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帶您瞭解中醫名著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4月23日,我們迎來了第25個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讀書日設立目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去閱讀,愛上了閱讀你就會發現世界上只有一個故事;你要看透文學經典深處模式的傳承。今天小馬中藥通也來介紹一下中醫藥傳承至今的經典著作。下面我們來摘取我國古代醫藥學名著的一些片段,一窺醫學名著的精妙絕倫。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等學說,《黃帝內經》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短短的幾段話,幾乎描繪了女性的一生的生理上的主要變化。從自然進化和人類傳承的角度來看,繁衍是人生第一要務(所以不要總是嫌你爹媽催婚了!!!)四七(28歲),尚可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35歲),隨即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男生們也別得意:“男子六八,陽氣衰於上。”上是指頭面部,四十八歲的時候,頭面部的陽氣就衰竭了。所以須得珍惜時光!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最早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最初是篆刻於竹簡上,作者是張仲景,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並且本書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我們還是來說說陽明經。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汗出而惡熱也。”

本段以一問一答形式,文字易懂,辨證論治。讀史使人明智,何況是一本史詩級醫學名著,不僅明智,亦可明理通達。

《本草綱目》:

時珍曰∶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呂氏春秋》雲∶冬至後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於是始耕。則菖蒲、昌陽又取此義也。《典術》雲∶堯時天降精 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

《本草綱目》,藥學著作,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撰成於萬曆六年(1578年)。全書五十二卷,收載藥物1892 種,附藥圖1100餘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採集、炮製 和方劑配伍等。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修改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並且參考了800多種書籍。

縱觀古今中外不乏偉大的學者,鍥而不捨、勇攀高峰是為學者鑽研精神;作為傳統中醫藥的古代學者,不僅懸壺濟世,還留下了偉大的醫藥學專著,是為學科傳承與發展,亦是人類醫學發展進步的里程碑。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海洋,也是認識世界發展歷程的最簡單方式。讓我們從讀下一本書做起,讀書不僅是學科的延續,一本好書更可以使心靈可以寧靜、孤獨的靈魂得以安慰。

《神農本草經》 《本草經集註》 《新修本草

《證類本草》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拾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