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疫情之下,教培行業線上線下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狀態。以前以線下授課為主的教培類的企業,以及從來沒有思考過怎麼去做在線教育的老師都紛紛開始轉型OMO,改變比例超過了50%;與此同時,以快手、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一大波互聯網企業也開始通過模式創新進入教培領域,打開了短視頻+教育等新的風口,刺激整個教培行業加速變化。

而如今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武漢已經解封。疫情過後,教培行業的格局如何?教育創業者們會有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前日的混沌公開大課上,藍象資本合夥人周爽、藍象資本顧問王學輝、快手副總裁嶽昌輝等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以下為周爽精華觀點。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藍象資本是中國首家教育產業的早期基金,主要關注面向中國巨大教育市場的科技創新機會。2015年成立至今完成四期基金的投資,累計投資項目82個,成活率超過90%,一期回報6.6倍。估值億元美金量級的項目超10 個,明星項目包括畫啦啦(在線美術小班)、一維弦(高校AI課程)、智慧流(教輔電子化)、課觀教育(銀行招考職前教育)、Timing(學習場景社交 App)、ViaX鹽趣(在線科研能力提升)、十六進制(校園教學信息化SaaS)、101名師工廠(教育+短視頻MCN機構)等。藍象的基金出資人中有56位教育行業知名企業家和上市公司高管。

Part 1

冰 · 停擺6個月大批教培活不到春天

從商業戰略的角度上來說,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是概率上的必然。它出現的時候起到了市場加速器的作用,強制將正在從第一曲線向第二曲線躍遷的中國教育行業加速。2015年-2019 年,中國民辦教培市場的主體正在經歷從第一曲線(傳統線下教培)向第二曲線(科技賦能的OMO;或者新興的素質教育)遷移的過程。由於財務數據比戰略決策延後 6 -12 個月,所以2019 年我們做市場調查的時候發現,傳統 K12線下企業創始人們由於財務上暫時的安全,處於欺騙性安全的假象之中,覺得自己按老路子來也做得挺好;而那些著手戰略創新的企業們則處於第二曲線的欺騙性失望區,在開拓在線教育、素質教育等新業務的路途上走得磕磕碰碰。

短期而言,創新的回報不如守舊。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疫情是市場的偶然和統計學上的必然。由於疫情,中國傳統線下教培場景一夜之間停擺了,目前目測不同的教培品類要停擺6-9個月。這迫使線下機構向Online Merges Offline躍遷,強制進行優勝劣汰。

疫情中各類教培企業「冰火兩重天」般的不同表現,是創始人歷史積累和綜合能力的測試。

我們看到在2月份迅速反應,轉線上成績斐然的教培企業,至少都是在2017年前後已經開始研究在線的。而那些天晴的時候沒有修屋頂的傳統 K12教培,即使臨時轉戰線上,它們的教研、產品、服務都難以與耕耘了3-5年的在線教育頭部企業競爭,勢必在疫情結束前大批消亡。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Part 2

火 · 線上線下兩棲新物種即將到達新大陸

我們認為,在線教育喚醒了很多沉默的人群,就是那些可能一輩子都沒想過:我要用在線教育的方式去上課的人群。而這群人的數量大概可以達到3億(公立學校體系中小學生約有1.67億,保守估計其中至少有1億從來沒有體驗過在線教育,而每個孩子對應著2個父母,甚至多個長輩,總計人數約有3億)。疫情進行到3月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在線教育,至少在教育培訓這個領域的體驗已經超過了臨界值。行為學上,新的習慣形成只需要 21 天。無論一開始老師、家長和學生多麼抗拒改變,平均3個月的「停課不停學」對大眾教育消費習慣的改變是不可逆的。國家在疫情背景下推出的「三個課堂」等系列文件,也預示著疫情之後,網絡教學將持續在公立學校系統、尤其是在優質師資共享、師訓、邊遠地區教育服務交付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我們也看到,中國已經有近10家K12的在線公司,有能力同時為千萬級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已經達到了頂級互聯網公司的水平。這些頭部公司佔據了疫情中業績增長和有效轉化的主體,並將持續擴張產品線,在K12市場中獲取更高份額。

