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葉面肥怎麼施,才能花錢少、肥效高?

葉面肥常常被作為及時治療作物缺素症的有效措施。在施肥時,我們可以按柑橘各生育期、苗情以及土壤的供肥實際狀況進行分期噴灑補施,充分發揮葉面肥反應迅速的特點,以保證柑橘在適宜的肥水條件下,進行正常生長髮育。


然而,現實情況下,果園中錯誤噴施葉面肥的情況層出不窮,如何正確噴施葉面肥,關係到柑橘是否高產優產。


我們整理了葉面肥的十大注意事項,掌握好這十點,施肥效果看得見!


葉面施肥的10大注意事項


1、選擇適當的噴施濃度

葉面施肥濃度直接關係到噴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濃度過高,則噴灑後易灼傷作物葉片;溶液濃度過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達不到補充作物營養的要求。所以在應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對症配製。


2、選擇適當的噴施方法

配製溶液要均勻,噴灑霧點要勻細,噴施次數看需要。


3、品種選擇要有針對性

一般認為: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選用氮、磷、鉀為主的葉面肥;在基肥施用充足時,可以選用以微量元素為主的葉面肥。


柑橘葉面肥怎麼施,才能花錢少、肥效高?


4、掌握好噴施時期

葉面施肥的時期要根據柑橘品種的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情況,選擇柑橘營養元素需要量最多也最迫切時進行噴施,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① 遭遇病蟲害時,使用葉面肥有利於提高植株抗病性;② 土壤偏酸、偏鹼或鹽度過高,不利於植株吸收營養的時候;③ 盛果期;④ 植株遭遇氣害、熱害或凍害以後,選擇合適的時間使用葉面肥有利於緩解症狀。

5、選擇適當的噴施時間

葉面施肥的時間最好在下午三點以後氣溫較低時噴布,中午噴布,氣溫過高容易引起肥燒。葉面施肥效果的好壞與溫度、溼度、等均有直接關係。
進行葉面噴施最好選擇晴天或溼度較大、蒸發量小的上午9時以前,最適宜的是在下午3時以後進行,露地如遇噴後3-4小時下雨,則需進行補噴。


6、選擇適當的噴施部位

植株的上、中、下部的葉片、莖稈由於新陳代謝活力不同,對外界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強弱差異較大,要選擇適當的噴施部位。葉片的正面角質層厚,氣孔少。葉背面遮陰,肥料液幹得慢,所以葉正面比葉背面吸收率低,新葉生命活動旺盛,比老葉吸收率高。
有人研究,葉面追肥吸收率嫩葉的正面為12.5%,葉背面為59.6%,老葉的正面為16.6%,背面為37%。因此,葉面追肥要噴布均勻周到,特別注意噴在嫩葉及葉背面。

7、增添助劑

在葉面噴施肥液時,適當添加有機硅,提高肥液在植物葉片上的粘附力,促進肥料的吸收。

8、葉面肥溶解性要好,隨配隨用

由於葉面肥是直接配成溶液進行噴施的,所以葉面肥必須溶於水,否則,葉面肥中的不溶物噴施到農作物表面後,不但能被吸收,有時甚至還會對葉片造成損傷。
肥料的理化性質決定了有些營養元素容易變質,所以有些葉面肥要隨配隨用,不能久存。


柑橘葉面肥怎麼施,才能花錢少、肥效高?


9、葉面肥的酸度要適合

營養元素在不同的酸鹼度下有不同的存在狀態。要發揮肥料的最大效益,必須有一個合適的酸度範圍。
一般要求pH值在5-8,pH值過高或過低,除營養元素的吸收受到影響外,還會對植株產生危害。

10、與土壤施肥相結合

因為根部比葉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統,對量大的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據測定要10次以上葉面施肥才能達到根部吸收養分的總量。因此,葉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須與根部施肥相結合。

許多果友應該深刻體驗到,葉面施肥工作較麻煩,花費勞動力也比較多,同時易受環境、氣候條件影響,也因柑橘品種和生育期不同,葉面施肥效果差異較大。
因此,必須在根部施肥的基礎上,正確應用葉面施肥技術,才能充分發揮葉面肥的增產、增收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