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荊州 作者:李改紅

車出沙市,北到十里,抵荊州古城。古城今為江陵縣城,座落在長江三峽下面,素稱“迴腸九曲”的荊江北岸。

四月的古城,奔騰不息的荊江仍然春潮洶湧,古城環抱在萬重碧翠之中,微風輕送,春意更濃,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曠神怡,思潮飛旋……

古城荊州             作者:李改紅

早在春秋時期,楚王在這裡營建了一處十分宏麗的別宮——渚宮。蕩蕩江流從渚宮前奔騰東去,千帆雲集、百舸爭流。入夜,兩岸燈火輝煌,長江盛景一覽無餘。


古城荊州             作者:李改紅

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在此鎮守,這裡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稱此“用武之國”。曹、孫、劉三家圍繞這裡相互展開了長期的軍事和外交的較量。據《三國志》載,孫劉聯軍赤壁一役勝利後,劉備屯兵公安,只有三郡之地,藉口安民,向孫權請求暫借荊州數郡。孫權害怕劉備用武強奪,曹操乘虛再來,只好答應將荊州借給劉備,並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他。劉備佔據荊州,即向西擴展,終於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政權。

據說古城原為土城,南宋淳熙年間始建磚城,上造敵樓戰屋一千多間,綿延十餘里。元初拆除,明初重建。歷代縷廢縷修。現今古城為清順治之年依照明末舊基重建。城牆高九米,厚十米,環城長約十公里,基本保存了明代的規模和風格。建築考究、堅固,素有“鐵打荊州府”之譽。寬闊的護城河岸旁遍植柳樹,飛翠流綠,與青磚砌成的城牆相輝映,景色十分壯觀。

荊州城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丹牆雕欄,碧瓦飛簷,顯得十分威武莊嚴。南門樓面面臨長江,地勢最為顯要,在古代攻城戰鬥中,常首當其衝。由於她宏偉壯麗,歷代騷人常於此登高吟詠。唐朝的張九齡曾任荊州長史,曾登臨南門樓,凝望煙波浩瀚的江水,欣然吟道:“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雲霞千里開,麗清萬形出。淡淡澄江漫,飛飛度鳥疾。邑人豐艫艦,津樹多楓桔。”深情細膩地描寫了美麗富饒的荊江風光。因張公是曲江人,又有《曲江集》傳世,故後人將南門樓改稱為曲江樓。


古城荊州             作者:李改紅

大北門城樓至今古貌依然,出大北門就是古代通往京都的驛道,人們送別親朋北上中原多至此折柳道別,因此大北門也稱柳門。


古城荊州             作者:李改紅

1985年建成的荊州地區博物館,是一處現代建築與古代風格相結合的樓宇,環繞著三層仿漢白玉欄廊,宏大富麗,氣勢磅礴。這裡展出的全地區出土文物,是荊州數千年曆史的縮影。楚國郢都故址距大北門約五公里,近年來出土了大批楚國文物,有漆器、銅器、陶器、絲織品,還有大批竹簡。展出的眾多漆器中,有杯、勺、櫃、盒等數百件,圖紋精美,光澤如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出土的銅器大多為兵器,集我國古代兵器之大全,劍、矛、槍、刀、戟,十八般兵器幾乎應有盡有。最引入注目的是距今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的雌雄雙劍,劍屬鋼質,上刻“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字,鑄造十分精美,至今仍閃爍著光芒,鋒利無比。

古城荊州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也有著昌盛繁榮的今天。一條條筆直的柏油路貫通古城的東西南北,汽車站、自選商城、醫院、電影院、賓館飯店等,一派現代城市風光。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不斷,商店櫥窗裡播放的美曲,瀰漫其間,還有裝飾時髦的自助餐廳和咖啡館,真令人忘了置身於古城之中。不過,那命名如楚都商場、鼓樓商場、江陵大廈、荊州賓館……卻在不時提醒你勿忘其古。

荊州,你擁有燦爛的過去,更擁有輝煌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