K12以外的其他在線教育公司(素質教育、企培、成人)相對藍海,但是目前上市的產品還比較初級,面臨差異化競爭的問題。

另一方面,疫情中大量優質內容已經免費上線(視頻平臺和電視),為中國的教育公平問題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自古寒門難出貴子,但是現在只要有基礎網絡,自驅力最強的學生可以利用接近免費的網絡資源獲取K12學習的所有必要知識。而對於願意用更高付費購買升級教育服務的市場,我們預測個性化服務的價格會更高。幫助學生甄選好的教育內容、陪伴引導他們成長,或許是挖掘附加值、尋找增長點的關鍵。

最後強調一點,線上和線下教育不是競爭關係。能活過這場疫情的教培機構一定是兼具在線能力+其他不可替代能力的更優組合。

就好像本來傳統線下教培是原始海洋,大家嚷嚷了多少年說海洋要乾涸了,一批生物先自己爬上了岸;另一批直到海洋突然乾涸才倉促上岸,即使勉強能夠活下來,也打不過那些早就在陸地上進化出了手腳的陸生動物。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線上線下配合的,教培行業的競爭是線上+線下、水陸兩棲的全方位競爭。

Part 3

社會級的範式躍遷中一切都有機會被重構

我喜歡用一個混沌大學著名的思維模型:組合創新來描述我們近年來在教育行業看到的新物種。比如說,雙師模式究竟改變了什麼?現在看來,雙師模式——乃至現在進化到三師、四師模式這一整條脈絡上不斷進化的商業模式創新,其本質是隨著教培行業的發展,對效率提升的競爭不斷升級,創業者們對傳統的教師模式進行了拆解和重新組合。

傳統教培中的教師角色是一個鮮活的、不可分割的個人;通過將這個角色拆解為主講和助教,就可以用供給更豐富的助教老師來代替稀缺的主講老師;進一步拆分為主講、助教、客服和批改作業這四個角色之後,現在我們認為主講老師的魅力是不可替代的、助教老師的陪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客服和作業批改完全可以用聊天機器人、AI圖像識別替代和增效。

總結來說,就是對傳統教培場景中的要素進行拆解,使得針對二級要素專業化和科技化賦能成為可能,重新組合出更具競爭力的新物種。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同樣的理論,我們在2018-2020年看到的另一條脈絡上的組合創新,發生在傳統教室場景。傳統教培的物理空間包括幾種職能要素: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第三空間;為學生提供同伴社交和共同學習的場景;為學生和老師真人互動提供場所。

2019年很火的共享自習室模式,是第一種職能要素的專業化;而藍象投資的學習場景APP Timing,在疫情期間DAU增長超過百萬,是第二種職能要素的線上化;而第三種職能要素——和真人老師的面對面互動,我們認為也是不可缺失的,疫情過後可能會通過線下小班、上門一對一等方式迅速恢復供給。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 藍象觀點

藍象的信念是,科技是解決中國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問題的唯一手段。疫情後教培創業的機會在於傳統要素的進一步拆解、找出可以用科技要素提效賦能的二級要素,重新組成更優組合。

最後,我國教育行業,相對金融、TMT、消費娛樂等行業而言本來就發展滯後,存在很多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介質創新、平臺創新的機會。

5G、短視頻、抖音快手等互聯網平臺的進入、可穿戴設備的迭代和降價,都給教育科技注入了新的可用的科技因子。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創新會遵循進化的規律逐步發生,但疫情打亂了一切的節奏,也重置了所有人對於教育的認知。

大變動出大機遇,社會級的範式躍遷中,所有的一切都有機會被重構,新需求、新場景、新習慣一定會孕育出眾多的新機會,等待創業者去探索和征服。

疫情之後的教培企業,無論是新創業的企業還是經歷生死挑戰之後成功轉型的,都是那些對創新戰略和科技運用有著超前認知,線上和線下能力兼具的新物種。

藍象對這一批教育創業者充滿了期待。

本文非鯨媒體採編,不代表鯨媒體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