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氣墊登陸船,能夠搭載多達三輛主戰坦克與360名登陸部隊,我國海軍引進兩艘,自制兩艘一度讓小島譁然,但是時至今日沒有一級兩棲登陸艦或者兩棲攻擊艦能夠搭載野牛級氣墊登陸艦,那麼誰能夠搭載野牛?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基本數據

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在抬升時長57.3米,寬25.6米,吃水深度1.6米,標準排水量500噸,滿載排水量550噸。

(艇與艦的分界線是500噸,所以也可以稱為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

全艦共有5發NK-12MV燃氣輪機,三臺用於推進,推進總功率36300馬力,兩臺用於舉升,舉升總功率為20000馬力。最高航速高達60節,但是其續航能力僅有可憐的55節情況下的300海里。

美國的LCAC氣墊登陸艇長26.8米,寬14.32米最大航速40節,以35節航速航行時續航力為300海里。

也就是說兩者的續航能力基本相同而美國的LCAC氣墊登陸艇往往是被搭載在登陸艦內部,伴隨艦艇機動,執行登陸作戰時,塢艙注水(浸水式塢艙)打開舉升發動機,推進發動機反轉,慢慢開下去。

野牛不行!太大塞不下,對於野牛而言,想要讓她能夠大展身手,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先給野牛找個家。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長253.2米,寬32米,塢艙長82.1米,寬15.3米 。

意大利的裡雅斯特級兩棲攻擊艦長245米,寬36米,塢艙長50米寬15米。

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戰略投送艦長231.8米,寬29.5米,塢艙長69.3米,寬16.8米。

通過上述這些數據,可以看到塢艙寬度在艦體寬度的1/2左右,或者說直接就是以lcac氣墊登陸艇的寬度為設計要求進行設計。

按照這種算法計算,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寬為25.6米,在左右兩側各留一米的冗餘空間以後,寬度為28米。

想要擁有28米寬的塢艙,艦艇吃水線寬度至少為50米級,而現代軍艦的長寬比一般在1:7~1:8左右,50×7=350,整整350米長的水線長度!往前延一點,往後延一點就等於360米,飛行甲板稍微外飄那麼一丁點,飛行甲板寬度會有70米!都這麼大了,至少得順手加上滑躍甲板吧?而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長度僅為337米,吃水線寬度41米,飛行甲板寬度77米,也就是說這至少也得是一艘13萬噸級別的兩棲攻擊艦,太瘋狂了(兩棲攻擊艦的排水量高於同尺寸的航空母艦)!

為什麼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地位如此尷尬?

為什麼就算是蘇聯都沒有考慮設計一艘能夠搭載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兩棲攻擊艦?

因為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在抬升狀態下最大高度高達二十米!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正常情況下一艘航空母艦或者說兩棲攻擊艦的機庫甲板高度應當在6.5米-7米,兩棲攻擊艦的塢艙高度不超過7米,(這也是為什麼所有艦載氣墊登陸艇全部都是敞篷設計的原因)。

7×2才等於14米,而野牛有20米,根本塞不下。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美國級後續批次按照原有塢艙甲板搭載野牛的直接後果.....一艘兩棲攻擊艦愣是被銼刀銼成了半艘浮船塢.......

因此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想要真正的實用化就必須要修改設計思路,取消頂蓋設計,取消島式上層建築,將艦橋等指揮區挪到兩側,降低高度。

降低推進用的NK-12MV燃氣輪機的安裝高度。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比如說改成這樣,勉強可以在不大幅度增加塢艙高度的情況下塞進塢艙。

問題是這樣的野牛還是五大三粗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麼?撐死了就是個歐洲野騾!

但是必須從野牛砍成野騾才能讓兩棲攻擊艦搭載大型氣墊登陸艦。

歐洲野騾那無處安放的靈魂

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如果超級兩棲攻擊艦隻能攜帶一艘野牛級氣墊登陸艇,那麼帶的也太少了。就算一艘野牛能夠攜帶整整三輛主戰坦克,也改變不了一艘野牛數量不足的問題。

將塢艙長度設計為120米級可以搭載兩艘野牛級氣墊登陸艇,但是兩棲攻擊艦的全長通常在240米左右,也就是說,整整一半的長度被設計為了塢艙,兩棲攻擊艦表示感覺身體被掏空了,這是絕對不行的。(50米寬的兩棲攻擊艦根本沒有可行性)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接下來就可以引出第2個問題

LCM-8級機械化登陸艇該艇長12.2米,寬4.3米。巡航航速25節。

LCM-1E機械化登陸艇是長23.3米,艇寬6.4米,吃水深度1米,最大航渡速度22節,標準排水量56.6噸,滿載排水量110噸。

lcm-1e可運載1輛主戰坦克或者6輛輕型車輛or170人。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合理推測可得塢艙長度應當在60米-80米級別(最低六十米,再小塞不下,長度到80米以後就已經非常長了,繼續放大對於登陸艇的搭載能力不會明顯上升,但是會顯著影響車輛甲板大小)。

