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這是悟空昱彤七月份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系列寫作的第十四篇文章。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時間飛快向前,不覺間下半年已經悄然來臨,下半年的開篇暫且換個主題,寫一下老舍先生的《茶館》,關於《樞紐》的系列寫作後面仍將繼續。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為什麼忽然想寫《茶館》呢?一是最近重讀了《茶館》,有了新的感受,儘管時過境遷,但上月末出差我還特意去北京前門附近的"老舍茶館"看了看,感受老舍先生和時光呈現給我們的那些關於老北京市民的生活狀態;一是最近看到一條熱帖,講得很好,大意是:"人生三階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真的是感慨良多,在拜讀《茶館》後,被老舍先生所折服,他對於人性觀察得細緻入微,一場"人生如戲"講述了普通人身處於不同時代的命運遭遇,也恰恰給我們現代的無數"普通人"以啟發。

最近學習了《賈行家說老舍》,加之自己的一點小小感悟,遂構成這一階段的系列寫作內容。閒言少敘,直奔主題,今天我和大夥兒聊聊《茶館》憑什麼是中國現代戲劇蓋世無雙的傑作?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讀過《茶館》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話劇劇本,也是中國的文學名著。在中國話劇界,《茶館》是無可爭議的高峰,從1958年話劇首演,甚至於後來翻拍的電影,毫無爭議都是現象級的文化事件。曹禺說過,《茶館》的成就"前無古人,蓋世無雙",尤其是第一幕,完美程度達到"古今中外罕見"。曹禺是什麼人啊?二十幾歲就寫出了《雷雨》、《日出》,是中國戲劇界的泰斗,他說《茶館》蓋世無雙,應是把自己的作品也算在內的。曹禺為什麼這麼服氣《茶館》?《茶館》究竟厲害在什麼地方?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讀過《茶館》或是看過話劇、電影的朋友們一般會有這樣的感覺:《茶館》我看過,沒什麼高深的,每句話都明明白白。其實,這恰恰正是它的厲害之處。好戲和好詩一樣,能產生大量名句,讓人們一直傳頌下去。比方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簡單不簡單?但李白沒寫的話,人們就不知道怎麼用十個字表達這種情景。《茶館》亦如此,裡面的名句,就像這句話本來就在我們心裡一樣,只不過通過作者的筆觸表達出來。到了當今消費時代,傑出的產品設計,效果不一定是讓人大吃一驚,很可能就是存在我們內心裡想象的樣子,好像等它很久了。

《茶館》裡的經典臺詞,比如"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你還能把那點兒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都不是簡單的俏皮話,而是把中國人的心理琢磨到了細緻入微的地步。再比如那句"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茶館》在法國公演時,觀眾對這句臺詞反響熱烈。但是,不管翻譯得多麼好,這句話的諧音和節奏,是隻有懂中文才能體會到的。這就是為什麼每一種語言,都要有自己的大師,甚至於直到這個大師出現,這種語言才能算作成熟了。老舍寫出了的話,看起來平常,但是和詩句一樣,從此以後,這個意思,別的人沒法表達得更好了,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引用它。

《茶館》的三幕戲,只有一個場景,就是老北京一家叫做裕泰的大茶館。第一幕時代背景,是1898年戊戌變法剛失敗,在一個初秋的上午。為什麼曹禺說這一幕高明呢?寫這個時代的北京,沒人能超越老舍。從氛圍上來看,它有最濃郁的市井生活和風土人情,裡面的每個細節,都是有神韻的文化符號,經得起一格一格地按暫停鍵。從技術上說,所有情節,每句對白都高度濃縮,但一點兒緊迫的感覺都沒有。不數不知道,整部戲人物超過七十個。剛一開場,就連續有二十幾個人物登臺亮相。各自都有不同的經歷、身份和性格。而老舍先生用一兩句話就把人物寫活了。無意間讓我們覺著,這個人物走進茶館之前,有著豐富的過去;走出茶館之後,又會繼續過屬於他的生活。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接下來,咱們看看這部戲裡的主要人物:茶館掌櫃王利發,別看年輕,但精明能幹,老於世故。雖說有點兒自私,但心地善良。他的人生只有一個主題,就是想盡辦法把這家茶館經營下去,維持一家生計。我們很熟悉的,貫穿三幕戲明暗線的人物有:茶館的房東,闊少出身的秦仲義,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民族資本家。八旗子弟常四爺,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敢做敢當。反派角色裡,有心狠惡毒的人販子劉麻子、性格陰暗乖戾的大太監龐總管。咱們剝開來看,老舍是怎樣用一兩句話刻畫一個人的:秦仲義一登場,第一句話是"來看看,看看你這年輕小夥子會做生意不會!"這顯然是老年人居高臨下的口氣,但這時,他其實不過二十多歲。為什麼這麼說話?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實業救國哦,別人沒他的見識高。這句最不像年輕人說的話,卻十分符合他自信、故作成熟的心態。有個相面的唐鐵嘴,抽鴉片,總到茶館騙吃騙喝。在第二幕,他有一段經典臺詞是這樣說的"我已經不吃大煙了",王利發說那你可真要發財了,可他接著說:"我改抽白麵兒了。"每讀到這兒或看到這兒,很多人會鬨堂大笑。老舍後來說,這句話不是虛構的,是他親耳聽吸毒者說的。戲劇裡的每個人物,老舍都是先徹底琢磨透了才動筆。這種效果叫"開口即響",既能把人物表現出來,而且能製造強烈的舞臺效果。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茶館》裡的對白,是一句廢話也沒有的。看的時候也許你不覺得節奏快,但這種情節密度,在現實裡壓根找不到。讀過這部著作或者看過這部戲的朋友們對於茶館裡的情節都有印象,但《茶館》和一般的戲劇不一樣:人物命運非常完整,但整部戲沒有中心線索,沒有我們習慣的那種強烈的戲劇衝突,甚至也沒有明顯的情節高潮。這就是《茶館》的創造力所在了。《茶館》剛寫成,就有人覺得怪,建議把康大力參加革命作為主要線索。老舍回答得很有意思:"我寫的是垂楊柳,您硬要在裡頭找黃花魚。"簡而言之,這是苦心經營的,你不明白。老舍要表現的,是廣闊的時間和空間:是五十年裡北京各個階層的生活全景圖。這種跨度,一個故事根本就不能呈現。《茶館》的敘事,不像傳統西方戲劇那樣,聚焦在一個固定的點上;而是像國畫山水,是散點透視,視角在做平移運動。王利發是男一號,但嚴格意義上,不是男主角。那這部劇的主角是誰?很顯然,老舍告訴我們,是茶館。而這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所以,歸根結底,這部戲的真正主角,是中國社會。用兩個小時,從容地講述了中國五十年的社會變遷,呈現給觀眾很多不同人的人生。您說,《茶館》是不是蓋世無雙?

因為老舍的視角是複雜的社會,而不是具體的個人,所以《茶館》就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悲劇或是喜劇了。它從頭到尾都能讓觀眾笑,又感到心裡沉甸甸。它的人物相當寫實,但著意表現的,不僅僅是情感,更是每個人的生活態度。

《茶館》被國際文學界認為是一部當代性、世界級的史詩戲劇,是偉大的創新之作。我們當代中國人感覺不到,可能是因為它的年代離我們久遠,都是些舊文化元素。最好的創新,就如同精彩的詩句一樣,既已橫空出世,便再也沒法被取代了。感謝老舍先生!

系列寫作主題:《茶館》——蓋世無雙的《茶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