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這幾年,身邊很多朋友陸陸續續結了婚。

每當我在朋友圈看到他們分享的紅本本,讀她們的結婚感言,總會被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願望所觸動。

然而,聊起婚後生活,發現好多人活得都很累:

“他每天只顧著打遊戲,一回家就抱著手機玩,我和他越來越沒話聊了。” “她總是讓我陪她,我工作已經很累了,為什麼不能給我一點獨處空間?” “不管我做什麼,Ta總是處處挑我毛病,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我不禁好奇,那些婚姻長久幸福的人,是怎麼經營婚姻的?

直到我瞭解一對“最甜蜜老夫婦”的故事。

在日本的春日井市,有一間田園木屋。

房前屋後,有櫻桃、草莓、梅子、柚子等果樹,有白菜、茄子、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一共種了180 棵樹,50多種水果、70多種蔬菜……

一年四季,自給自足,而這是90歲的修一和87歲的英子的家。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 種了40年的櫻桃樹,結滿了果實


修一是建築師,大學教授。英子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

結婚65年,倆人幾乎沒有吵過架、紅過臉。還把自己的生活寫成隨筆集——《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他們每天種菜、施肥、挖土豆、挖竹筍、摘櫻桃、做飯……生活平淡瑣碎。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 英子奶奶開心地摘下黃瓜


導演伏原健之三顧茅廬,才獲准把他們的日常生活拍成紀錄片——《人生果實》。他說:“整個拍攝期間,都沒拍到什麼‘精彩’片段”。

然而,在豆瓣,近3萬人打出9.6的高分。評論區裡反覆出現一句話:這,就是我向往的婚姻生活啊。

不少人以為,他們的婚姻這麼幸福,一定是有很多共同點吧?

事實上,兩人完全性格迥異。

為什麼他們卻能維持65年的幸福?

修一和英子的故事,或許能讓你知道,最好的婚姻狀態是什麼。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0 1

誰都不完美,別勉強對方改變


修一和英子在生活習慣上,完全不一樣。

修一最愛吃土豆,而英子最討厭吃土豆。一聽到土豆,她就飽了,卻變著花樣做各種有土豆的菜給他吃。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修一愛吃傳統日式早餐,英子卻愛吃西式早餐。

於是,她每天都做兩種早餐。

修一吃日式海苔米飯,她吃西式麵包抹自制果醬,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歡的早餐。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 英子每天都準備兩份不一樣的早餐


修一不喜歡吃蔬菜,英子也不逼他吃。而是把蔬果榨成汁,色彩味道日日變換。

英子說:“我做飯的最大心願,就是聽到他說‘好吃’”。

修一每次吃到英子做的飯菜,都會即時誇讚說:真好吃。

英子則會害羞地回應:“這種讚美讓我很開心”。

其實,英子剛結婚時並不會做家務,做的飯菜也不好吃,但每次修一都會默默吃乾淨,從來不會抱怨她不會做飯。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修一也不勉強英子改變生活方式。

修一做事縝密,喜歡整理,所有東西都按照色彩、大小分類,放在固定位置。把家裡收拾得乾淨利落,井井有條。

而英子做事不夠細心,記性不好,比如忘記關煤氣,忘記關水龍頭。

修一不怪她,但會留言提醒她。

煤氣爐旁寫著:“正開著煤氣呢,別忘了”。

洗衣機旁寫著:“正在洗衣服,別忘了”。

英子看到後,就會知道問題,主動去改。

英子從年輕時,就特別喜歡買各種各樣的餐具,儘管已經買了很多,下次看到喜歡的還是忍不住買買買,收藏起來。

修一總是說:買吧。

英子感嘆道:“修一從來沒有干涉過我的自由,現在回想起來,我想做什麼,想買什麼,他都由著我。這,很難得。”

他們都能做到不勉強對方,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彼此身上都有讓人不爽的點。

但沒關係啊,我允許你有缺點,尊重你的不完美。我們有商有量,能改則改,不能改的,我理解你,努力去適應你。

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婚姻不幸福?

