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這是悟空昱彤六月份發表的第五篇文章,系列寫作的第十三篇文章。

今天繼續系列寫作的內容,還是來聊中國歷史,以施展老師的《樞紐》一書為主要參考。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昨天說到了諸葛亮的"腹黑",但是諸葛亮當時做出的選擇完全符合當時權力關係的邏輯。那麼,當時的權力關係是什麼呢?就是出身高貴的世家大族,與出身不高的人之間的權力爭奪關係。出身高貴的,史稱"士族"。士族幾乎把好事佔盡,他們壟斷著各種官職,壟斷著輿論,佔據著道德制高點,這些人經營了上百年,樹大根深,關係盤根錯節。但是在天下大亂之際,光是說自己能夠以德服人、很有水平,似乎是不夠用的,還必須要有能擺平這種亂局,得靠能夠做事的人才行。問題在於,能做事的人,不一定是士族,很多是寒族出身,他們可能很有功績,卻被士族看不起、瞧不上。於是各種衝突開始浮現。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諸葛亮對抗李嚴的過程,不單單是主客矛盾的體現,同樣也是士族與寒族矛盾的表現。外來的客,在當地沒有根基,肯定不會被李嚴他們這些士族們看得起。從這個腹黑的故事出發,再看看漢末三國的各種衝突,便會發現士族與寒族的衝突無處不在,並且它會在皇帝、士族、寒族、官僚、平民等等各種複雜的權力博弈中,變得更為複雜。三國中的很多故事,都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比如,袁紹和曹操,就分別是士族和寒族的代表人物。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袁紹家族,號稱"四世三公",所謂東漢三公,是指太尉、司空、司徒;古代(周代)三公,是指太師、太傅、太保。這是三個最為尊貴的職銜,袁紹他們家四代以來都有人擔任,可見袁家絕對是士族領袖。之前說過,士族最初的敵人是宦官,所以東漢中後期的宦官政治癒演愈烈,其實正是皇帝與士族的對抗愈演愈烈。黃巾大起義造成天下大亂,袁紹藉機帶兵殺入京城,把宦官們連鍋端了。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在這種亂世裡,更能幹的人自然會脫穎而出,曹操作為一代梟雄悄然間崛起了。曹操出身自古就沒有統一說法,一般認為曹操的爸爸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由於曹操的出身,袁紹之流完全看不上他,甚至可以說瞧不起他,覺得他也是閹黨。其實,曹操也極力想洗清所謂的閹黨身份,他曾試圖加入士族,但是士族們似乎並不樂意帶他玩兒。曹操在閹黨和士族雙方都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那就只好從平民那裡取得支持,以此作為本錢來跟士族鬥爭。那麼這股力量從哪兒來?很顯然明擺的,黃巾賊!黃巾賊代表的其實就是平民。曹操在青州平了黃巾賊之後,很快將其收編為"青州兵",這是曹操初期最重要的資本。曹操以此為基礎,獲得了跟士族掰手腕的資格,後來發展壯大,陸續打掉了一堆頂級士族,諸如袁紹、袁術之類,還有純粹只會耍嘴皮子的士族,如孔融之類。這些士族們位高權重,曹操把他們全都擺平了。於是曹操得意地說道:"

設若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霸!"曹操為防止有人再稱王稱霸,不斷地打壓士族,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源源不斷地從平民中選撥人才。"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這些在士族社會是不可能出現的。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曹操畫像

曹操以這樣的觀念,把士族和寒族的界限打掉了。他所憑藉的根本力量,是出身平民的青州兵。但是,青州兵只服從曹操一人,等到曹操一死,青州兵馬上譁變,曹丕完全控制不住局勢,只能發點兒路費將他們遣散回家了事。曹丕儘管當了魏國皇帝,但是沒有了支持自己對抗士族的力量,況且他和曹植的皇位之爭不能服眾,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對士族讓步。如何讓步呢?曹丕接受了士族的建議,開始搞"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名義上將人分成三六九等,來分別安排職務。但是能力高低誰來判斷呢?當然是士族們來評判。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九品中正制恰恰是士族勢力的大回潮,從而士族們又壟斷了高級職位。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東吳和西蜀,也都面臨著士族與寒族的衝突問題,並且在這兩個國家,士族寒族間的衝突還夾雜著主客矛盾,形勢更加複雜。諸葛亮排除異己後,開始放開手腳治理蜀漢,他的政策以嚴刑峻法著稱,建立起一套如臂使指的官僚體系。這些官僚從哪裡來?就從蜀中的平民中來,聯合蜀中平民打擊蜀中士族,然後他才能組織力量北伐中原。可以說,正是諸葛亮繼承了曹操的遺志,代表寒族不斷地打擊士族。對諸葛亮來說沒辦法,必須北伐。因為他如果不北伐,劉備這個統治集團的正當性就不存在了,他們這些外人跑來佔領蜀地,打的是中興漢室的旗號,不北伐的結果自然要被推翻。但是西蜀的士族是不願意為了諸葛亮他們所謂的正當性不停把蜀川的資源送上戰場的,所以諸葛亮又不得不打擊士族。等到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的威望不夠,也無法完全制衡士族,北伐的事業註定以失敗告終。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再看看魏國這邊,曹丕背叛曹操,讓士族回潮了。士族站穩腳跟後,就開始了反擊。所以過了幾代,士族徹底把老曹家幹掉了,司馬家登上歷史舞臺,司馬家其實就是士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可以說司馬家幹掉曹家,持續了東漢的一個傳統,即東漢士族大權在握的傳統。而另一方面,諸葛亮則是接續了曹操的傳統,代表著寒族對士族的挑戰。

最終歷史給出了答案,還是東漢的繼承人幹掉了曹操的繼承人,

士族戰勝了寒族,形成了晉朝的局面。天下三分最終三國歸晉的歷史,其實就是士族與寒族衝突,最終士族大獲全勝的歷史。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二)

三國歸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