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来 抗疫保复产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资金链脆弱的中小微企业一度面临停摆危机,金融“输血”迫在眉睫。如今,疫情形势趋缓,“保复产”“抗风险”又成为珠海金融撑企的新使命。

从“两张清单”解决企业资金紧张与融资难问题,到贴费、贴息、免租金打通企业发展“大动脉”,再到用保险手段助企业抗击疫情风险……疫情冲击下,珠海金融因地制宜地开出了经济复苏的“药方”。

而在短期“救急”凸显成效后,珠海金融如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稳住面临下行压力的经济形势?珠海又是否能以此次疫情为鉴,发掘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在金融领域探索更为完善的防风险机制,提升城市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和意识?

大考下的企业生存危机

本月初,位于湾仔海鲜街的酒楼金福轩正式复业,老板何笑愉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湾仔海鲜街最火爆的时候,一天往往能收入3至4万元。”何笑愉说,春节前,她铆足劲备了价值十几万元的货物,不想却遇上疫情来袭。

此前积压的货物让何笑愉损失了数万元,春节黄金假期几乎颗粒无收,更是让她的生意周转资金紧张,“店面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工资发放也存在一定困难。”

与何笑愉同样遭受疫情冲击的,还有珠海数十万家企业。珠海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2月,珠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1亿元,同比下降19.7%。其中,餐饮收入零售额下降30.5%。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疫情,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现金储备少,面临的风险尤为突出。

近日发布的一项对广东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调查显示,融资困难、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是当前复工复产达产率高的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而市场需求不足则成为受调研企业的共识,成本收入两头挤压,资金危机仍是难关。

“虽然我们在2月已经复工复产,但由于回收货款延迟,加上订单数量的下降,导致自身运营资金也面临考验。”珠海一电子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俊认为,中小微企业现金储备较少,融资空间比较狭窄,一旦出现回款迟滞、物流中断或存货积压,这势必将严重影响工资、水电气和租金等短期刚性支付。

大考之中,解决资金之急,成为众多中小微企业继续存活的关键。正如珠海泓利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李道勇所言,“有了一笔应急资金,我们就能够缓解企业短期资金短缺,扩大产能,解决燃眉之急”。

金融“活水”解燃眉之急

疫情发生后,一系列的金融救助政策和措施迅速出台。其中,《珠海市关于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对中小微企业要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在执行操作中,从企业提出贷款申请到资金“落袋”,不少银行跑出了48小时的“加速度”,甚至24小时的“超速度”。

“这300万元贷款来得太及时了,我们将尽快把检测试剂送到医护人员手中。”近日,收到了某银行发来的贷款入账信息后,珠海市中信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宿金祥动情地说。中信药业是珠海市卫健局唯一指定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供应商,不足48小时就获得贷款。

针对小微企业大部分没有可抵押固定资产的情况,珠海也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一方面加强税银数据交互,不断提高企业纳税人获取融资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则明确,如若贷款企业出现实在无法偿还的情况时,专项基金和担保公司分别按5:5的比例分摊风险。

“支持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对于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珠海市金融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3月底,该局已收集整理970家企业的融资需求,制定“受疫情影响资金紧张企业”和“融资困难企业”两张清单,并及时下发到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珠海银行机构已合计为404家企业审批(或授信)贷款额度226.22亿元,为464家企业发放贷款137.96亿元。

从当前形势看,珠海金融短期救急成效凸显。而在疫情后,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稳定经济增长,则是下一步需思考的命题。

探路风险前移保障机制

此次疫情给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带来巨大损失,在战疫过程中,保险的抗风险能力再次被重视起来。保险政策调整、保险责任拓展和短期产品追加,能否成为未来应对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长久之计,也成为保险行业当前热议的话题。

“我们在2月12日就拿到复工许可了,但直到获得复业险及员工健康险,解决后顾之忧后,才敢正式开工。”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博告诉记者。

事实上,孙博的担忧也是珠海各大企业的普遍心结。在了解到中小微企业的痛点后,珠海于2月20日紧急印发了《珠海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共保体疫情期间免费增加安全生产责任险保障内容实施方案》,其中主要增加两项内容:免费延长保险期限,免费扩展传染病责任。

方案出台后,保险公司也响应起来。据平安财险总经理马志鹏介绍,其为近200家企业免费扩展了安责险中的疫情保障,还给珠海4600余家中小微企业无偿提供员工专项保险保障,单个企业保额为100万元,总保额达46亿余元。

不过,在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险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又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专家认为,单一保险公司在传染病相关模型搭建、产品研发、定价能力方面的实力不足。因此,不妨运用保险共同体的机制,助力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可以集政府、保险公司等之合力,开发符合中国传染病传播、防控、应急、善后特点的巨灾产品。”该专家表示,但任何涉及建立长效风险保障机制的项目都需要大量前期研究和资金、人才投入,整体探索过程通常较为漫长。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中国财政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一级教授王国刚看来,保险公司应该及时推出创新性保险产品和保险机制,丰富和拓展大灾保险、大病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品种,提升保险在灾害救助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则建议,应该将大规模传染病视为一类特殊的巨灾风险,对其从风险治理和管理层面加强研究,不断提升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

珠海保险业已有所探索。人保财险珠海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其正尝试推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助保险”,并已提交相关部门审议讨论,希望能有所助益。

“这也是一次风险教育,疫情期间,复工险、员工健康险的需求大大增加,也让更多人有了提前防患风险的意识。”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此次疫情,无论对企业还是政府在风险把控和应急管理方面都会有重新的认识,希望能够由此搭建起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经历了风寒阴霾的苦砺,才会破茧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不久前,何笑愉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

南方日报记者 何康杰 梁涵

策划:吴志远 统筹:梁 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