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瓜顏值這麼高,卻為什麼很少人吃?

說起葫蘆,很多人腦子裡跳出的信息幾乎都是美輪美奐的葫蘆工藝品,可這明明是一種蔬菜,為什麼人們想到的卻不是作為食物存在的葫蘆呢?這是我很久之前就存心裡的一個疑問,奈何走過了很多菜市場,也沒能買得到回來做個驗證,因為壓根沒見有賣。

這種瓜顏值這麼高,卻為什麼很少人吃?

暑假期間帶孩子們回了一趟農村,無意中發現老家背後山坡上一大片都是葫蘆,這真是意外之喜,隨後問過老人家居然被告知是野生的,沒人要,我對此挺疑惑的,這麼漂亮的瓜居然沒人摘來吃?是不能吃呢還是不好吃?腦中知識庫裡顯示葫蘆是無毒可食用的啊,至於好不好吃,摘個來試下應該就能出答案了。

這種瓜顏值這麼高,卻為什麼很少人吃?

我進瓜地選了個看起來相對比較漂亮的摘下來拿回家,結果菜刀砍不動,像柴一樣硬,家裡老人家善意指點說葫蘆要摘那些很嫩的,用指甲插進去感覺很軟的才可以吃,於是回頭重新選了一下,卻發現一般個頭大的都是不能吃了,只有那些小小的尚在發育中的符合條件,由於個頭太小隻好摘了兩個。回到家用菜刀削皮,這次果然容易了,但當剖開的時候卻又發現了一個不那麼理想的現實,瓜仔太多了,幾乎霸佔了整個內存,廢了好大勁終於把仔給挖乾淨了,豪不意外整個瓜肉所剩無幾了,我好像有點明白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摘來吃的原因了。

這種瓜顏值這麼高,卻為什麼很少人吃?

最後我把瓜肉切片和瘦肉一起煮湯,煮好了盛出來看著倒還是不錯的,但吃起來……味道有點不盡人意啊,說是形同嚼蠟都不為過,這下還有什麼不明白的?葫蘆可以食用的瓜期不長且很難把握,今天還能吃明天就老了,好不容易摘到合適的拿回來難整理不說味道還不怎麼樣,要知道現代的農村,人民的生活一般都比較豐足了,在選擇多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將就呢?所以,葫蘆雖得人民喜愛,卻不是作為食物形式而是在於藝術欣賞價值。在農村,除了葫蘆,還有一種瓜是人們很少食用的,那就是水瓜,其實水瓜挺好吃的,無論燜炒還是做湯都是挺美味的,但中醫認為此瓜性寒“敗血”不利於養生,在農村老一輩人眼裡這是挺嚴重的一件事,所以水瓜的命運一般都是等老了摘下來拍乾淨瓜肉,留下里面的瓜絡,用來洗鍋,方便好用又環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