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故事】: 姜城堡村修筑城堡的缘由

【宝鸡故事】: 姜城堡村修筑城堡的缘由

【姜城堡村的姜嫄庙】

姜城堡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生长繁衍之地。相传上古时炎帝母亲姜嫄氏(即任姒,又名安登)居此。该村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姜氏城遗址于1956年8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新石器时代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渭滨区志》载:“姜城堡村,又名红崖,清康熙时更名古城堡,《重修九龙泉碑记》载,清乾隆时以‘姜氏城’、‘古城堡’合而得名。”称“姜城堡。”

住在这里的人,对姜城堡村修筑城堡的缘由,世世代代相传了下来。

据当地村民介绍,修筑姜城堡是为了防范土匪的。土匪们是冲着堡子里的徐老爷来的。土匪们在来之前就早早打探清楚了,这姜城堡里的徐老爷曾在清廷为官,当过三任知府,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况是当了三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土匪们里应外合拿下了姜城堡。一番洗劫后,土匪们临走时又心生歹意,用浸过油的蒲团烧死了徐家大少爷……

【宝鸡故事】: 姜城堡村修筑城堡的缘由


早些年去过姜城堡的人都有印象,从遗存的规模上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 当年热闹的时候,土匪们不容易得手。高高的围墙和随时都会砸下的狗头石让土匪们不敢贸然强攻。村里的老人从长辈那里听说,“一个土匪下午就混到堡子里藏起来了,天黑后杀了守门人又把其他土匪放了进来。”

后来,姜城堡周围的土匪逐渐变少,但威胁并没有消除,从战场上退下的伤兵和走马灯似的部队又成了姜城堡人心头的痛。据这里的老人讲,有一阵子,姜城堡三分之二的人家都住着国民党部队。住就住吧,他们还破坏。常驻堡子的部队在围墙上修起了工事,张培林至今对此耿耿于怀,因为这种行为破坏了围墙的结构,使其甚至抵抗不了一场暴雨的侵袭。

随着部队而来的,是越来越繁重的税费杂役,派粮、派款、派丁的差事由保长负责,根据拥有土地的多少,家家户户都分摊了任务,交不起钱的便被抓去,关在牛圈直到交清款项。还有一个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恶习,被派丁的人家倘若有钱,也可雇人顶替,雇一个壮丁通常要花费五到八石麦子。


【宝鸡故事】: 姜城堡村修筑城堡的缘由


随着战事的吃紧,雇丁也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实在没有人愿意去“吃皇粮”就强抓,修建陵塬机场的壮丁中就有很多人是被抓去的。除此之外,一些散兵游勇往往占据了山口,待砍柴人出山时便将柴火索去卖钱。当局对此亦无良策。

从 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的 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开始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线建设”。一时间,姜城堡热闹了起来,在堡子的周围,中航宝成来了、烽火电子来了、长岭来了、中铁宝桥等等大企业都来了。这些厂子里的人,大都来自上海、山东等地,沿海地区人们时髦的生活方式,开始感染了附近的村民。

当时的清姜一片,被大家称为“小上海”,宝鸡人没见过的,这里有,宝鸡人没穿过的,这里有,宝鸡人没吃过的,这里有,宝鸡人没听过的,这里有。工厂的到来,为清姜地区乃至整个宝鸡带来了一股新风,随后工人和附近农民的交往逐渐增多,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姜城堡附近农民的朴实和工人们的新潮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如今的姜城堡,已经看不出和周围有什么区别,漫步在这里,大小店铺一字排开,生意兴隆,美发的、制衣的、修理电器的、卖美食的,每一样都显示着这里的无穷活力。


【宝鸡故事】: 姜城堡村修筑城堡的缘由

(作者简介:容琳,网名海纳百川。喜欢用文字记录情感与心路历程,对宝鸡历史文化和西府民俗情有独钟。)

转自: 琴心熙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