因為總覺得伴侶不完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伴侶的標準。

《親密關係》中提到,我們之所以會愛上一個人,因為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動機,是為了滿足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需要陪伴、照顧、瞭解、支持、接受、撫摸和相擁而眠……

一旦發現伴侶無法滿足自己了,就想通過權力鬥爭“控制”伴侶,把Ta“改造”成我們期待的模樣。

這樣,只會讓彼此越來越累,永遠得不到滿足。

真的,別再讓“理想伴侶”的期待傷害你的感情了。

我們永遠無法和一個完美的人結婚,只能在漫長而瑣碎的日子裡,在發現伴侶的缺點時,我們尊重對方,相互配合,慢慢接近更美好的生活狀態。

如此,才不會因為婚後才發現這個人渾身都是毛病時,憂傷得抓耳撓心。

如修一面對英子的缺點時說的:

“她就是這樣的人,我娶她的時候就知道啊”。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 英子做的布丁蛋糕


0 2

人生重要事情上,我永遠挺你


好的婚姻,伴侶永遠是彼此最好的戰友,在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上,永遠挺你到底。

婚前,英子是有200年曆史的清酒釀造廠的獨生女。而修一是個窮小子,穿著麻布做的皺皺巴巴的褲子,草鞋。

剛結婚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錢。

突然有一天,那時月薪4萬日元的修一,對英子說想買一艘帆船。

英子雖然知道這很艱難,卻很平靜地覺得“得想想辦法”。

為了解決錢不夠的問題,她瞞著修一去典當行,典當了自己所有的和服。

直到修一83歲了,還在計劃88歲出海,英子也不反對。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 英子為了給修一買帆船,瞞著他去典當行


修一在面對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決策時,也時常徵求英子的意見:“這麼做你覺得可以嗎?”

而英子總會告訴他:“這是好事,你去做吧。”

即便修一最堅持的建築設計理念遭到所有同事反對,英子是始終支持他的人。

修一也一直支持著英子。

在那個年代,英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女孩子要時刻微笑,努力工作,照顧家庭。

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她從不敢反抗。

直到和修一結婚,她才能暢所欲言。因為每次不管她想做什麼,修一就會說:“當然好,聽起來很棒”。

所以,她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工作,選擇做家庭主婦,學習烹飪和研究美食,享受照顧修一的快樂。

她和修一說自己有一個田園夢,退休後,修一便買下了一塊地,和她一起慢慢打造屬於他們的歸園田居。

婚姻不是他們人生的全部,而是各自有自己的事業,愛好,理想,在這樣彼此支持的關係裡,雙方都活出了自我。

更好地,成為自己。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親密關係?

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中給出了答案:

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意義與方向,並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際關係,這也就是“靈魂關係”。

因為一段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不是給予和接受彼此的愛,而是是讓你踏上尋找真正自己的旅程,讓你知道,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0 3

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為什麼很多中國式親密關係裡覺得窒息?

因為,他們捱得太近,不被允許有私人空間。

沒有私人空間,也就沒有自己的心理空間。

修一和英子維護彼此私人空間的方式很特別——寫留言板。

家裡和菜園的每個角落,處處都是修一做的黃色留言板。不管發生什麼,他們從不互相責備。

英子常忘記關水龍頭,修一看到了,就會在留言板寫上:“水都沒關上,上哪兒去了?”

英子看到後回應:“對不起,下不為例。”

低矮的樹枝上寫著:“請注意!會疼哦!”,提醒英子小心別碰到頭。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 “小心撞頭,會痛哦”


幹農活的時候,如果需要修一幫忙,英子就會在要翻土的田裡插上一塊留言板:“請幫我翻翻土”。

修一看到後就會過去幹活,完工後插上一塊“幹完咯”、“英子久等啦”這樣的留言板。

修一和英子的留言板交流方式,避免了正面衝突,把不滿寫出來,給彼此面對和消化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緩和情緒。

“這是為彼此的私人空間準備的,夫妻之間不能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用小紙條,提意見的和被建議的,都不會覺得彆扭。”

私人空間,容納著我們各自的工作圈、朋友圈、愛好圈,也容納著我們的不滿、憤怒、羞愧、內疚、驕傲等情緒。

所以,修一不擅闖英子的廚房,干涉她的烹飪。修一每天要寫10封信維持和朋友的聯繫,英子也從不打擾他。

他們允許彼此有自己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有時候英子一個人在挖土豆,有時候修一一個人在挖竹筍,有時候倆人一起摘櫻桃。

他們可以在一起共處,也可以分開。

在私人空間裡,我們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消化自己的情緒,也能給予和感受到對方的理解和接納。

