶婊、渣男";有一些職業就誕生了,如:租借女友、職業男友等。

現在的人,談戀愛談的是什麼?

有的談錢、有的談呵護、有的談溫暖、有的談面子、有的談好玩、有的談有趣……談什麼五花八門的都有,唯獨沒有談愛情、談成家、談結婚生子、談百年好合的。也偶爾有那麼幾例是真的談愛情的,不過談著談著也變了味了。味道變了,人也燥了,沒多久便也分了。燥的人越來越多,分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剩下的大多便也不願意再談愛情了,生怕惹來人們的恥笑。當錯誤成為一種常態,對的便也成了錯的。堅持對的,甚至還會引來人們的嘲笑。

"你還相信愛情嗎?你居然相信愛情?哈哈哈哈哈……"這是網絡上的一個段子,但又何嘗不是一個扎心的事實?

朋友,你還相信愛情嗎?當你遇到這個提問,你會怎麼回答?是不是腦海中忽然浮起許多畫面:有別人的愛情,有自己的愛情;有別人說過的關於愛情的話語,也有自己認為的關於愛情的真理……你的心中是否也會糾結一番?這就是社會的現狀!

現狀如此,又怎麼敢大談愛情?許多人不過是把愛情默默藏在了心底,一番偽裝之後,混跡在社會之中,還整天擔驚受怕被人看穿了自己的偽裝。明明是正確的選擇,卻要像犯錯的孩子一般,偷偷摸摸。說來真是可笑!

假精緻,拖垮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車房貸,讓他們遠離了婚姻!

好在,總還是有人不忘初心,最後要說的"不願結婚的年輕人"就屬於這一種情況。

有的人,曾經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任星河斗轉、滄海桑田,那一段往事和那一個人,始終完好的保存在自己心中。這樣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但外人看來,多少還是有點可憐的。

三毛曾說:一個人出生,人們不知道他的未來,卻說恭喜恭喜;一個人死去,人們不知道死後的世界,卻說可惜、可惜。

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可憐一個人堅守初心?說不定,對方也在可憐你連初心都早已忘了。生活嘛,各自安好,互不打擾,便是最好的相遇;如果有機會,那就相濡以沫,靜享流年,這便是一場幸運。至於其它的,別太操心。誰愛什麼人,誰不愛什麼人;誰想什麼時候結婚,誰不想結婚,那是別人的事,少管閒事。

一個"想"的人,你不說他也會做;一個"不想"的人,再催,只會傷了和氣。人終歸是要一個人走的,別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別讓對方用一生為你的錯誤懺悔。


主筆:葉本吳心

參考資料:《自卑心理學》、《理解人性》、《大眾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