如果塢艙長度為60米,寬度為28米,則可以攜帶一艘野騾或者是兩艘LCAC,搭載2艘LCAC時,會有13米寬度剩餘,13米的寬度可以選擇搭載一艘LCM-e級別的機械化登陸艇(勉強能塞兩艘,但是太考驗駕駛技術了)或者3艘LCM-8型機械化登陸艇。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假設塢艙長70米寬30米那麼塢艙就能夠比較從容的搭載一艘野騾,而且長70米,寬30米的塢艙塢艙能夠輕而易舉的搭載4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者是整整十二艘假想型機械化登陸艇(尺寸同LCM-1E)。

3輛坦克,4輛坦克,還是12輛坦克?也許就算是野騾也不是適合兩棲攻擊艦的存在,但是無論如何,起碼這樣修改一下能塞進兩棲攻擊艦。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綜上所述,在我國建造075a或者071b的時候,可能會將搭載野騾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為設計目標,並且對726型氣墊登陸艇做相應的優化,使兩艘726寬度的總和略小於一艘野騾,使新型兩棲攻擊艦或者船塢登陸艦能夠狹隘搭載野騾,726,機械登陸艇的搭載之間任意搭配,以提高下一批次的兩棲類艦艇的水平登陸能力。

現有的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應當如何處理?

我國截至目前為止,擁有兩頭歐洲野牛和兩頭內蒙野牛,這4頭野牛應該怎麼處理?整整4艘550噸級的並且服役時間都沒到5年的大型登陸艦就這麼邊緣化吧?那也太浪費了,所以得想辦法重新利用。

截至目前為止,唯一實際搭載過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軍用艦艇是東海島號半潛船。

東海島號半潛船全長227米,搭載甲板長175.5米,寬32.4米,排水量20000噸,最大可以馱載5萬噸。半潛狀態下最大深度為27米,裝裝載甲板面積7700平米,最大航速14節。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但是因為東海號半潛船後部為密閉式設計,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想要登上東海島號,東海島號必須停船並進入半潛狀態,野牛從側邊進入。停泊難度大,消耗時間長。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整體效率低下,也就是說東海島號能做的僅僅是搭載野牛,除此以外什麼都做不了!

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母艦必須量身定製。而且考慮到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使用頻率問題,必須考慮到母艦的多用途能力。然而兩棲艦艇屬於二線艦艇,但是兩棲艦艇也是軍艦!所以不能片面注重多用途能力。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對於氣墊登陸艇而言,最理想的母艦設計就是艦艉有跳板的設計,氣墊登陸艇可以在母艦航行時,憑藉自身動力上下母艦。

我國自行設計並建造的新光華號半潛船是全球第二大半潛船,就是航母都能拉走。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新光華號半潛船的尾部為開放式,通過兩個大型的立柱,安裝發動機。

在本世紀初,我國就已經建造了泰安口號半潛船。

泰安口號半潛船長156米,寬32.2米,吃水深10米,最大抬舉重量為18,000噸。最大航速14節。

但是民用半潛船並不符合軍事要求,首先民用半潛船的航速通常在14節至15節,航速過低,跟不上兩棲艦隊航速(071的航速都有22節)而且民用船隻缺乏自衛武裝,因此想要設計建造,真正能夠常態化搭載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軍用半潛船。

第1步降低駝載能力,東海島號能夠駝載5萬噸,泰安口號也能駝載18,000噸,但是軍隊可沒那麼多的重型貨物需要駝載,軍隊就不用老搶民企的那些活了,所以削弱最大駝載能力,降低到1萬噸即可滿足要求。

如果單純搭載氣墊登陸艇,而不要求搭載機械化登陸艇的話,那麼連半潛設計都可以取消(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隅級坦克登陸艦的塢艙為不可浸水塢艙,即便如此,大隅級坦克登陸艦也能正常攜帶lcac氣墊登陸艇)。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第2步,在艦艉部安裝跳板,使得氣墊登陸艇可以憑藉自身動力上下。

第3步,進行高航速優化,大型氣墊登陸艇母艦不應該成為整個兩棲艦隊的吊車尾,所以至少需要擁有20節的航速。

第4步,作為一艘氣墊登陸艇母艦,應當擁有一定程度的自衛能力,至少得有兩門ak630和一門76炮和一套紅旗10吧?

下圖是盤子構想的假想型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母艦示意圖: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艦體構型比較類似於071型船塢登陸艦,但是結合了半潛船與蒙福特角級海上預製艦的思路,其可以充當海上的中轉站接納其他的滾裝船所運輸的車輛。

無家可歸的歐洲野牛,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搭載模式初探

通過這種設計模式,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母船能夠同時擔當船塢登陸艦,海上預製艦,半潛船(中部平臺可拆除)等三個角色,多用途能力強,並且能夠伴隨兩棲艦隊進行機動。

上面的這些數據僅僅是小白的一家之言,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忽略了結構強度(結構強度應該沒問題,畢竟新光華號的跨度可比這個大多了)

按照小白的想法前半部分採用軍規軍標建造後半部分採用民規民標建造,但是因為半潛船性質特殊,所以能否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尚需打一個問號。

但是這個思路還是比較適合野牛的,畢竟沒有塢倉寬度達到30米的船塢登陸艦或者兩棲攻擊艦,上百米跨度的半潛船卻比比皆是,半潛船也是最適合野牛這種超高艦艇的搭載方式,如果我國後續真的建造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母艦的話,那麼它很有可能就像盤子想的這樣。

而以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為原型做減法所修改出來的中大型氣墊登陸艇,可能和小白想的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