我聽過一句話: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感動至今。

這也是修一夫婦從未吵架的“秘密”吧。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修一挖到一個大竹筍,第一時間向英子報喜


我想起了劉若英的故事。

她的家有兩個書房,分別是房子對角線最長距離上的兩端。

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書中,她分享了和丈夫鍾石的婚姻生活:

“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一起回家,一個往左,一個往右,臥室、書房獨立,只共用廚房和客廳。”

一開始,鍾石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些奇怪,但他尊重劉若英,也很快上癮。劉若英在自己的空間裡寫稿、看書、思考,鍾石在自己的空間裡做自己的事情,不受打擾。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來源:騰訊文化《劉若英:夫妻相處要敢於孤獨》截圖


劉若英說:“相處就像是把兩個獨處放在一起。在一起時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種樣貌;分開的時候像磁鐵,彼此相吸卻又各自獨立。”

人只有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才能進行內在的整合,讓自己成為一個更穩定、統一、完整的人,從而擁有一個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內在世界。

如此,“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進另一個人的內心最深處。”

而我們大多數親密關係是怎樣的?

要時刻黏在一起,發了瘋似的索取對方的愛,總想依賴、佔有,把對方變成自己取樂的所有物,把彼此的心理空間逼到角落裡,令人窒息,心理距離也越來越遠。

而忘了,我們更需要的,是“親密有間”的愛。

什麼才是和伴侶相處的最佳狀態呢?

或許正如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的懷裡孤獨”。

暫時無話可說?沒關係。

想一個人待著?沒關係。

就算靜靜地躺在你的懷裡,我也覺得很安全,自在,無拘無束。

這是兩人相處、信任的最高境界。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0 4

你是最好的,無可替代


在修一和英子的心中,彼此一直是最好的伴侶。

越老,越愛。

英子越來越愛修一。她覺得修一老了之後特別帥氣。

有時候會傾慕他:“哇,他長得真好看”。

接受採訪時,修一先生拍著胸口說:“對我來說,她是最棒的女朋友”。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英子有時候會問修一:“如果我先走了,你會怎麼做?”

到了這個年紀,誰也不知道誰會先離開。她不得不擔心。因為年歲日增,有生的每一天都在倒數。

修一曾說:

“我打算死後去南十字星旁邊的小星星。燒成炭的遺骨,就請人撒到南太平洋的海里。 英子好像也會隨後跟來,真好。 假如英子先不在了,我會像斷線的風箏一樣,不知道會飛到哪裡去。”


後來的一天上午,修一照常在園子裡做完農活,回屋午睡。

這一睡,就再也沒有醒來。

英子平靜地換上黑色連衣裙,跪坐在修一旁邊,臉上依舊帶著熟悉的笑容,哽咽而堅定地說:

“修一,我會把一切安排好的,所以別擔心。等我時候到了,變成了灰燼,我們就可以一起乘船去南太平洋了。

你會孤單一人,但是,好好照顧自己,等著我。

我會盡最大努力活下去,期待著再次見到你。”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修一去世後,她也會難過,空虛,不知道該怎麼一個人繼續下去。

但日子依舊照常。英子還是每天做兩份早餐,一份擺在修一的照片前面,一份自己吃。一個人照料著田園裡的瓜果蔬菜,照顧自己。

因為,修一總是告訴她,要緩慢而堅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你為什麼嫁給你老公?”:最完美的婚姻狀態,其實是……



終此一生,他們也一直緩慢而堅定地,允許對方做自己。

不控制對方,不勉強對方一定要為自己改變。

不把婚姻當作人生的全部,在彼此的支持下更好地找尋自我。

不把全部的情感依賴在對方身上,允許彼此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我們承認,現實中很難遇到像修一和英子這童話般的愛情,很難遇到這樣無條件理解、接納自己的伴侶,經營好親密關係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但,不妨換個角度想想,當初的我們為什麼相愛?是什麼讓我們彼此吸引?你為什麼嫁給他?誠然,完美的愛情可遇不可求,但我們是否可以在愛裡互相學習?

在我看來,愛,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

因為,親密關係中最美妙的一點是,我們遇到問題,可以去討論、中和、調整, 並且最後產生愛的化學反應。

希望每個人都能經營好自己的愛情和婚姻。*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