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突圍社交壁壘的新浪綠洲

觀點 | 突圍社交壁壘的新浪綠洲

國內早期的社交中心是由博客慢慢轉向微博。

而微博的崛起也成就了新浪四大門戶之一的位置。

早期新浪微博通過在消息的及時性與互動性上迅速佔領了人們的心智,作為曾經引領中國新媒體的潮流軟件,可謂是風頭無兩。

但近幾年微博的口碑逐漸下降,市值幾近腰斬。

在納斯達克上市8年的新浪截至9月23日收盤價為42美元,市值為104.08億美元。

同2017年超過300億的新浪相比,短短兩年時間,新浪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週一上班,同事小琪說,她家樓下開了一家貓咖,做營銷久了的人比較魔怔,一個簡單的商業行為,你會給歸納成一種現象。

我當場表示目前的商業環境,把大家搞得都很焦慮。

產品功能、服務特色、價格優惠已經很難驅動消費者,只有製造點噱頭才能吸取消費者的眼球。

上述的例子,其實也是印證微博的目前的狀態,本來有機會成為短視頻行業的領頭羊,卻沒把握住。

如今面對更加碎片化的社會環境,微博只能暗自祈求某某明星出點事,博個彩頭。

普度尚智CEO齊寧是這樣解釋的:“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產品的出現,新浪微博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雖然出現了眾多如小紅書,陌陌,探探,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

但必須承認的一點,微博依舊是一個很大的流量池,所以不管是出於社交還是變現的目的,新浪微博都需要夯實社交流量的壁壘。

於是,在國內厚牆的客觀條件下,仿Ins風格的社交社區產品——新浪綠洲,在2019年9月3日上線內測。

衝出賽道的一匹黑馬

與微博畫風明顯不同的新浪綠洲,偏向的是圖片視頻內容的分享和查看。頁面也更加簡潔,去掉了廣告、推廣和其他一些多餘信息,看起來僅僅是為了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而研發的。

藉助於微博得天獨厚的宣傳優勢,綠洲於9月3日還處於內測階段時,就因為眾多大V的入駐推薦,下載次數達到了60萬人次,隨後在9月5日正式上線蘋果商店的社交區域時,力壓QQ,微信等,下載量一躍至第一。

觀點 | 突圍社交壁壘的新浪綠洲

雖然綠洲很快因為抄襲爭議被下架,但還是可以看出其強大的競爭力。

綠洲的界面類似Instagram的應用,內容則有仿小紅書的意味,不再採取廣告方式直接變現,那麼最終的途徑看來還是在粉絲上,從大量的KOL入駐綠洲可見一斑。

微博最大的優勢是有大量的優秀KOL,其利益鏈條一環扣一環,綠洲想要快速崛起,KOL的力量不容小覷。

綠洲在其上線期間,KOL們不但提前做足了準備,還發放前往綠洲的邀請碼給自己的粉絲,在短時間內形成綠洲的第一批龐大粉絲群體。新浪同時配合將這些大V們進行推送,達到吸引個體用戶的目的。

一切數據都顯示綠洲或許將成為中國的Instagram,成為新的頭部社交軟件。

但它的bug也同樣是一匹“黑馬”,有用戶反映到的包括卡頓,刷新問題等bug,都是亟待解決的。由於技術不到位導致的差評也是源源不斷。

不過一旦這些問題被攻破,綠洲就有望與微博一起收割更多的用戶,成為國內不可撼動的流量池。畢竟比起Facebook直接收購Ins,綠洲憑藉微博的內部孵化從而打造更加生態化的產品,可能更加互補。

花團錦簇下的危機暗藏

任何新的產品上線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綠洲也是一樣的。

上線之初就捲入抄襲風波,有網友很快就發現對綠洲的海報與韓國某設計團隊的視覺形象高度相似,這使得很多人很快就對綠洲失去了看好。

上文提到的bug也是一大危機的利器,堪稱一團糟的上線讓用戶忍不住懷疑新浪是否真的是抱著誠意和決心把綠洲研發出的。

“而這還不是最核心的。”齊寧評價道,“綠洲作為新浪的下一個社交試驗品,仍舊無法跳出微博框架,存在‘臉譜化’嚴重的問題。仿Ins風格或許能夠幫助綠洲重新擴展流量範圍,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更別說從搜索內容上幾乎是小紅書的翻版。”

事實也是如此,綠洲用極簡的方式,只用圖片與文字形式進行展示,保留了Ins的點贊、轉發、評論等功能,沒有推廣與私聊,確實有效避免了微博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其搜索功能本意是讓用戶可以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從分類情況來看更傾向於服裝、食品、美妝護膚這些,熟悉小紅書的用戶一定會有強烈的既視感。

更何況綠洲與微博,其功能上並無較大差異,而這也是大多數社交軟件的通病。綠洲雖然有一個看似非常光明的開頭,但其大量用戶可能仍舊是微博大V們的粉絲用戶,收割的還是同樣一茬韭菜。

微博的詬病在於整體氛圍很尖銳,內容質量不高,綠洲並沒有有效解決這一點,很難說用戶會有什麼樣的期待,畢竟大V還是那些大V,內容也就可以想象了。

綠洲是為了解決用戶被微博爆炸內容所帶動的恐慌與浮躁,同理也就不具備直接變現的渠道,雖然有“水滴”功能作為內部交易的虛擬貨幣。

但就國內現狀及幣圈人士分析來看,綠洲水滴想要一飛沖天比較困難,在營銷上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回到微博本身,在服務國際珠寶展時,普度尚智依託於社會化媒體的傳播力,通過網絡、地鐵、戶外燈多渠道立體式推廣渠道,最後有120多家業內外媒體、多家電視臺、廣播通過專題節目、 廣告、現場報道等形式對展會進行宣傳。

所以,就目前整個媒介的傳播環境,很難在某一個單一的渠道引發爆點,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除了公共事件,佩奇之後再無佩奇。產品和企業在使用社會化工具進行傳播和推廣的中,切勿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

合理分配資源,優化整個推廣路徑,才能夠最終實現ROI。

儘管已經重新上線的微博綠洲前方仍然充滿未知,但就像曾經的多閃、馬桶、聊天寶一樣,這些積極的探索者正是我們企業需要學習和反思的地方,與其坐以待斃,恐懼於對手的合圍,不如學會破壁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